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的区别
1. 风险精确度不同 与监管资本相比,经济资本在风险测度方面具有更高的精确性。监管资本体现了监管当局的要求,但它不能准确显示银行实际吸收非预期损失的能力,这是因为风险加权资产不能作为银行风险的准确测度,监管资本的相关规定也很难充分反映特定银行的风险特征;而经济资本反映了市场及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真实状况和实际需求,它是银行为承担自身风险而需要配备的资本。
2. 经济学含义不同 从可用资本的角度看,监管资本的外延要宽于经济资本。因为监管者认为银行资本的功能在于消化和吸收银行的损失,所以,银行提取用于备抵贷款、租赁和证券损失的准备金,银行的某些长期性和后偿性的、可以缓解兑现存款压力的债务,也被列入监管资本范畴。故监管资本中除权益资本外,还包括损失准备金、资本准备金和债务资本等。相比之下,经济资本的范围要小一些,因为可用的经济资本总量通常应小于或等于账面资本,而账面资本的范围又小于监管资本。
3. 风险覆盖功能不同 与监管资本相比,经济资本必须覆盖更广的风险范围。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资本充足率中的监管资本仅需要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也就是说,监管资本需要覆盖的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而非全部风险。相比之下,经济资本覆盖的风险范围更为广泛,它不仅要抵御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还要用来抵御流动性风险、银行账户中的利率风险、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等;特别是经济资本还必须涵盖集中度风险和经济周期风险,这些都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支柱(即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中没有包括的,而实际上这一点对银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资本超出了监管资本的覆盖范围,可以作为商业银行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
经济资本与账面资本的区别
1. 概念基础不同
账面资本是建立在财务会计基础上的资本概念,而经济资本则主要是建立在风险计量基础上的资本概念。
2.管理内容不同
针对账面资本的管理是指所有者权益维护、资本投资和资本融资政策、资本结构安排等有关资本的财务活动;而针对经济资本的配置管理是指通过计量、分配和考核银行各业务单元所需的经济资本,对风险资产进行约束和组合管理,以实现经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最大化的目标。
3. 风险相关度不同
经济资本是银行根据内部风险度量模型计算得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银行所面临的非预期损失,它与风险直接相关;而账面资本只是会计概念,不直接与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挂钩,但是银行因为承担风险而遭受的损失最终会反映在账面资本的减少上。当银行面临破产时,账面资本承担各类损失带来的最后清偿任务。因此,银行为了保持稳健经营,必须保证自身所拥有的可以用于冲抵风险损失的账面资本大于计量出来的经济资本要求。
资本要求与可用资本
要准确理解各种资本之间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有效地区分两组概念,即可用监管资本和可用经济资本,经济资本要求和监管资本要求(见表1-1)。通常所说的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是指实际的可用资本,要注意同经济资本要求和监管资本要求区分开来。 表1-1 可用资本与资本要求
可用监管资本是符合监管标准的、可用来度量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实际的可用资本;而监管资本要求则是按照风险资产规模确定的银行需要具备的最低资本数量,它在数值上等于风险加权资产乘以8%。要注意,可用监管资本不一定等于监管资本要求。当资本充足率大于8%时,意味着可用监管资本大于监管资本要求;反之则相反。可用经济资本是指银行可以用来抵御非预期损失且可以在各业务单元间进行配置的实际可用资本;而经济资本要求是指在一定容忍度下,为了抵补全行或特定业务单元的非预期损失而需要配置的资本,它在数额上等于非预期损失。在既定容忍度下,可用经济资本不一定总是等于经济资本要求。从总量上看,当可用经济资本大于或等于非预期损失时,银行在既定风险容忍度下是安全的,其安全系数等于“1-容忍度”;反之,银行就是相对不安全的,需要及时补充资本或调整风险资产组合
。 监管资本的管理 监管资本是商业银行按照监管规则计量的资本数量,包括两种定义的监管资本:一是实际可用的监管资本、二是监管资本要求,前者基于监管机构的合格资本定义计量,后者基于风险加权资产计量。银监会2012年6月7日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其中给出了更新、更复杂的监管资本计量规则,并要求商业银行2013年1月1日按照新资本管理办法填报资本充足率报表,实质是要求商业银行按照新资本管理办法管理内部风险,实现风险约束下的股东价值最大化。
监管资本管理 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强制外部约束,因此,商业银行在盈利目标下的风险加权资产摆布成为监管资本管理的主要内容。监管资本管理基于RWA的计量结果,为银行客户提供内部监管资本管理工具,支持银行监管资本计量、分配、预算和调节的管理流程,从而满足商业银行以监管资本管理暂时代替经济资本管理的需求。监管资本管理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监管资本管理
监管资本计量 基于RWA,可以计量每笔交易的监管资本占用,即实现自下而上的资本占用计量,确定各类银行业务所需要占用的资本,据此可以提出监管资本需求。监管资本在机构、条线、产品、行业等维度的分布,也为监管资本优化配置指明了方向。
从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得出的监管资本占用近似虚拟的经济资本,在无法获得经济资本数据时可替代经济资本用于内部资本管理。按照监管机构合格资本定义统计得出的监管资本是实物资本,是总的可用监管资本,是从上到下的监管资本分配和预算的对象。
监管资本分配 基于监管资本计量,将业务交易层面的资本占用从业务底层汇集上来,可按条线、机构、产品从下到上汇总。存量业务监管资本占用的汇总即是支持已有业务所需的资本总量,源自业务发展计划的从下到上的资本占用汇总,即是支持未来增量业务所需资本总量。自下到上虚拟的监管资本占用汇总与实的监管资本自上到下分配,构成监管资本分配的管理闭环。依据风险调整后收益率的监管资本分配,近似服从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
监管资本预算 监管资本预算始于业务综合计划,终于资本分配计划,可融入商业银行的全面预算管理。商业银行依据监管资本管理系统的计算,可合理制定监管资本在机构、地区、行业、条线和产品的预算,并固化在监管资本管理系统中。利用监管资本管理系统,可实现监管资本的月度/季度滚动预算。
监管资本监控和调节 监管资本监控和调节可实现T+1的监管资本在机构、地区、行业、条线和产品维度的盯市跟踪、分析和汇总,动态监测监管资本预算执行情况,执行监管资本限额管理和预警管理。 风险加权资产(RWA)计量与管理 依据《商业银行新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风险加权资产(RWA)等于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之和,是按照监管规则计量的风险总量,也是计算资本充足率的重要基础。风险加权资产反映了商业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总量,风险加权资产的分布和分类简单、直观描述了商业银行的风险轮廓。 RWA分别计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风险加权资产,支持监管规则给定的全部资本计量方法。
RWA计量方法模块化组合 基于商业银行数据基础和风险量化能力的实际情况,银监会给出了商业银行先标准法后计量模型法的分步实施的可选择建议。如表1-2所示,商业银行可先行采用标准法计提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并计算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报送和简单的内部资本管理要求。随着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可逐步过渡到初级法和高级法风险加权资产计量。 表1-2 RWA计量方法
标准法初级法高级法 信用风险□权重法□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
市场风险□标准法□内部模型法□内部模型法
操作风险□基本指标法□标准法/替代标准法□高级计量法
RWA计量流程 不同方法的RWA计量复杂程度和数据条件要求不同,在风险暴露分类、风险权重计算方面,权重法和标准法相对内部评级法和内部模型法计量简单、数据条件要求较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管理现状、数据基础条件和IT预算分期分层次实施RWA,确保每期实施的RWA计量过程环节数据充分、数据质量可靠、计量结果精确,以利于IT投入发挥实效。RWA的计量流程如图1-2所示。 图1-2RWA计量流程
目前,中小商业银行具备标准法RWA的精确计量条件,标准法的RWA也能充分支持巴Ⅲ监管报表,同时满足银行日常内部风险管理分析需要。 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规定,商业银行可以采用权重法或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应当符合本办法的规定,并经银监会核准。内部评级法未覆盖的风险暴露应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商业银行申请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提交申请时内部评级法资产覆盖率应不低于50%,并在三年内达到80%。权重法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银行账户表内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与表外项目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之和。
对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应覆盖商业银行交易账户中的利率风险和股票风险,以及全部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采用标准法或内部模型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未经银监会核准,商业银行不得变更市场风险资本计量方法。商业银行采用内部模型法,若未覆盖所有市场风险,经银监会核准,可组合采用内部模型法和标准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要求,但银行集团内部同一机构不得对同一种市场风险采用不同方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要求。商业银行采用内部模型法,内部模型法覆盖率应不低于50%。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加权资产为市场风险资本要求的12.5倍,即: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资本要求×12.5。
对操作风险加权资产,办法中的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商业银行可采用基本指标法、标准法或高级计量法计量操作风险资本要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为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12.5倍,即:操作风险加权资产=操作风险资本要求×12.5。
监管资本管理的意义 从中国银行业的现状看,实施资本管理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 首先,监管资本管理是我国银行业向《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靠拢、实现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
其次,经济资本管理是我国银行业建立风险控制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其内在的约束机制保证了银行新增业务风险在整体上与风险偏好水平一致。
最后,资本管理是银行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其管理范围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类别,不仅包括表内信贷资产,而且包括表内非信贷资产和所有表外资产,并与各类产品的名义收益和预期损失相结合,全面拓展了风险管理的内涵与外延。
经济资本的主要作用与基本计量方法
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都起着风险缓冲器的作用,但二者的计量方法不完全一致,前者是按照监管机构统一的风险资本计量方法计算得出,计算方法相对简单,可能无法反映银行所承受的真实风险;而经济资本要求银行使用内部计量系统测量,具体方法由银行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更为准确地反映了银行所承受的实际风险。近些年,国际银行界的风险管理逐步向以风险计量和资本优化配置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过渡,商业银行更加注重资本管理和价值管理。经济资本管理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管理技术的核心,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资产配置、产品定价、业务决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济资本的主要作用
全面的风险管理既是商业银行稳健运营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尽管经济资本是一种新兴的银行管理理论,涉及较多复杂的经济计量模型,但其将风险与资本相匹配的理论核心是要求风险需要资本覆盖。承担风险就要占用资本,占用资本就要求获得回报,经济资本的占用反映了银行的风险偏好。 银行损失的分类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使其资产和预期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特性决定了其经营风险的特殊性,这表现在:银行的自有资本金在其全部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极低,属于高负债经营;银行的经营对象是货币,具有特殊的信用创造功能;银行作为市场经济的中枢,其风险的外部负效应巨大。银行各个不同的部门、分行和各项业务承担着由于经营风险而面临遭受损失的可能,因此它们都要求被补偿或消化,以维持银行的稳健运营。
对银行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细分,是提出经济资本概念的前提。银行风险存在的潜在损失根据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程度,可以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险防线。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为了有效地管理风险、减少损失,必然要承担一定的成本,这个成本并非银行付出的财务成本,而是经济成本。经济资本,就是指由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内部评估而产生的,配置给资产或某项业务,以用来抵御银行承担的非预期损失,减缓风险冲击所需要的资本。经济资本是随着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的演进而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经济资本是银行弥补非预期损失而对应的资本储备,这部分资本储备相当于用来弥补潜在损失的保险准备金。
银行的经济资本是基于银行全部风险之上的资本,也被称为风险资本。它是一种虚拟的、与银行风险的非预期损失相当的资本。经济资本不是真正的银行资本,它是一个算出来的数字,以抵御银行的非预期损失。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为抵御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有”的资本,是银行业务风险所产生的资本需求。
经济资本量的决定
经济资本理论的核心是风险与资本相匹配,银行在经营中必须确保自身拥有足够的经济资本。由于经济资本本质上是弥补非预期损失的资金,因此它在数量上就等于银行内部计算的风险的非预期损失。经济资本就是银行弥补非预期损失而需要的资本金,虽然它不能直接从银行财务报表上看出,但是可以利用一定的风险管理技术计算出来。银行可以根据内部风险管理需要,运用内部模型和方法对其发生概率和损失金额进行量化,并据此计算资本额加以防御。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和关注的主要风险,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纳入资本要求的风险只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大类,因此银行经济资本计量的核心就是对这三大类风险的量化。因此,经济资本的计算公式应当表现为:
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的非预期损失-重叠计划的损失
经济资本的具体金额取决于银行的风险水平和风险容忍度(即置信水平)。
置信水平,也叫做置信度、可靠度、置信系数,它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某一区间内的概率。给定的置信水平由银行的管理层进行规定,指的是在一个给定的时期内银行发生支付风险的可能性,它反映了银行的风险容忍度。在计算经济资本时,常需要设定一个置信水平。因此,非预期损失即是指在一定容忍度下,超过平均损失值,但低于该容忍度下最大损失值的损失;经济资本也就是指在一个给定的置信水平下,用来吸收或缓冲所有风险带来的非预期损失的资本。在通过抽样方式对总体参数作出评估时,由于样本的随机性,其结论总是不确定的。置信区间是指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间误差范围。置信区间越大,置信水平越高,选择的置信水平越高,发生支付风险的概率也就越低。
容忍度的设定取决于银行的经营理念以及监管当局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银行的经营理念越保守,设置的容忍度就越小,置信水平也就越高,银行也就越安全,反之亦然。但是,即便是最大胆的银行,容忍度也不可能设置得过高,否则覆盖风险的资本可能无法满足监管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资本覆盖风险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划分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的问题,也就是容忍度的设定问题。容忍度越大,非预期损失越少,所需的经济资本也越少;容忍度越小,非预期损失越多,所需的经济资本也越多。
经济资本及其分配的重要作用
经济资本能够吸收既定置信水平下未预期到的损失,是与银行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对于商业银行和存款人来说,经济资本才是真正重要的,因为它才是银行现有风险实际需要的资本水平。引入经济资本的目的就在于衡量银行经营活动中的实际资本要求,因为相对于传统财务上计算的资本来说,经济资本计量更具有前瞻性。
通过对经济资本进行分配,可以清楚地显示各部门、管辖行和各项业务的风险水平,从而实现资本与风险的匹配。在经济资本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对各部门、管辖行和各项业务的资本利润率评价,不仅能够考察其盈利能力,更能充分考虑到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经济资本作为一种虚拟资本,当它在数量上超过银行的实际资本或监管资本时,说明银行的风险水平已超过了其实际承受能力,这时银行就应该通过一些途径增加实际资本或是缩减其风险承担行为,经济资本就成为了银行确定其风险控制边界的基础。经济资本大大提高了风险的敏感度,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资产的风险特性,并通过差异化的定价吸收资产的各种风险损失,从而使资产收益可以抵补所有分配的成本、获得不同资产或业务单元对股东价值贡献的具体信息,继而调整资产或业务发展结构,帮助银行达到股东价值增值和计算经风险调整绩效的目的。
商业银行的核心经营理念是价值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并不等于利润最大化,而是利润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结合和统一。经济资本解释了风险需要资本覆盖的基本原理,体现了银行承担风险就是占用资源的基本理念。经济资本对银行的约束就是对风险的约束,对资产规模的扩张速度的约束。有多少经济资本,才可能缓冲多少非预期损失。这个原理不但对整个银行适用,对银行各个分支机构、各个业务部门、各个产品线等同样适用。每个单位都受风险限额的制约。通过经济资本额限额,各个单位不再单纯追求利润,而是以最小的风险代价去追求最大的利润,想方设法在有限的经济资本额度内尽量创造更多的利润。经济资本对银行的意义,就好比血液对于人的身体,它在整个银行内部流动,为各个分支机构、各个业务部门、各个产品线带来动力和约束力。
资本约束资产,资本多寡决定资产规模大小,资本的价值取向决定资产组合的结构,因此资本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而风险管理则是实现资本管理的手段。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自下而上的测量风险,确定各类银行业务所需占用的资本;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资本经营,通过风险管理为资本取得它所期盼的回报。经济资本管理是最佳的风险管理工具。各类风险管理部门(含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负责根据银行业务发展计划提出和分管资产存量计算所需经济资本数额,资本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并根据风险分散效应和监管资本要求提出全行所需要的经济资本总额、各类风险的经济资本限额。同时资本管理部门也负责经济资本总额从总行到各类风险管理部门的分配、预警与监控办法的制定,各类风险管理部门再将经济资本分配到业务层面。经济资本计量和分配之后,可计算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和股东资本增加值(EVA),并融入绩效考核机制。经济资本管理流程如图1-3所示。
图1-3 经济资本管理流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