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展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76850
  • 作      者:
    周光权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周光权,男,1968年生于重庆市江津区,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博士学位,先后任清华大学法学院讲师(1999年)、副教授(2000年)、教授(2005年)、博士生导师(2006年)。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兼任全国十余家司法机关专家咨询委员、专家顾问。曾挂职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2007年11月至2010年7月)。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在日本名城大学法学部任客座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等。出版《注意义务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刑法诸问题的新表述》(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法律出版社2013年)、《刑法各论讲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刑法学的向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版)、《刑法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版)、《刑法客观主义与方法论》(法律出版社2013年)等个人专著九部;合著、主编、参编《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与陈兴良教授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等刑法学著作二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2002年获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2004年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清华大学青年学术成果最高奖);2005年获第一届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银奖;2006年获司法部优秀法学科研成果二等奖;2008年入选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10年获北京市“十大中青年法学家”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展开》立足于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的立场,分别讨论了行为无价值论视野中的主观违法要素、法益观、违法性判断基准、客观归责理论、未遂犯与不能犯、偶然防卫、共犯论、刑罚论等问题,并对行为无价值论的中国命运加以分析,特别强调在当代中国转型社会,为防止失范,必须突显行为无价值论的特殊意义。
上述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梳理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之间的争论,揭示行为无价值论与我国立法、司法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推进中国刑法学派的形成。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问题意识之所在
二、本研究的目标
三、讨论行为无价值论旨在思考、回应中国问题
第一章行为无价值论的界定
一、传统的行为无价值一元论:伦理规范违反说
二、传统的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伦理规范违反与法益侵害
三、现代行为无价值二元论:行为规范违反和法益侵害
第二章行为无价值论的理论根基
一、社会从机械团结转向有机团结
二、涂尔干对犯罪本质的界定:违反集体意识
三、违反集体意识就是违反行为规范
第三章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关系
一、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论的对立点
二、为什么仅有结果无价值是不够的
三、如何实现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的统合
四、德、日刑法学在行为无价值论上的差异及其原因
第四章行为无价值论与规范
一、裁判规范论的问题点
二、行为规范论的合理性
三、行为规范违反的射程:进一步论述
四、重视行为规范,不等于承认"规范论"
第五章行为无价值论的法益观
一、问题的提出
二、脱离行为规范违反讨论法益侵害的缺陷
三、法益对于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的意义
四、行为无价值二元论和结果无价值论在法益概念运用上的具体差异
第六章行为无价值论与主观违法要素
一、主观违法要素的命运
二、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主观违法要素的展开
三、主观违法要素与"回旋飞碟现象"的解决
四、对若干批评的回应
第七章行为无价值论与客观归责理论
一、结果无价值论通常排斥客观归责理论
二、制造风险与行为无价值
三、实现风险与结果无价值
四、客观归责论最有利于贯彻刑法客观主义
第八章行为无价值论与过失犯
一、旧过失论的进路及其问题
二、新过失论的特色
三、客观归责与过失犯论
第九章行为无价值论与违法判断Ⅰ:基准
一、违法判断的对象基准
二、违法判断的时间基准
三、违法判断的逻辑基准
第十章行为无价值论与违法判断Ⅱ:未遂犯
一、主观未遂论和客观未遂论的对立
二、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与修正的客观未遂论
三、偶然防卫与犯罪未遂
第十一章行为无价值论与违法判断Ⅲ:不能犯
一、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的危险概念
二、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与危险判断
三、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与危险判断的根据
四、具体危险说与中国社会现实
第十二章行为无价值论与共犯论Ⅰ:犯罪支配说
一、犯罪支配说的主要内容
二、犯罪支配说与行为无价值论
三、中国刑法规定与犯罪支配说
第十三章行为无价值论与共犯论Ⅱ:共犯处罚根据
一、共犯处罚根据的学说
二、混合引起说与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相一致
三、混合引起说的具体展开
第十四章行为无价值论与共犯论Ⅲ:义务犯
一、问题的提出
二、义务犯竞合的通常解决思路及其不足
三、义务重要者正犯说及其论证
第十五章行为无价值论与积极的一般预防论
一、积极的一般预防论的提出
二、积极的一般预防论的运用
三、对积极的一般预防论的批评及回应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