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法规则与中国适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27955
  • 作      者:
    杨勉主编
  • 出 版 社 :
    时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国际法是调节国际关系的法律,他根植于国际关系,又规范着国际关系,它对中国权益的维护、对中国利益的影响日以重大。加强对国际法的学习与研究,提高对他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重要的法理和实践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杨勉,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多门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我国际热点与国际法问题。主持和参加过多项相关科研项目,单独或与人合作撰写、编著、主编了相关方面的著作和文章。
  
  彭珂,任职于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承担国际公法与国际私法等法学类课程。在长期的法律专业学习、教学、科研与工作中,培养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法与传媒法问题。
展开
内容介绍
  《法律学术经典读物:国际法规则与中国适用》力求完整准确阐述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和法律规范,反映国际法的发展变化。
  《法律学术经典读物:国际法规则与中国适用》将当代国际热点的突出问题,如防空识别区的设立、海洋划界和海洋权益争端、边界领土争端等,与相关国际法规范结合论述,同时专门阐述了国际法与中国的关系,介绍了相关国际法规则在中国的适用于实施,其中包括中国法律对相关问题的规定。作者参考了多种国际法著述和文献,借鉴了近年来国际法研究的最新成果,汲取了许多有益养分。
  《法律学术经典读物:国际法规则与中国适用》既可作为国际法研究用书,也可作为国际法学与国际关系专业教材。
展开
精彩书摘
  《法律学术经典读物:国际法规则与中国适用》:
  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与主体
  一、国际法的特征和性质
  (一)国际法的定义
  1国际法的定义
  什么是国际法?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学派的国际法学者都给出了定义,以概括国际法的基本含义和本质特征。这些定义各有侧重。
  英国国际法学家劳特派特修订的《奥本海国际法》指出:“国际法是一个名称,用以指各国认为在它们彼此交往中有法律约束力的习惯和条约规则的总体。”苏联法学家和外交家童金认为:“现代国际法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向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其第一阶段为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的国际法,它是调整包括阶级性质不同的国家在内的各国间以及国际法其他主体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的参加者的协调意志制定的、并在必要时由各国单独地或集体地(包括国际组织在内)实施的强制加以保证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苏\]童金著,邵天任等译:《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第43页。中国国际法学者周鲠生将国际法定义为:“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形成出来的,各国公认的,表现这些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在国际关系上对国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包括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周鲠生:《国际法》(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中国国际法学者王铁崖则认为:“把国际法看作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也就够了。”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综合以上观点的相同部分,考虑到国际法是国际关系中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协调意志的反映,可以这样定义: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它是国家在国际交往中通过协议或认可形成的,协调国际法主体之间意志,规范国际关系,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2国际法名称的演变与确定
  国际法是法律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部门。国际法的名称从产生到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古代罗马有市民法(Jus Civile)和万民法(Jus Gentium),前者用于调整罗马市民之间的关系,后者用于调整罗马市民与外国人之间以及外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关系。万民法不是国际法,它与市民法一样属于罗马的国内法,只是具有涉外因素,而且属于私法性质。经西塞罗(Cicero,公元前105—前43年)开创之后,万民法逐渐被理解为所有与罗马有交往关系的国家所一致同意的正义原则。
  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HugoGrotius,1583—1645),1625年出版了其经典著作《战争与和平法》,书中将“万民法”解释为拘束效力来自所有国家或许多国家意志的法律。这一全新注解使“万民法”摆脱了国内法性质,奠定了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概念的基础。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国际法绪论
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与主体
第二节 国际法的渊源和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中国与国际法

第二章 国际法上的国家
第一节 国际法上的国家概论
第二节 国家的国际法律责任
第三节 国际法上的承认
第四节 国际法上的继承
第五节 中国与国际法上的承认与继承

第三章 国际法上的居民
第一节 国籍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和本国人的外交保护
第三节 引渡与庇护
第四节 国际难民保护
第五节 中国与国际法上的居民

第四章 国际组织法
第一节 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法概念
第二节 国际组织的法律制度
第三节 中国与国际组织

第五章 国际条约法
第一节 条约和条约法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和公布、加入和保留
第三节 条约的效力、适用、拘束力和条约与第三国
第四节 条约的失效和无效、冲突和实施、解释和修订
第五节 中国关于缔结条约和适用条约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六章 国际人权法
第一节 人权与人权法
第二节 国际人权保护机制与内容
第三节 中国与国际人权法

第七章 边界领土法
第一节 领土概述
第二节 河流与湖泊
第三节 领土的取得与变更
第四节 国界与边境
第五节 两极地区的国际法律地位
第六节 中国的边界领土问题

第八章 海洋法
第一节 海洋法概述
第二节 基线、领海、毗连区
第三节 内水(内海)、港口、海湾
第四节 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岛屿制度
第五节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国
第六节 公海、国际海底区域
第七节 海洋争端的解决
第八节 中国的海洋法规与实践

第九章 国际空间法
第一节 空间与空间法
第二节 国际航空法
第三节 外层空间法
第四节 中国航空航天法律法规

第十章 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法
第一节 外交关系法概述
第二节 外交特权与豁免
第三节 领事关系法概述
第四节 领事特权与豁免
第五节 中国与外交和领事关系法

第十一章 战争法和国际人道法
第一节 战争法与国际人道法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战争与武装冲突的法律规范
第三节 对战争武器和手段方法的限制
第四节 国际人道法
第五节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法律问题
第六节 中国与战争法和国际人道法

第十二章 国际争端解决法
第一节 国际争端概论
第二节 国际争端的解决方法
第三节 主要国际司法与仲裁机构
第四节 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
第五节 中国与国际争端解决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