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的棋:腾讯持久称霸内幕》:
第一步棋 从无到有,艰难创业开启梦想征程
梦想和激情是成功的底盘
十年前,你想过自己现在要过怎样的生活吗?十年后,你又想过怎样的生活?不知你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有过规划,即使有,恐怕也只是一个大概的规划,而如今,你实现了吗?可能有人会说,规划赶不上变化,所以还不如不去规划。那么,规不规划真的无所谓吗?
恐怕并非如此,我们来看那些成功的人,他们大多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至少有一些目标。如果没有规划,当未来发展到某一步时,你可能会变得束手无策,突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了。我们不但要有梦想,还应该学会坚持梦想,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如果非要给成功定两个温暖的基调,我相信,那一定是梦想和激情。在2006年博鳌亚洲论坛上,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发表了精彩的演讲。演讲中,马化腾毫不掩饰地表达了梦想和激情对成功的重要意义。
“我是腾讯的创始人、CEO,腾讯是中国互联网做即时通信和互联网增值服务的应用提供商。可以说,腾讯在过去的七八年发展历程当中,从最原始的两三个人,从怀着初期的梦想、希望通过即时通信打造中国人的社区网络,开始一步步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感受到拥有梦想、拥有激情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马化腾还认为,成功源于梦想。他说:“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前景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作为中国的创业者怎么在国外巨头纷纷进入中国的过程中脱颖而出,我想我们是需要有梦想和激情才能够成功的。”
1996—2006年这十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黄金十年。作为信息产业非常有活力的前沿阵地,中国互联网无论是在门户网站,还是在搜索领域、即时通信、电子商务,抑或是网络游戏等热点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中国企业在互联网行业第一次能够和国外的发达国家巨头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中国的本土企业甚至在很多方面还战胜了国外的竞争对手,这也是令中国互联网从业者感到非常自豪的一点。
这正是中国企业家的梦想和激情发挥力量的结果。倘若没有梦想,缺乏激情,相信马化腾不会走多远,腾讯帝国也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梦想很重要,那么马化腾的梦想是什么呢?
腾讯一开始并没有涉及游戏领域,2002年,当马化腾感到游戏对QQ的威胁越来越大时,便开始做网络游戏,并很快打败了中国最早做游戏平台的公司之一联众,然后又超越盛大,当上“老大”。到后来,游戏已经成为腾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2012年,腾讯的网络游戏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一半,但腾讯的梦想并未止于此,它一直在试图打造一条完整的“关系链”。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网络媒体业务系统总裁刘胜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说:“不少财务投行认为,我们的流量商务价值没有被更好地应用起来。”确实如此,腾讯需要充分挖掘其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商业价值。走一条整个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的货币化之路,才是腾讯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化腾的梦想。他如此描绘社会化网络的未来:“公司、社会各个资源可以在需要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快速聚集起来,完成一项任务后立刻消散,又能够进行下一轮新的组合。每个用户、每个中小企业都可以通过这个组织,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并且能够从中获益。”
面对多样化、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新时代的人们应该具有自己不变的梦想,梦想不代表金钱,而是一种对事业的责任和理想,为自己的想法而工作,验证一种思维方式,最终证实的是你的这种思维方式正确与否。金钱只是一种附属品,思想上的成就才是幸福的关键所在。
光有梦想并不够,还要有为梦想而奋斗的激情。提起马化腾的成功,很多人会将其归功于机遇,认为是他运气好,遇到了好机会。但是从QQ到门户网站,从网游到视频,从微博到微信,腾讯开发出那么多项业务,难道每次都靠运气吗?
在腾讯内部培训时,马化腾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说:“我们不缺新用户,通过优秀的体验留住用户才是我们的重点,口碑是可以通过优秀的产品体验累积起来的。”
从中国网民必备的QQ到五星级产品QQ邮箱,再到现在让三大移动运营商头痛的微信,腾讯的产品用户黏合度极高。能做到这一点,与马化腾本人一直没有离开网络有关,他对腾讯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都是非常熟悉的。从零开始打造的工具、平台;从一个单独的产品,逐渐成长为一种丰富的商业模式;从头推翻,重新来过。要做到这些,倘若没有足够的激情作为支撑,相信没有人能够坚持下来。
有人说,马化腾比技术人员更懂市场,比市场人员更懂技术,这并不是虚浮的夸赞和谄媚。在腾讯内部,产品经理们都把他当作不可多得的产品测评师,认为他做过那么多优秀产品,如果能给自己的产品提出建议,将对产品大有帮助。
在融资过程中,马化腾曾做过两次腰椎手术。第二次手术后,他平躺在床上,仍高举着笔记本电脑办公,病痛并没有动摇他的意志。
这种十年如一日的激情,让马化腾成为中国重商时代的代表人物,成功创业的典范。对有志于创业的人来说,马化腾关于梦想和激情的论调无疑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世间从来不缺梦想、不缺激情、不缺豪迈,也不缺一夜成功的故事,但一直在执着地坚持梦想,用激情耕耘的人却是很罕见的。
找到突破点,生存下来最重要
每个人都怀有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够梦想成真,立于高山之上,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然而,有了梦想,还要一步一步地慢慢实现,毕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有基础打牢了,未来的每一步才能走得扎实,千万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
每位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大都预先在心中拟定了一张发展壮大的蓝图,这张图上的每一个节点看起来都是那么的令人激动。梦想是美好的,但是,创业者千万不要将现实也想象得那么美好,因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总会突然发生。所以,在出发之前,创业者一定要做好准备,那就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寻找一切机会,确保自己能够坚持下去,因为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1998年11月11日光棍节,“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了。马化腾委托深圳电信局的一个朋友帮他找到了办公场地——深圳赛格科技园中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小厂房(免租金),又联系托管服务器,买了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和一套沙发,就这样,腾讯公司开张了。
成立初期,公司只有马化腾和张志东两个全职人员。马化腾经常睡沙发、吃盒饭,体验着创业初期的艰辛与劳累。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虽然被陆陆续续拉进公司来,但他们作为股东,都有自己的正常工作,只在空闲时过来帮忙。
回想起创业时的情景,马化腾开玩笑说,腾讯在最困难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周末。为什么呢?因为水电费需要自理,周末加班的时候,机房必须开着。夏天天气热的时候,还需要开空调办公,所以成本便急速地攀升着。那时,马化腾手中的资金匮乏,而且公司的盈利模式还处于不清晰的状态中,所以他经常感到很苦恼。
当时的腾讯只是一个计算机小作坊,主营业务是为其他公司做软件外包。马化腾回忆说,当时为了谋生,啥业务都敢接,做网页、做程序设计、做系统集成……幸亏这几位创始人在深圳电信、计算机行业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也积累了一些人脉,在创业初期可以为深圳电信、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赚一些钱,勉强维持经营。有段时间,得知好友丁磊在做邮箱后,马化腾也萌生了做邮箱的想法。他说:“我做过邮件,也给寻呼台做过互动系统,如短信查邮件,即时通信就是其中一个项目。”
但后来,马化腾发现,当时的深圳寻呼用户约180万人,而寻呼企业却有80多家,市场基本上已经饱和了。他很快意识到,寻呼台在走下坡路,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
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马化腾和张志东决定押宝互联网,将寻呼融入互联网,研发了无线网络寻呼系统(TIPS),用户不必拨打电话,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将信息发送到寻呼机上。
马化腾和创始人陈一丹带着产品来到北京,走遍了每一家寻呼公司,吃了不少闭门羹。马化腾回忆道:“当时客户连见我们都不见。”但他们没有放弃,在“生存是关键”的力量指引下,他们保持耐心做下去,最终将无线网络寻呼系统覆盖了北京电信、联通、中铁、中北、万声、万立通等大型无线寻呼网络。
由于没钱,请不起工程师,马化腾只好亲自上门去安装调试。那时,他名片上印的头衔不是“总经理”,而是“工程师”。尽管如此操劳,无线网络寻呼系统最终并未给他们带来可观的盈利,账面上的销售额不少,但是很多钱却收不回来。
在经历过一番挣扎、迷茫和挫折后,马化腾又有了一些新的领悟,他意识到,做企业不仅仅是做技术,更要做市场,没有市场,技术再好,也是空话;有市场,收不到钱,也是白搭。
生存是艰难的,能够生存下来就是胜利。守得云开见月明。当他们挺过那段最灰暗的时光后,光明正在一点点拨开云雾,投射进来。
在马化腾的心里,即时通信仍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当时,电信部门比较注重增值服务,而中国电信广州公司正准备上一个中文即时通信项目,马化腾看到了招标信息,便立即制作了投标书。当时市场上有好几家做即时通信产品的企业,他们也都在盯着这块市场。所以马化腾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措施,赶在产品没成形前就做好了投标书,结果投标还是失败了。后来,马化腾在回忆时说,幸好当时投标失败了,否则QQ的版权就是中国电信的了。
投标虽然失败了,但是马化腾却更坚定了开发即时通信的决心。1999年2月,腾讯正式推出腾讯即时通信的第一个测试版本OICQ99,“嘀嘀嘀”的声音,从此在中国数亿台计算机中叫开了。据说,“嘀嘀嘀”的声音是马化腾从自己的摩托罗拉寻呼机里录下来的。
在个人创业上,如何寻找突破点,选对一条有发展前途的路,是非常重要的。方向对了,努力会让你更快地接近成功。马化腾选择即时通信这条道路,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为了追逐时代浪潮;另一方面正如他所说——“抄袭”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风险。当然,这也是企业能够生存下来的最好的办法。
生存对于一个早已成功的企业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刚刚萌芽发展的企业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有的企业为了迎合市场,一味地求新求变,不顾企业生死安危;有的企业自称理想远大,宁可赴汤蹈火追寻梦想,也不愿躬身做一些细微繁杂的琐事,以求生存……这些做法,无疑会使一个企业走向覆亡。如果生存都有困难,还谈什么梦想呢?
生存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谋求生存之余,再为企业谋得更大的发展契机,让企业有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这样,才算真正把生存的意义参透了。
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
在很多时候,我们离成功总是只有一步之遥,是我们的能力不够吗?不是!那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不够专注。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同一时间内想要做的事情越多,单个事情上分得的精力就越少,因此也就什么都做不成。对于企业来讲,所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只有做到了专注,才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运用在一点上,才能够实现最理想的资源分配。专注是只有成功者才拥有的优秀品质,所谓业精于勤,一个本来平庸的人因为足够专注,随着时间的积累,也可能变得不再平庸。
马化腾就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他专注于QQ,专注于即时通信。正是凭借这份专注,多年来,马化腾一步步顺势而为,直至打造出如此庞大的“QQ帝国”。他说:“最初有几家有实力的企业也在做与我们类似的事,可只有我们一家公司专注于做即时通信服务,专注使我们在技术上有了积累。”
马化腾是一个资深的“网虫”。1993年,马化腾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便进入当时深圳寻呼行业龙头老大的润迅传呼公司工作。但是,马化腾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他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担任美国惠多网深圳站站长。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化腾看到了基于Windows系统的ICQ演示,ICQ是一款聊天软件,是即时通信的鼻祖,当时已经席卷全球。
马化腾被这款软件深深吸引,马上注册成为其中的一名会员,但他在使用过程中发现,ICQ存在很多不足:首先,它只有英文界面,没有中文版,对于英文不好的中国用户来说很不方便;其次,它的操作方式太复杂,很多地方不合乎中国人的习惯。因此,马化腾非常想开发一款适合中国人使用的即时通信软件。马化腾曾向润迅的高层提出做互联网即时通信软件的建议,但对方因看不到即时通信的盈利模式而最终放弃。
当时,网易创始人丁磊开发出网易免费邮箱系统,并以119万元的高价卖给了广州的飞华网。一朝变身百万富翁的丁磊令马化腾欣羡不已。经过几个月的挣扎,马化腾终于下定决心辞职,义无反顾地投入汹涌澎湃的商海。
创办腾讯之后,马化腾和几个创始人开始为深圳电信、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但这仅仅能维持生活。尽管困难重重,生存都成问题,但马化腾还是念念不忘即时通信。1999年,腾讯正式推出了模仿ICQ的OICQ,这就是后来的腾讯QQ。
后来,腾讯在马化腾的带领下,一路攻城略地,依托QQ的庞大用户基础,涉足多个领域——门户网站、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电子邮箱、搜索引擎等,并且在这些领域中均创造了不俗的战绩。有人毫不夸张地说,腾讯扩张新业务是撒豆成兵,做什么成什么。时任TOM总裁的王雷雷说:“那么大的活跃用户群,插根扁担都开花。”尽管如此,马化腾从未因腾讯在其他领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远离QQ,反倒将QQ捧在手心上。
正是专注,促成了马化腾的成功,也让腾讯由QQ星火燎原,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的佼佼者。放眼全球,几乎没有一家即时通信运营商像腾讯这样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个业务上。多年的专注让人们在提起腾讯的时候马上想到的永远是QQ,而不是网游、微博或者门户网站。这说明,马化腾已经将专注作为腾讯的一种标志。正是专注,让马化腾投入更多的精力用心打造QQ,使QQ显得更加贴近人心,它似乎有一双能够洞察人心的眼睛,想用户之所想,为用户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专注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能够很容易地将一个企业从低谷拉向高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虽然有赖于多种多样的因素,但专注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专注的力量犹如滴水穿石,再坚硬的东西也能够被它穿透。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创业者都是凭借专注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情,成功就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在马化腾心里,企业经营管理并不如人们想象得那么复杂,但经营者心里一定要非常清楚自己擅长什么,想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专注于一个领域的经营思维。
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就是这样,他们从来不会因为什么生意赚钱就跟着去凑热闹,他们明白,这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只有找对自己擅长的事情,专注而为,才能成功。
玩是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去尝试
一个成功者身上往往有很多优点,除了最常为我们普通人认可的聪明、智慧、勤奋、坚毅、专注等品格外,还应该有一些特殊的品格,如不按常理出牌、不循规蹈矩、善于奇思妙想等。当然,还有一种品格——玩。
在许多人看来,玩,怎么可能是一种优秀的品格呢?且慢,此处说的“玩”,并不是单纯的吃喝玩乐中的“玩”,而是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去尝试的玩。这种玩其实就是,时刻保持好奇心,时刻对周围的新鲜事物保持足够的兴趣,敢于冒险,且会思考,能够在思考中玩出花样、玩出智慧、玩出人生创意、玩出财富来。
马化腾的爱玩天性也许从小就有,童年的马化腾痴迷于科学,尤其喜欢钻研天文学。马化腾的父亲马陈术说,那时条件虽然艰苦,但每个月都要为儿子订《天文爱好者》杂志,且一订就是20多年。如今,在马化腾的办公桌上仍然可以见到一些天文学杂志,其中很多还是外文版的。
也许正是对天文学的兴趣,养成了马化腾好奇大胆、创新思维、善于钻研的优秀性格特点,使成年后的马化腾一直走在科学技术的前沿。1989年,马化腾从深圳中学毕业,想要报天文学专业,但在父母“天文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反对下只得填报计算机专业,由此进入深圳大学计算机系学习。
没想到,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中,马化腾对编写软件和研究计算机网络产生了巨大兴趣,很爱“玩”的他渐渐成了各种病毒的克星。在老师的印象中,马化腾是个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但偶尔会搞点恶作剧。有一次,马化腾在学校机房上机时,竟然搞出将硬盘锁住的恶作剧,让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马化腾在计算机方面不仅爱“玩”,还玩出了名堂、玩出了财富。马化腾的大学毕业设计就给他带来了很大一笔财富。
20世纪90年代初,股市开始被寻常百姓关注,当时,全国人民都炒股,深圳交易所人声鼎沸。好“玩”的马化腾也喜欢炒股,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据说马化腾通过炒股赚了不少钱。马化腾不仅炒股,还非常善于利用所学专业在股市赚钱。毕业前,马化腾设计了一个“股票分析系统”,没想到,不久后就有公司看中了这个软件,愿意出5万元购买这个软件,这一下可把马化腾乐坏了。这就是马化腾赚到的第一桶金。
尝到“玩”出来的甜头,马化腾的玩心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当时,股市有一种安装在计算机上的板卡卖得很火爆,安装了板卡的计算机能实时显示股票走势,大大方便了那些炒股的股民。
马化腾发现了商机,于是和朋友们一起做,他们从市场上买来各式各样的股票板卡,一一拆解,有的负责硬件,有的负责软件,就这样开发出了“股票接收系统”——股霸卡。股霸卡一上市,便受到一致好评,价格最高的时候一块卖到2000多元,最疯狂的时候,在深圳著名的赛格电子市场卖断了货。马化腾从中赚了不少钱,直到后来与马化腾合作的同学出国,他们才停止制售股霸卡。
股霸卡让马化腾名利双收,许多人开始认识马化腾。一些计算机公司的老板常常来找马化腾,请他编写一些实用的小程序,这让马化腾积累了更多的财富。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马化腾被问道:“你是从一个超级网虫做起来的,最开始接触网络的时候,是不是一种玩的心态?”对此,马化腾的回答是:“并不是这样。一开始接触网络,我就知道它哪些方面是有用的。我是有目的地选择,并不只是玩。所谓的玩,是想知道这个东西为什么好,用户为什么会喜欢它,是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去尝试。”
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爱玩,但为什么我们没有像马化腾一样玩出名堂呢?事实证明,拥有爱好和兴趣,带着热情和耐心、责任心去玩,才能玩出意义来,才能到达理想中那个让生命发光的地方。
“我开始做的时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用户。做惠多网时,我做到站长。当时我就觉得这个东西很有用,可以提供新的通信方式。以前是4根电话线只能4个人同时用,现在是上万人可以同时访问互联网。这样我的舞台就大得多了。
“那时候,你发现通过计算机,可以与人远程交流,这就很有用啊,以前你找不到这样的方式。第一次用网络服务是通过BBS,下载瑞星防病毒软件。那时候你会觉得很神奇。这种体验很不一样,而且很有用。”
在马化腾轻描淡写的言语中,似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他的成功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多的劳筋伤骨,艰难痛苦。也许,正是抱着一种玩的心态,在互联网开拓这条路上,马化腾就像孩童一不小心踏入了一个花海的世界,快乐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每天,当我们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都会有个憨态可掬的小企鹅向我们打招呼。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玩”着做事的心态,又怎会设计出如此富有个性的、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聊天产品呢?在马化腾看来,无论是公司的名称,还是可爱的QQ仔形象,都是一次次不经意的偶然所致。
马化腾说:“玩也是一种生产力。”正是带着一种玩的心态、一种研究的意识,马化腾玩出了艺术、玩出了财富、玩出了一个互联网传奇。那么,与其把腾讯公司的崛起归因于偶然,不如归因于自然、归因于自然的玩和研究。
作为上班族,我们每天像机器人般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在我们看来,工作就像例行公事,于是我们西装革履,一板一眼,读命令、听命令、执行命令,像流水线上的机器一样从事着乏味而单调的工作。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是,我们活得并不快乐。
工作,怎么不可以跟玩乐结合在一起呢?为什么一定要忍受工作中的痛苦呢?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情愉悦的时候,工作会更有效率,也更富有创造性。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去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像马化腾一样,学会用研究的心态去尝试新鲜事物,对未来充满热情。只要玩得认真、玩得有心得,一样能玩出一片成功的新天地。
善抓机遇,不让自己后悔
最近,看到马化腾的一篇文章《互联网时代该如何寻找自己的机会》,我在里面摘抄一些内容如下:
“一个新的互联网时代即将到来。这将是一个鼓励分享、平台崛起的时代。靠单一产品赢得用户的时代已过去,渠道为王的传统思维不再吃香。在新的时代,如果还背着这些包袱,那就等于给波音787装了一个拖拉机的马达,想飞也飞不起来。如何铸造一个供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创造、供用户自由选择的平台,才是互联网新时代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个新时代,不再信奉传统的弱肉强食般的‘丛林法则’,它更崇尚的是‘天空法则’。
“所谓‘天高任鸟飞’,所有的人在同一天空下,但生存的维度并不完全重合,麻雀有麻雀的天空,老鹰也有老鹰的天空。决定能否成功、获得多大成功的,是自己发现需求、主动创造分享平台的能力。”
其实,马化腾早就开始考虑将腾讯打造成一个供更多合作伙伴自由创业、供更多用户自由分享的开放平台。只不过他认为这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需要时间的沉淀,当腾讯内外都改变心态,用更加开放的大脑去迎接变革时,这件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一路走来,腾讯收获了一些经验,也总结了很多教训,所以,马化腾对未来充满信心。他相信,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坚持走下去,就能看到互联网新时代的晨光。
文章的结尾,马化腾还感慨道:
“互联网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最近在一部科幻小说中,我看到一段对于‘四维世界’的描写,仅在熟知的三维世界上叠加了一个维度,整个宇宙立即变得无比辽阔、无比美妙。克莱·舍基的每一次发现,其实都是在提示我们,未来人类世界的一个全新发展维度。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整个人类社会都变成了一个妙趣无穷的实验室。我们这一代人,每个人都是这个伟大实验的设计师和参与者。这个实验,值得我们屏气凝神、心怀敬畏、全情投入。”
马化腾讲的这几段话,其实是想告诉我们,未来正以无限的可能性展现在我们面前。只有拥有开放心态,并善于抓住机遇的人,才能笑傲新时代。的确,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程度如此高、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能否抓住机遇对一个人的成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马化腾是一个非常善于抓机遇的人,他在发现以色列人开发的即时聊天工具ICQ后,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只是将它当作一件平常事看待;相反,他想到的是开发一款适合中国人使用的即时通信软件。他抓住了即时聊天这一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先广大发展用户资源,再进行多元化开发,最后巩固庞大的“企鹅王朝”。
机遇,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也同样需要抓住机遇。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性的通胀风险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全球性经济衰退现象初步显现。虽然经济形势低迷,看不到好转的迹象,但马化腾却认为:“只要企业最终能活下来,未来几年还有机会再来。”在他看来,虽然经济危机对互联网不同业务板块的影响不一,但中国互联网整体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此时,如果能够留意机会,抓住机遇进行战略布局,必将对企业20年后的行业地位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一些公司还没倒掉之前,他就已经开始留意寻找技术平台能与腾讯平台结合的公司了。腾讯2009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中显示,其净利润从一年前的5.42亿元增加到10.5亿元。马化腾并没有打算用这些钱来派息,相反,他计划将其用在拓展事业版图上,“公司一直在进行中小型的并购,确保增值服务供应链的稳定性,收购对象主要是亚洲内容提供商,如手机游戏、网络游戏、韩国的游戏开发商等,交易的规模也从数百万至数千万元人民币不等”。
机遇,对企业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候,一个机遇的错失,就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那么,企业家到底该如何抓机遇呢?马化腾从自己的经历和感触中给出了答案,他认为,机遇要抓,抓机遇,不仅要快,而且要谨慎。
机遇要抓,而且要快!2011年1月21日,腾讯推出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微信。微信的诞生,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
当下,微信面临最大的考验应当是国际化,尤其是美国市场。在进军美国市场之前,微信已在中国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有所布局。在这些地区和国家,微信采取投入大量广告、明星代言等营销手段提高曝光度,积累起首批“种子”用户。但美国市场由于受原来PC互联网的体验影响比较大,当地最强的是Facebook,所以微信的发展较为缓慢,用户也主要集中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之中。2013年2月底,腾讯成立了微信美国办公室,目的是初步探索美国微信用户的发展及喜好、公司客户关系的建立及拓展合作等。
在接受采访时,马化腾说:“全球都面临着一个剧变的时代,竞争都是生死时速的竞争,是要按天来计算的,成和不成可能这辈子就这一次机会了。”
马化腾非常清楚欧美市场对于互联网企业的重要性,他将此番举动称之为“最后的机会”。他说:“亚洲的移动手机应用,一定程度上比西方还快,像短信,也是在中国市场上表现最火。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是可以让我们的纯移动互联网产品走出去的一个机会。”以往中国所有的互联网模式基本上都是从美国拷贝而来的,但移动互联网显然是中国企业的一个机会。因为很多国际的互联网巨头还受限于PC或Web上服务和习惯的牵绊,没有做出一个纯正的移动互联网化的服务和产品。
马化腾想抓住这个机会,实现腾讯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目前我们还是专注在微信上面,因为时机不等人,再加上全新化的竞争和它自身的演变,都需要花费比较大的精力。”
机遇要抓,但也要慎重。马化腾说:“我觉得有机会要抓住,而不是不抓住机会,但是在抓住机会做决策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我感觉到很多人并没有想清楚,觉得差不多就去做了,这是一种博的心态,多问几句,他便答不出为什么,我觉得这样很危险。”
在拓展事业版图的过程中,马化腾一贯保持着慎重的原则。他形象地说:“看到机会后,可以先尝试着跨出一个虚步,看看脚下是不是比较稳妥,如果是,再大步走出去。”
抓机遇,不仅要快,而且要谨慎,正是这两点,让马化腾和他的“企鹅王朝”在云谲波诡的市场变幻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对自己认定的事情排除万难也要做好
2014年10月4日那期《开讲啦》的演讲嘉宾是刚刚宣布退役的运动员李娜。演讲结束后,是接受青年代表提问的环节。其中有位女孩这样向李娜提问:“刚才您在演讲中,讲了您的人生经历,我发现您的人生,也是一直在做一些改变的决定。虽然有句话说,好的改变任何时候都不算晚,但是现在像我们这样的青年人会遇到很多很多的改变,我们有时候并不能去判断自己做的决定是好是坏,那么青年人应该如何面对未知的改变呢?”
对此,李娜给出的回答非常斩钉截铁:“自己选择的路,就算跪着也要走下去。”
遇到困难,有些人会选择放弃;有些人会原地踏步,非常犹豫,不知道该怎么走,而那些成功的人往往认为,只要是自己选择的路,即使跪着,也要把它走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做事通常是犹犹豫豫的,不敢轻易做抉择,尤其是在逆境中,他们要考量的东西更多,会想到失败,也会想到退路。正是因为需要考量的东西多,他们变得更加犹豫不决,而这样的结果是,他们常常会错过很多有利时机,与对的东西擦肩而过。就这样,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既没能突破自己,也失去了很多值得利用的机会。只有那些选择认定的路,坚定地走下去的人,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1999年2月,腾讯开发出OICQ,即腾讯QQ,且很快受到用户的欢迎,注册人数在短时间内疯长,很快就增加到几万人,而人数增加也带来了一些困难,那就是要不断扩充服务器。那时,对于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公司都不堪重负。
1999年11月,第一本网络畅销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出版,主人公通过腾讯QQ发布的两个人相识相恋的爱情故事,打动了很多少男少女的心。潮流袭来,年轻人开始疯狂下载QQ,两个月后,QQ注册用户已达到20多万。QQ像野草一样野蛮生长,7个月后注册用户便突破百万,这是马化腾从未想到的。
疯狂激增的用户并没有为腾讯带来利润,对当时的腾讯来说,用户越多,赔钱越多。从添加设备到拓宽线路,从增加开发人员到投入管理费用、服务器托管费用,到处都要用钱。在当时,腾讯公司的账面上只有一万多元,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
马化腾感到很苦恼,他回忆道:“在创业的第一年里,我们一直喂不饱那只小企鹅,不知道什么赚钱模式。那个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一眨眼,一个月就过去了,你又要给员工发钱了。那是最头疼的日子。”
没有收入,马化腾去找银行贷款,银行问他,你拿什么来抵押?腾讯唯一的优势就是注册用户数量,但是银行从来没有做过“注册用户数量”的抵押,银行贷款彻底没有了希望。在这种窘境下,有人建议马化腾把这个小有人气的软件卖掉,但马化腾选择了坚持,他说:“再好的项目也如同那张暗藏艰险的藏宝图,除了自己努力,没有人送你去那个地方。”
为了多赚些钱来养活QQ,马化腾选择硬着头皮干下去。为此,他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做了许多他们曾经根本不屑一顾的活儿,度过了腾讯最艰苦的一段时间。
不久,第一次网络泡沫席卷了整个中国互联网,QQ奄奄一息,随时都可能“没命”。在这个时候,公司内部也开始发生争吵,几个股东情绪焦躁,谁也不知道QQ还能活多久。无奈之下,马化腾开始和一些有意向购买QQ的公司接触。
马化腾去找过中华网、新浪网等当时的互联网大佬,可这些人都因看不到QQ的盈利前途而拒绝了。马化腾还找了联想投资筹备小组,可报告还没递到联想高层手上,就被打发掉了。马化腾也问过网易的丁磊,看他是否有意向,结果对方称不看好QQ,认为其技术含量低,前途有限。
没有人愿意接手QQ,反而使马化腾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定将QQ继续下去。他说:“卖QQ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复杂,毕竟是自己养大的。一连谈了好几家公司,最高的一家出到60万元,没有达到我们100万元的底线。最后,我们决定留下QQ自己养。”
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外国风险投资开始疯狂地寻找网络公司。比较知名的是,新浪网获得了包括高盛银行在内的海外风投2500万美元,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后公募到9600万美元。此时的马化腾也想到了风险投资。当时,像腾讯这些初创型互联网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非常小,幸运的是,此时面临生存瓶颈的腾讯迎来了一个机会。
1999年11月16日,深圳第一届高交会开幕,展馆内熙熙攘攘,人头攒动。马化腾满怀希望,拿着改了6个版本的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跑到高交会馆推销QQ和腾讯。起初,马化腾和他的QQ并没有引起太多参会投资机构的关注。当时,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互联网这种新的经济模式,更没有多少人了解即时通信,大多数人还停留在传统的经济思维里。
所以,尽管马化腾说得口干舌燥,投资人听得仍旧似懂非懂,没有人选择接受QQ。据当时深圳一家知名创投企业的投资经理回忆,当时因为不熟悉互联网即时通信,所以没有选择腾讯,现在看来真是有些惋惜。
纵然没有被投资者选中,马化腾依旧未选择放弃,他找到曾李青的好朋友刘晓松,要他帮忙介绍几个投资人,最终,刘晓松找来了IDG和香港盈科。
“他们给了腾讯400万美元,分别占公司20%的股份。有了这笔资金,公司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当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多美了。”马化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是喜不自禁。这笔钱救了QQ一命。有人统计,能够获得投资的互联网项目的比例不到千分之一,腾讯就是一个幸运儿。
与其说腾讯是个幸运儿,不如说幸运来自马化腾的坚持。每次遇到困难时,马化腾都没有犹豫,没有迟疑,他心中所想的就是,既然认定一条路是对的,那么就坚持走下去。对所有的创业者来说,困难不是不能躲避,而是不能让别人去扛。正如马化腾所说:“其实创业期间不幸的事情也挺多的,就是要自己去扛,自己想办法。”
关键时刻全部压上去
军事上有一种策略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当人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他才能调动所有的情绪和能量,这样才容易较快地取得成功。同样,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当企业集中精力专心于某一方面经营时,才能取得更显著的成就。
2013年腾讯合作伙伴大会召开前夕,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发布了《创业者写给创业者的一封信》。马化腾在信中指出,互联网从来不论资排辈,没有先来后到。互联网的竞争是生死时速,只有创新才能永葆青春。
早在之前的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在被问及微信成功的原因时,马化腾就发表了这样一番见解,他说:
“首先,要尽早做决定。当一个新的商机出现时,你可能很难判断它到底重不重要,是自己试探着做还是交给谁做。当时微信出来的时候,很多团队都想做,但是动作和投入度并不一样。当时有三个团队要做,最后两个团队都做了,而且产品一样,都叫微信。
“其次,出现问题我们要做决定时,内部组织架构要快点干。所以我们在2012年5月18日和2013年年初做了两次变革,2012年变得最厉害,今年也要调整。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变化,逼着组织架构也要变,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这是最重要的。
“最后,产品攻坚期一定要全力上,我们的产品在决策期成形的时候,最关键那一个月,基本上有两个礼拜,我们公司所有高层都聚在一起,天天谈到凌晨3点、5点,一发现问题,立刻改,都是按照小时计算的。最关键的时候,生死时速确实是这样,这种打法很重要,也是在互联网行业常见的,关键时刻全部压上去,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输。一开始差一点,结果就是天壤之别。”
关键时刻全部压上去,实际上就是集中所有力量全力以赴。事实证明,当一个人集中所有力量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最容易取得成功。
腾讯在进军门户网站时,董事会上除了马化腾之外没有一个人赞同、支持,理由是风险很大,失败的案例太多,之前联想公司就曾在门户网站项目上摔了一个大跟头,而且腾讯本身也缺乏人才储备和相关经验。当时,没有人相信马化腾能将腾讯网做起来,但马化腾认为,网络广告是未来一块很大的蛋糕,腾讯要持续盈利,就得做门户网站。腾讯的核心价值是用户,腾讯必须做一个用户黏性超强的平台,将这些用户尽可能黏住,以产生相互关联,所以必须做门户网站。
为了做门户网站,马化腾用了很多招儿,如新闻直投,利用QQ平台主动将新闻投递给QQ用户;将触角伸向地方门户,创建大楚网、大成网、大渝网;此外,腾讯还大肆挖人,斥巨资做广告,最终使成立仅3年的QQ.com成为中国流量第一的互联网门户。
上马拍拍也是如此。当时,腾讯有个企业级的即时通信部门,负责到一些地产公司和银行去谈合作事宜,结果发现这些公司的用户都在用QQ进行内部沟通,根本不需要什么企业级的即时通信来推动。因此,马化腾决定停掉这个部门,去做新的项目。
当时腾讯拟定了两个企业发展战略,一是进军人才招聘市场,二是进军在线拍卖市场。建议如下:进军人才招聘市场,投入不大,回报也很稳定,但市场空间可见;进军在线拍卖市场,必须有大的投入,做长期消耗战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市场。
马化腾最后给出的意见是进军在线拍卖市场,也就是后来的拍拍。他给出的理由是,虽然做在线拍卖市场意味着腾讯每年要投入数以亿元计的资金,但能增加QQ用户的黏度,能更好地产生用户之间的相互关联,所以要做拍拍。
无论是进军门户,还是上马拍拍,马化腾的做事原则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集中所有力量全部压上去。马化腾不会满足于庞大的QQ用户群所带来的无线收入,不会沉醉于虚拟交易服务所带来的创新性收入,也不会沉迷于休闲游戏市场的绝对老大地位,在他看来,做事情必须全力以赴,只有全部压上去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另外,“做最有把握的事”,也是马化腾在企业经营中一贯坚持的理念。为了确保自己全力以赴做的事情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腾讯在涉足任何一个新的领域之前,马化腾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拓展新的业务范畴是每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的,每个企业总是会有自己的一套思考方式,用以衡量进入新领域的得失。我们归纳得比较简单,只有三个问题。第一,新的领域是不是我们所擅长的?第二,如果我们不做,用户会蒙受什么样的损失?第三,如果做了,我们在这个新的领域中具有怎样的竞争优势?”
这三个问题,是进入一个新领域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如果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那么进军新的领域时只要全力以赴,就会获得成功。
稳健与投入,永远是成功的创业者必备的素质。马化腾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如黄牛般沉稳低调的行事风格,但在进军某一领域时却又像狮子一般勇猛,有魄力。正因如此,腾讯才能在稳步发展中达到辉煌。
认真,只因对产品充满敬畏
“差不多先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上学时,老师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答是陕西。老师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满不在乎:“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后来他在一个店铺里做伙计,他能写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常将十字写成千字,或把千字写作十字。气愤的掌柜常常骂他,他却总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突发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慌忙去请,因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躺在病床上,痛苦万分,虽然寻错了人,但他等不了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到一个钟头,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这个小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任何时候,都要怀着一份认真和敬畏之心去为人处世,千万马虎不得。任何想要成就一番大业的人,必须要将认真二字装在心里,千万不可随性做事。
互联网行业与其他行业的管理者有所不同,他们需要亲临前线,体验用户的使用心理和实际需求。所有的管理和工作都要围绕产品展开,只有将服务做到极致,才能让产品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使产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马化腾是行业内公认的最好的产品经理之一,他对待工作认真细心的态度和精神在行业内也赢得了一片赞誉。
创业之初,马化腾的名片上只是简单地印着“工程师”的头衔,时至今日,他依旧保持着“产品经理”的心态,更加专注于技术和细节。
作为一位“工作狂人”,他更愿意谈论自己每天使用的互联网产品,他喜欢给自己的产品挑错,一看到成品他就知道编写代码的人有没有偷懒。
2008年春节前的某天凌晨4点,腾讯即将发布QQ的新版本,负责该事务的技术主管还在加班。此时,他收到了他的老板、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的一大堆问题。针对产品界面、用户体验,乃至一些技术细节,马化腾均提出了很多意见,他问这位技术主管,有没有进行用户调查,了解新版QQ中的这些问题是否需要改进。
在接到马化腾给出的意见后,这位技术主管不得不一一进行核对和修改。一周后,他坐到马化腾的面前,告诉马化腾,部分问题可以修改,另外一些问题则不需要修改,因为通过调查,产品原来的设计正是用户需要的。
还有一位已经离开腾讯的员工,回忆自己在腾讯的工作经历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08年,他负责腾讯“hummer”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交互设计。当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发出“加为好友”的申请信息后,假设对方同意,这个人就会收到一个反馈的弹出框,这个弹出框会提示选择按钮,其中一个按钮是“完成”,另一个是“立刻发起对话”。
当时,这位员工设计的反馈弹出框也有两个选项按钮,一个是“确定”,另一个是“取消”。他在做完产品规划后,一方面提交给领导,一方面又抄送给最高司令马化腾。虽然他早就从同事那里听过很多有关马化腾对产品“死抠”的故事,但想想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应该会逃过一劫,没想到,仍“难逃宿命”。
凌晨3点,他收到一封来自最高司令马化腾的邮件,在邮件中,马化腾问:“如果我选择点击‘确定’按钮,我可以理解为对方同意,那请问‘取消’按钮是什么意思呢?”虽然事先早有心理准备,但收到邮件后,他还是傻了眼。没想到,马化腾发现的问题确实是自己的失误,心中不禁慨叹,马总果然挺“死抠”的。
虽然这位员工已经离开腾讯,但显然他对前老板充满了敬意。一个人的财富和他的工作态度似乎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但世上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即使身家百亿,半夜时仍认真坐在计算机前安静地研究产品?
在许多员工的记忆中,马化腾的烟抽得很凶,抽到牙齿和手指都发黄了,他可以宅在办公室里一天都不出来,而他这样做可能只是为了弄明白产品的按钮应该放在左边还是右边。“我们可能几个月都见不到他,见到他的时候一定是在产品讨论会上。”
马化腾虽然痴迷于产品,但绝不刚愎自用。“对待产品,大家没有领导与下属之分,有意见就说。”他从来不搞一言堂,就连“3Q大战”的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都多次赞扬腾讯的微创新,并从心里赞同和尊重腾讯做产品的认真精神。“这件事对我影响还蛮大的,你可以想象,凌晨,蓬头垢面的大老板,布满血丝的眼睛,敲几段意见给员工,那种洋溢的热情真挺让人感动的。”
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在被问到“你去公司是不是就巡视一下,开开会、签签字就行了”的问题时,马化腾说:“我是腾讯最大的产品经理,任何一个产品我都会去看。要不然怎么能知道一个产品或者服务到底好用不好用,怎么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正是对产品充满敬畏,马化腾才会如此认真。当年的QQ邮箱脱胎换骨,超越微软,马化腾功不可没。当时进行优化的400多个问题中,有300多个都是马化腾发现并提出来的。“不强迫用户,如点亮图标,不为1%的需求骚扰99%的用户。操作便利,如QQ音乐,新旧列表,两者都要兼顾到;如QQ影音的快捷播放,从圆形到方形,最后因为影响性能而放弃。淡淡的美术,点到即止,如QQ邮箱,QQ邮箱在UI界面上的启发,不用太重也能做得很好。图案和简洁并不是一对矛盾体,重点要突出,不能刻意地迎合低龄化。”这段话来自于马化腾在对产品经理培训时的发言。认真、细致,由此可见一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