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形形色色中国人:全国各地人性格特点解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274939
  • 作      者:
    余胜海著
  • 出 版 社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余胜海,知名作家、资深媒体人、现任华商传媒总经理、总编辑、北京大学特邀研究员,长期专注中国人文经济、企业管理、商业变迁、民俗文化的研究,曾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百佳青年学者”、“中国首届博客大赛十佳博主”称号,出版的著作《华为还能走多远》《能源战争》《企业家大败局》《草莽生长》《变革时代》《解密中国顶级CEO》等20余部,多部作品登上京东等商城畅销书排行榜,并译成英文出版,是当代中国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财经作家、学者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形形色色的中国人:全国各地人性格解读》以通俗而幽默的语言,生动描写了全国各个省、市(区)人们的性格特点,深刻剖析了群体性格形成的原因,真实呈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群体形象、性情禀赋、风土人情和人间百态。阅读本书可以帮助人们全面认识自己和了解他人,将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带来莫大的裨益。

展开
精彩书评
  ★《形形色色中国人》一书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剔肉见骨地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揭示当代中国人的性情秉赋和内心世界。
  ——于建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形形色色中国人》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全国各地人的性格特点,还有助于我们学会如何与各地人打交道,合作共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赵晓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京香柏领导力机构主席

  ★《形形色色中国人》生动描写了全国各地人的性格特点,其视角新颖,见解独到,文笔流畅,观察细致,分析透彻,有褒有贬,为我们了解当今中国人的性情打开了一扇窗口。
  ——吴必虎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

  ★余胜海先生的《形形色色中国人》这本书生动描绘了一幅中国人性格地图,向我们证实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价值。
  ——朱大可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形形色色中国人》是一部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书。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认识大江南北的中国人,而且对考察、探究整个民族性格背后的文化基因也有较高参考价值。
  ——李鸣生  作家、三届鲁迅文学奖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形形色色中国人》是一部探究国民性格特点的著作;一部全面的、真实的、客观的、具有文化穿透力、令人豁然开朗的人文性情读本,对我们的生活、工作都大有益处。
  ——岳南  作家、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

  ★《形形色色中国人》是一部努力认识人,认识中国人的书。他像研究不同土壤的苹果树结出来的苹果那样,研究不同地域的人,认识与发现不同地域的人。他在分析比较中找寻规律,进而发现特质。他的研究在他轻松的笔下汩汨而出,读来自然轻松,生动活泼,妙趣丛生,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
  ——王久辛  诗人、作家、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形形色色中国人》这本书指出了各地人的优点和缺点,生动呈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群体形象、性格特征、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人间百态。
  ——叶匡政  诗人、学者、文化批评家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七章湖北人
  湖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湖北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北三面环山,东连安徽,东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其山川秀美,土地肥沃,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京广、焦柳铁路贯穿全省,长江、汉水水系纵横交错,大小湖泊星罗棋布,素以“鱼米之乡”、“千湖之省”著称。
  湖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楚文化发源地,而且武当山是中国的道教圣地,湖北人受到荆楚文化和道教文化的双重影响,所以湖北人兼具楚人的蛮气和灵气,他们既豪爽又谨慎,既热情又小心,既善于经营世俗人生,又崇尚精神生活。他们可以披肝沥胆,耿直重义,无私助人,也可以小处计较,谨慎处世;他们聪慧精明,争强好胜,兼济天下,也可以超然物外,独善其身,素有“九头鸟”之名。
  聪明能干
  湖北人有强烈的地域分隔,武汉人自成体系,基本只包括武汉三镇,武汉市区以外的蔡甸一带都不能说是武汉人。整个湖北,被长江,汉江两条中国著名的江河像切蛋糕一样切开,加上洞庭湖又在南边分隔一下,湖北整个被切成了五六块。同时,素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又被江河湖水切分的十分细碎。
  湖北的语言系统也非常特殊,湖北人说话是南腔北调,每个地区的语系迥然不同。武汉人讲武汉话、荆州人讲荆州话、宜昌人讲宜昌话、黄石人讲黄石话、随州人讲随州话、襄阳人讲襄阳话、孝感人讲孝感话。北部人听不懂南部人的话,东部人听不懂西部人的话,而且差别之大,就像北京人听不懂粤语和上海话,上海人听不懂粤语一样复杂。你可以说有湖南话,北京话、上海话、东北话、四川话、河南话、安徽话,但万万说不出什么叫湖北话。
  虽然湖北人说话的口音各不相同,但湖北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聪明能干。古人云:“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提到湖北人,外地人就会想到“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话。“九头鸟”像一个商标贴在湖北人的身上,撕不掉、也摆不脱,成了湖北人的一个标志。
  自古以来,社会各界对“九头鸟”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代表聪明能干,足智多谋,有人则说是狡猾,古怪,工于心计,难以信任。还有人认为“九头鸟”有九个头,形容湖北人有九条命,生命力强,意志坚韧。
  据史料记载,“九头鸟”形容的是宰相张居正所派的9位刚正不阿、精明强干的湖北人在各地当巡按,惩治贪官,吏治清明,百姓将他们称为吉祥的“九头鸟”,是褒义写照。
  在楚文化中,古人十分崇拜九凤神(相传是九个头的凤,一种吉祥的鸟,极具灵性),楚人的标志物就是“九凤神”。凤和龙一样都是神话动物,人间的九头鸟便由神话的九凤神演变而来。所以,“九头鸟”是楚文化和湖北人的共同标志,也是对聪明灵活的湖北人绝妙的概括。
  湖北人非常耿直豪爽,讲义气、勇敢、足智多谋,有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慨,所以仅湖北省红安县,在革命战争年代,就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刘华清、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名将军,被人们称为“将军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很多人未能到达,而从湖北走出去的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等却率先到达了陕北。毛泽东高兴地说:“九头鸟不得了,九头鸟要翻天”,这个就是对“九头鸟”的充分肯定和赞扬。由此可见,以“九头鸟”之称的湖北人聪明伶俐,见多识广,充满智慧。
  湖北人聪明,多才子,自古皆然。如古代文学家屈原,科学家、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昇,医学家李时珍,当代地质地质学家李四光,科学家朱光亚,物理学家彭桓武,哲学家熊十力,著名诗人闻一多,文艺理论家胡风等。
  湖北的高等院校总数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都是全国名牌大学。华师附中、襄阳五中、黄冈中学每年高考升学率之高,在全国名列前茅。湖北蕲春走出了200多位教授,仅蕲州镇就有博士25名,被誉为“教授县”;湖北黄冈为“中国杰出人才之乡”。湖北还走出了一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国家主席李先念以及两百多名共和国的开国将帅林彪、王树声、韩先楚、陈再道、陈锡联、秦基伟等等。
  湖北人中等身材,面部少有鲜明的棱角,一副随意、其貌不扬的样子,但一个个都显得精明能干,劲头十足,自信满满。他们喜欢在外面闯荡,打工或创业都能干出点“名堂”。
  湖北人的聪明能干是被逼出来的,湖北素有“九省通衢”、“千湖之省”之称,历史上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烽烟战火不断,饱受战争之苦。《三国演义》中的主要故事就发生在湖北。或许正因如此,看尽历史兴衰、殊死搏斗的湖北人,自然就容易形成一种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做人难免有点儿世故圆滑,如果不这样,他们就没法生存。
  湖北人这种聪明能干的个性在现代社会让人觉得有些“江湖气”,不守规则,不太让人放心。再加上“奷黄陂狡孝感,又奷又狡是汉川”、“三个汉川佬不如一个天门苕”这几句带有贬义的话在民间流传甚广。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所以,外地人一听说是湖北佬,心里就设防,怕上当受骗,很多人就对湖北人敬而远之。在这种负面形象下,外省人只要在湖北遇到一点儿不顺心的事,就会说各种牢骚话,抱怨湖北人,甚至贬低湖北人。其实很多说湖北人如何如何的人,他们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和湖北人打过交道或根本就不了解湖北人,只是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
  湖北人同古时楚国故地的湖南人一样爱吃辣,都有拼搏进取的精神。但与湖南人不同的是,湖北人多少受了武当山道家思想的熏陶,为人韬光养晦,不爱显山露水,比较追求洒脱,强调道法自然,顺势而为,发现走不通就不走了,较为灵活。这或许就是“湖北佬”与“湖南骡子”的区别,骡子不管对错,既然干了就要干到底,十分倔强、执拗,难免要吃亏、碰壁,而“湖北佬”则多几个心眼,懂得转弯,随机应变,顺势而为,所以,生活得也更加安逸。
  湖北人不喜欢张扬,含蓄蕴藉,深藏不露,一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派头,对什么都不拒斥,也不盲目接受,而是先打量打量,然后表明态度,决定取舍。其貌不扬的外表与昂然自信的气质集于湖北人一身,形成一种鲜明的反差,于是,在外省人眼里,就有了一种圆滑的成分,他们不禁在心底叹道:这些湖北佬呵,可真有点“鸟人”的味道。鸟人就鸟人吧,湖北人一点也不计较,显出十足的感性、豁达与实在。
  喜好动武只是湖北人的一个侧面,他们身上更多的是凤的雍容华贵与智慧灵动,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在激动暴躁的另一面,湖北人显得格外冷静沉稳,正所谓“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耿直重义
  湖北人耿直,重义,江湖肝胆,侠义心肠,“雅兴忽来诗下酒、豪情一去剑赠人”。古时楚国敢叫板天下,第一个称王,豪气冲天,并一直影响到后来的湖北人。清末张之洞门生为其所修楼撰楹联云:“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多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这充分反映出湖北人的大气与豪爽。
  湖北人重情重义,注重礼尚往来,很有人情味。在湖北有句古话:“人情大于债,头顶锅盖卖。”同事和亲戚朋友结婚、生子、周岁、十岁、上大学、乔迁、寿辰等红白喜事大家互相道贺庆,并且每次都要奉上礼金,即便借债也不能“漏礼”。亲戚朋友今天请你吃饭,明天必须请人家吃一顿饭,从不欠人情,也不喜欢占人家的便宜。湖北人对“情义”二字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不把“情义”挂在嘴上,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行动上。
  湖北人爱憎分明,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不使阴招,非常好打交道。不少外地人初到湖北,认为湖北人喜欢耍小聪明,喜欢说脏话,难以忍受,相处久了,就会喜欢上湖北人。
  湖北人一旦认定你够朋友,就特别愿意帮忙,特别讲义气,不像有些地方的人,没事时和你套近乎,一旦有事,不见踪影。他们也不像一些地方的人,看起来“温良恭俭让”一团和气,满面笑容,心里却深不可测。湖北人讲义气,看重朋友之间的情谊,能为朋友两肋插刀。一个人在湖北,一旦有难,找湖北的朋友帮忙,多半能够得到有力的帮助。如果你是他们的“耿朋友”,则能得到他们的拼死相助。
  湖北人所谓的“耿朋友”,就是耿直,够意思,相当于北京人所说的“铁哥们”。你如果要想跟湖北人交“耿朋友”,说易不易,说难不难。说不难,是因为湖北人对朋友的要求并不高。他们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只图对脾气、合得来、够意思。说不易,则因为人家是“耿的”,你也得是“耿的”。在湖北人看来,交朋友就得“一根灯草点灯——没(读“冒”)得二心”,不能“码倒搞”(做假)、“诈倒裹”(吹牛),更不能“抽跳板”(也叫“抽跳”),它有“过河拆桥”的意思,但比“过河拆桥”内容更丰富。
  湖北人热情好客,你要是碰见一个湖北人,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您吃饭了吗?”这句再平常不过话总会让人听后感到非常亲切,好像一家人一样。如果有亲戚或朋友来了,湖北人一定好酒好菜招待,一醉方休。湖北人在待客时有“无酒不成席”之说,他们喜欢以喝酒来烘托气氛。在湖北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如果主人举杯给你敬酒,你必须一饮而尽,就是醉了也得喝。你若拒绝他会认为你看不起他,不给面子,不够朋友。正所谓“宁伤身体,不伤感情”。
  武汉人爱骂人,这其实是武汉人直爽的一种表现。尽管表现得不大文明,但却至少也说明他们喜怒哀乐胆敢形之于色,骨子里有一种率真的天性。这种天性使他们极其厌恶,厌恶“鬼做”,同时也就使他们不太注意修养,给人一种“少有教养”的感觉。武汉人说话直来直去,很少拐弯,也不太注意口气和方式。比方说,你到政府机关单位或公司去办事,门卫会问:“你有么事?”而不是问:“您是哪个单位,有什么事?”
  一般地说,中国人说话比较委婉。即便要发表不同意见,也要先作铺垫,比如“阁下所言极是,只不过……”云云。湖北人可没有那一套。如果他不同意你所说的话,那么,对不起,你的话还没说完,他就会一声断喝:“瞎款!”所谓“瞎款”,也就是“胡说”、“乱讲”、“扯淡”的意思。但如果你亲耳听过湖北人说这两个字,就会觉得它要比其他说法生硬得多。这其实也是直爽的一种表现,即因直而爽,因爽而快,湖北人快人快语,肚子里没有那么多“弯弯肠子”,喜欢当面锣当面鼓,最痛恨“阴倒搞”(背地里搞小动作、耍心计、找碴)。
  所以说,和湖北人打交道、做生意,不是要提防九头鸟的心计,而是要抓住他们耿直,讲义气的性格特点。顺着湖北人的脾气,给足情面,建立友谊后,就容易得到他们大力帮助。
  湖北人讲义气,守信用,一诺千金,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努力去做,决不食言。湖北黄陂的建筑承包商人孙水林和孙东林兄弟俩每年都会在年前主动给农民工结清工钱,20年来从不拖欠农民兄弟的工资。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相聚一天后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2月10日早上,弟弟孙东林在河南兰考县人民医院太平间发现了哥哥及家人的遗体,孙东林心如刀绞、痛不欲生。
  撬开撞得扭成一团的轿车后备箱,捆好的26万元现金还在。“我们家这个年是过不成了,但不能让跟着哥辛苦一年的工友们也过不好年。”沉浸在丧痛中的孙东林含泪决定,先替哥哥完成遗愿。
  腊月廿九,两天未合眼、没吃饭的孙东林赶回黄陂家中,通知民工上门领钱。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俗话说“诚信二字丢,莫在世上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俩的诚信之举深深打动了全中国的人。孙东林20年来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的承诺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这兄弟俩被人们称为“信义兄弟”。孙氏兄弟就是信义、守诺、豪气的湖北人的典型代表,“信义兄弟”还被评为“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信义兄弟”用良心在我们的心中书写了这堂堂正正的“信义”两字,也是对诚信和良知的最好诠释。因此,跟湖北人打交道,跟东北人一样,必须有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直爽。
  湖北人重义是受楚文化的影响,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代表人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中国诗歌之父,生长于郢都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到为万世共仰,兼备“忠、义、信、智、仁、勇”的关羽;再到明朝一代名相张居正等等。这些曾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的名人不胜枚举,历史故事俯首可拾。荆楚的大街小巷处处散落着历史文化碎片,真是随处捧一把泥土就能嗅到五千年的芬芳,任意站一处地方都有道不完的故事。
  湖北人的江湖习气很重,这与湖北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湖北地处华中,江河湖泊众多,万里长江贯穿全省,交通十分方便,号称“九省通衢”。湖北依靠方便的水运和陆路运输,各路人马都到武汉来抢地盘,打码头,占势力。乡下人到武汉来找出路,政客们到武汉来抢风头(如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水手、搬运工到武汉来打码头,大小商人到武汉来争市场;割据势力来武汉争天下,武汉成为商家和兵家必争之地,于是,武汉三镇便成为一个典型的江湖城市,汉口就是这个码头城市的中心。所以,湖北人身上有一种浓郁的江湖气息。好面子,讲派性,讲江湖义气,喜欢虚张声势,爱打斗,这些江湖色彩的东西,影响了几乎所有土生土长的湖北人。
  好勇不服输
  湖北人兼具楚人的灵气和蛮劲,好勇而不认输,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这种精神和耿直相结合,就形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湖北人这种不服输的性格表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武汉人是在酷热的夏天,他们依然排队去买油饼和油条。厨师们汗流浃背地站在油锅前炸,食客们则汗流浃背地站在油锅前等,大家都不在乎。有个笑话说,从前有一个湖北人下了地狱,阎王把他扔进油锅里炸,谁知他泰然自若。阎王不解地问其所以,答曰:“我是湖北人”。你说这湖北人连下油锅都不怕,还怕什么?
  有些湖北人脾气暴躁,喜欢斗狠。在车上,吵架是一个常见的事,只是为了谁踩了谁的脚,或者谁和谁抢座位,一场大战就能爆发。特别是武汉人的猴急脾气,一如武汉的火热的夏天,这是地域性即天性使然。
  武汉人讲话粗声粗气,经常还带“脏”话。武汉方言说起来生动诙谐,富有幽默感,但这种方言趣味,外地人较难体会。有句顺口溜说:“北京人什么话都敢说,上海人什么国都敢出,广东人什么钱都敢赚,东北人什么人都敢打,武汉人什么人都敢骂。”武汉人骂人可是出了名的,最常用的一句是“婊子养的”。
  武汉人脾气坏,好骂人,形象差。但深究起来,武汉人是刀子嘴豆腐心,往往是不打不成交、不打不相识。其实“汉话”就是这样,字里句间吐出一股不服输,逞能的气味来。其实,这种语言正是湖北人不服输性格的外露。
  你别看湖北人的脾气爆躁,但他们往往只是“泼猴”一时,你只要顺着他的毛摸,忍一忍,就什么事也没了,所有的不愉很快就抛之九霄云外了。
  湖北人的性格,撇开历史遗传,恐怕与湖北特殊的气候环境有看直接的关系。湖北的气候,一年四季最为分明,夏天热得要死,冬天冷得要命。冬天的北方,当然比湖北更冷,可室内大多备有暖气;夏天的南方,有哪个地方热得过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与武汉纬度大致相当的另一“火炉”重庆,一年四季阴多晴少,难见阳光,为了平衡,他们就“发明”了一种名曰“火锅”的饮食加以调节。而湖北人于大冷大热的严寒酷暑,什么也没有发明,又没有外来之物可供借鉴“拿来”,他们所依仗凭恃的,唯有父母赐予的血肉之躯,与酷烈的气候干抗干熬。生活之艰难困窘,心情之恶劣不堪,由此可想而知。于是,一股难忍的“积怨”时时压在心中,每每憋在胸口,一有机会,就要寻找适当的途径与渠道,用以发泄舒展,也就难怪湖北人脾气暴躁、爱憎分明了。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湖北人性格中就透出楚文化遗风,最为突出的就是湖北人的骨子里仍然一直保留着先祖先宗的勇敢强悍,自强不息,独立自主之风。
  湖北有一句口头禅叫“不服周”。这句话源于几千前的周梦之争,湖北地处于楚地,被周朝统治,楚人却从未服过周,于是“不服周”传承至今。
  “不服周”的意思是“不服气不认输”,语言中带有渗透于楚人骨子里顽强与执拗,而武汉的美食文化中也处处透看这种气质。武汉的美食众多,然而人们总是第一时间想起热干面,而非武昌魚、洪山菜苦和排骨藕汤。这源于热干面的霸道,每每坐在路边吃热干面搭配蛋酒的时候,总会在心中升腾起不服周的气势。
  湖北人脾气暴躁与湖北人喜欢吃辣椒有关。比如说吃辣椒,四川人讲究麻辣,湖南人喜欢干辣,而湖北人觉得麻辣不过瘾,干辣又受不了,就搞了一点折中,来点油辣——辣椒放在油里炸一下,辣味自然要打折扣,这是最起码的生活常识,并不是为了追求更辣。
  湖北人不服输的性格与他们的历史有关。湖北人的祖先是楚人,楚人在周人的眼中是“蛮夷”,甚至楚国的国君也自称是“蛮夷”。但楚人有独立和图强的精神,他们虽然是“蛮夷”,却一直想称霸天下,问鼎中原。他们善于征战杀伐,又擅长浪漫幻想。他们的艺术色调瑰丽,形象奇谲,想象丰富,手法明快。他们的思想奋发向上,自由奔放,激昂慷慨,多情善变。他们刚烈耿直,不屈不挠,但又容易冲动,缺乏谋略。他们不甘寂寞,热心政治,但又刚愎自用,轻于决断。因此,成功和失败,总是像影子一样伴随着湖北人。
  就身材和脸型而言,湖北人兼有南人与北人之长,南人的灵秀,北人的粗犷,都能在湖北人身上体现。与南方的广东人相比,湖北人显得魁梧,与北方彪形大汉比,湖北人又显得灵秀。在我的印象当中,湖南人属于个性较强的一类,这与湖南人的直率有关,容易暴露自己的性格特点。其实湖北人的个性比湖南人要强得多,只是被他们的聪明所掩饰了。湖北人不服输的个性非常鲜明,在湖北有句俗话:“没有杀不死的猪”,意思就是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历史上湖北人也很少或根本没有落后过,难怪他们不服输。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北京人1

幽默善侃1

豪放大气3

圆滑世故5

安分守己6

有“范儿”7

第二章上海人9

精明重利9

做事讲规则13

骄傲自负14

胆小“惧内”16

第三章天津人19

诙谐幽默19

乐天知命22

恋家24

爱吃海货26

第四章重庆人29

热情火辣29

耿直豪爽31

吃苦耐劳34

第五章山东人36

豪爽细腻36

忠厚仁义38

自负自傲41

第六章广东人44

敢为人先44

开放包容46

好博彩49

爱吃野味50

第七章湖北人55

聪明能干55

耿直重义58

好勇不服输61

爱面子63

灵活多变64

第八章陕西人66

憨厚实诚66

粗犷豪爽68

冷峻倔强70

第九章浙江人73

温婉细腻73

脚踏实地75

闲适风雅的杭州人77

敢想敢闯的温州人79

精明稳健的宁波人81

第十章贵州人84

淳朴豪放84

幽默安逸86

爱吃辣椒88

第十一章安徽人91

刚柔相济91

贾而好儒94

知书达礼95

小富即安97

第十二章湖南人99

倔强刚烈99

强蛮好斗101

辣味十足103

不讲体面讲脸面104

第十三章四川人107

泼辣豪爽107

仁义厚道109

坚韧勇敢111

乐观幽默112

潇洒安逸114

第十四章内蒙古人117

彪悍勇敢117

外粗内秀119

热情豪放121

第十五章青海人124

开朗豪放124

勤劳质朴127

喜爱饮茶128

第十六章河南人130

勤劳顽强130

节俭朴实132

爱喝酒,爱豫剧134

第十七章甘肃人136

勤劳坚韧136

憨厚实诚138

淳朴正直140

第十八章云南人142

淳朴善良142

安于现状144

悠闲懒散145

第十九章辽宁人148

豪爽粗犷148

诙谐幽默151

爱面子,怕吃苦152

第二十章河北人154

勤劳诚实154

忠厚老实156

谨小慎微159

第二十一章吉林人161

豪爽仗义161

好勇斗狠163

宽厚质朴165

第二十二章福建人168

敢于冒险168

聪明善商170

抱团闯世界172

安逸保守的厦门人173

第二十三章广西人176

闲适安宁176

憨厚朴实179

热情开朗180

第二十四章黑龙江人182

豪爽义气182

粗暴野蛮184

思想保守185

第二十五章江苏人188

聪明稳重188

憨厚实在190

温婉清雅192

第二十六章江西人197

细腻沉稳197

憨厚耿直199

温和守矩201

第二十七章海南人204

温和淳朴204

悠闲懒散的海口人206

守土恋乡的琼海人208

第二十八章宁夏人211

粗犷豪放211

正直包容214

第二十九章山西人216

淳朴厚道216

生活节俭218

重乡情,恋故土221

第三十章新疆人224

热情奔放224

乐观幽默226

新疆的民俗风情228

第三十一章西藏人232

纯朴豪放232

心怀慈悲235

热情好客238

藏民的藏刀情结239

第三十二章台湾人242

敢想敢干242

乐善好施243

谦恭有礼246

第三十三章澳门人249

随遇而安249

兼容并包252

自律不赌254

第三十四章香港人256

精明强干256

诚信重利258

敬业,追求时尚生活259

参考文献262

后记26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