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核战略的理论与实践》:
需要提出的是,苏联时期的核战争观充满了打赢核战争的备战和实战特色。正是在“无限制全面核战争”战争观、“多阶段核战争”战争观、“同等可能战争”战争观的影响下,苏联推出了极富进攻性的核战争制胜理论。该理论是苏联“积极进攻”军事战略的基础和主体内容,不仅强调核武器是任何世界大战的决定性因素,主张准备打一场核战争,同时坚信苏联能够在核战争中取胜。
直到戈尔巴乔夫1985年执政后,趋于理性和谨慎的“核后盾常规战争”战争观出台,苏联才开始奉行以避免和制止核战争为核心的防御性核战略,并把避免核战争作为军事战略和核战略的首要目标,因而主张避免、制止和消除核战争。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说:“核战争是毫无意义的,反理智的。在全球性的冲突中,既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但世界文明将不可避免地被摧毁。”在苏联的提议下,苏美首脑于1987年12月10日发表联合声明,表示要“防止美国和苏联之间的任何战争,不论是核战争,还是常规战争”。
六、“有限可控核战争”战争观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作为唯一合法继承者接管了苏联核武库,也继承了苏联核战争观的衣钵,并在应对崭新战略环境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延续、发展和创新了苏联对核战争的认识。重新立国之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俄罗斯联邦连续三次修订反映其关于战争基本认识的军事学说,逐步形成了适应其国家利益需要的有限可控的核战争观。对此,曾担任俄国防部副部长的安·阿·科科申解释说:“如何做到在一定的危机状态下,让潜在侵略者意识到使用核武器是不容置疑的。俄罗斯目前正在进行的有限核战争理论研究则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一)“有限可控核战争”战争观的形成过程
“有限可控核战争”战争观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单纯防御战略时期(从1991年12月至1993年初)。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立国未稳,在外交上奉行向西方“一边倒”的政策,无暇顾及制定新的军事学说和核战略,只是沿袭了戈尔巴乔夫的“单纯防御”思想。根据这一思想,正如叶利钦对美国人所声明的那样,“今后我们将不再把美国看作是自己的敌人”。该时期,俄罗斯认为俄军已经没有敌人,也没有现实的对手,但是军事威胁还存在,不排除使用武力解决政治问题的可能性;在战争的准备上,应以准备打常规高科技战争为主,但不放松核战争的准备。因此,主张在遵循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的同时,用“合理够用”的核力量防止美国和北约拥有对俄进行不受惩罚的第一次核打击能力。
二是积极防御战略时期(从1993年初至1994年底)。俄罗斯理想化的“一边倒”政策并没有得到美国和北约的回应,西方国家一如既往的弱化、分化、西化行为让俄罗斯逐渐回归理性,促使俄开始对其对外政策和军事学说进行调整。1993年4月,俄在首份《俄联邦军事学说基本原则》中提出了“积极防御”战略,认为其外部威胁主要包括北约东扩、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战争等,强调把战争准备重点放在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上,认为“在军事行动类型上,进攻和防御同等重要”,坚持攻防并重的防御原则。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