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新闻事业史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116209
  • 作      者:
    刘泱育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实用新闻与传播学丛书:中国新闻事业史纲》从新闻事业的开启、传教士报刊的产生、商业报纸、正当报纸、政论报纸,到期刊、广播、电视、网络、通讯社,再到新闻教育、新闻学术新闻团体、新闻案件,一气呵成。用新闻发展中的“典型性”统领知识体系,能够较好地论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全貌,也基本成立了《实用新闻与传播学丛书:中国新闻事业史纲》的写作定性为“史纲”的根本。
展开
精彩书摘
  《实用新闻与传播学丛书:中国新闻事业史纲》:
  吴鼎昌对新记《大公报》的重要贡献在于一个人提供了报纸开办的全部资金,并且全力维护《大公报》的办报宗旨,1935年出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长时,即辞去《大公报》社长职务,恪守自己对国人的承诺。 
  《大公报》总编辑兼副经理为张季鸾(1888—1941),原籍陕西榆林,生于山东邹平,早年在《民立报》等多家报纸从事过新闻工作,担任《大公报》总编辑后,张季鸾写了许多论政文章,较为著名的有发表于1927年12月2日的《蒋介石之人生观》。张季鸾“为国民道德计”,对于蒋介石“离妻再娶,弃妾新婚”加以“相当之批评”,以使“天下青年知蒋氏人生观之错误”,其文首先批驳蒋介石如果“恋爱不成,则人生一切无意义”,然后批评其“有美满姻缘始能为革命工作”,文章中的“累累河边之骨,凄凄梦里之人!兵士殉生,将帅谈爱,人生不平,至此极矣”,化用古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尤其脍炙人口。 
  《大公报》经理兼副总编辑为胡政之(1889—1949),四川成都人,早年在《大共和日报》,王郅隆主持的《大公报》和《国闻周报》等多家媒体工作过,采访过巴黎和会。担任新记《大公报》经理兼副总编辑后,胡政之除在报社的经营管理上花费巨大心力外,也写了诸多的论政文章,目前已收入《胡政之文集》的有671篇(时评505篇,政论166篇)。 
  (三)《大公报》“文人论政”的影响力 
  新记《大公报》时期,吴鼎昌、张季鸾和胡政之等人办报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是以报纸为言论平台,意在影响政治,改良社会。这种办报干政的方式被称为“文人论政”,被视为中国知识分子参政的“三种模式”中的最 佳选择。
  ……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绪论 为何及如何学习新闻史
第一节 问题:什么是新闻史
一、什么是新闻史——众说纷呈
二、什么是新闻史——本书观点
第二节 价值:新闻史有何用
一、新闻史对于新闻业界有何用
二、新闻史对于新闻学界有何用
三、新闻史对于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有何用
第三节 方法:怎样学新闻史
一、“价值中心”的思维
二、“三位一体”的学法

第一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开启
第一节 溯源:中国新闻事业始自何时
一、中国新闻事业始自“唐朝”的判据
二、中国新闻事业始于“宋代”的理由
第二节 鸟瞰:宋代至清代中期新闻事业的特点
一、政府为维护统治建立了制度化的信息传播渠道
二、民间获取利润驱动其进行信息传播
三、政府对信息传播的内容进行控制
第三节 聚焦:邸报、小报、京报
一、邸报
二、小报
三、京报

第二章 传教士中文报刊
第一节 溯源:如何认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办的背景
二、《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刊名、形式和内容
三、《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办报经验及历史遗产
第二节 鸟瞰:传教士中文报刊变化的特点
一、创刊地点的变化:境外、沿海与内地
二、传播内容的变化:中国现代新闻事业的若干源头
三、影响力的变化:一条不规则的抛物线
第三节 聚焦:《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和《万国公报》
一、《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二、《万国公报》

第三章 中国的商业报纸
第一节 溯源:《香港船头货价纸》的出现
一、《香港船头货价纸》出现的原因
二、《香港船头货价纸》的主要内容
三、《香港船头货价纸》上的“新闻”及其来源
第二节 鸟瞰:中国商业报纸的特点
一、集中在商业发达、人口众多的大城市
二、如实记录中国社会的变迁
三、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艰难权衡
第三节 聚焦:《申报》、成舍我办报、《扬子晚报》
一、《申报》
二、成舍我办报
……

第四章 中国的论政报纸
第五章 中国国民党党报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党报
第七章 中国的新闻期刊
第八章 中国的广播事业
第九章 中国的电视事业
第十章 中国的网络媒体
第十一章 中国的新闻通迅社
第十二章 中国的新闻教育
第十三章 中国的新闻学术
第十四章 中国的新闻团体
第十五章 中国的新闻案件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