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49年的中国海上权力:海洋强国崛起之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701101
  • 作      者:
    胡波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海洋强国的目标是什么,2049年会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缓解海上地缘之困、解决海洋争端、运筹大国关系,需要怎样的策略及智慧?
  军事、外交、经济等力量又该如何建设与运用?

展开
作者简介

  胡波,北京大学外交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海权及国际战略问题专家,《人民日报》、《凤凰周刊》、《联合早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等多家境内外著名媒体的特约评论员与撰稿人。长期从事军事战略及外交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领域为海权战略、国际安全及中国外交,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观察》、《外交评论》、The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专著《中国海权策:外交、海洋经济及海上力量》被誉为“理性系统规划中国海权战略的一本书”。

展开
内容介绍

  近年来,海洋强国这个词在中国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且振聋发聩,它不仅是草根的期待、精英的呐喊,还是政府确定的国家战略。中国虽然在地缘上一直是陆海复合型国家,古代也曾有非常丰富的海洋实践,但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全方位转向海洋,在历史上还是首次。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很难齐心协力干某件事情,而建设海洋强国无疑是个很大的例外。
  然而,关于海洋强国的诸多关键性问题仍远未得到澄清:海洋强国有哪些主要评价指标,中国应奉行什么样的海洋战略?钓鱼岛争端、南海问题等热点的形势走向如何,中国又该如何统筹应对?中国与美国、日本会爆发海上冲突吗,中国在处理与其他海洋强国的权力关系时需要怎样的智慧?在2049年,中国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之时,中国将成为一个怎样的海洋强国,军事、外交、经济等各大能力如何?
  《2049年的中国海上权力:海洋强国崛起之路》是一部聚焦海洋战略,集战略规划、政策思考和战略预测于一体的著作,意在为您解答有关中国海洋强国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作者理性规划了海洋强国的总体目标、方法路径及实现手段,系统提出了缓解涉华海洋争端及近海地缘危机的应对之策,全面论述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与美国、日本、东盟、印度、澳大利亚及俄罗斯等亚太主要力量的关系和纵横捭阖的方略,详细阐释了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力量的建设及运用之道,大胆而又理性地预测了34年以后中国海洋强国的远景,以及世界海上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展开
精彩书评
  ★我看了北大研究员胡波的《2049年的中国海上权力》一书,很受启发,获益匪浅,深感作者对中国海洋战略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书中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很值得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参考。
  ——王嵎生(中国前APEC高官、大使)

  ★中国正矢志走向海洋成为海洋强国,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将成为什么样的海洋强国?这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国内民众亟待了解的问题。胡波博士以其艰辛的努力和坚实的专业知识,勾勒了一个全面的战略构想,描绘了一幅值得憧憬的远景,规划了实现海洋强国梦的路径。对任何一位想要了解中国的海洋思维、想要探讨中国的海洋战略、想要见证中国海洋崛起的人来说,这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姚云竹(中国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研究中心主任、少将)

  ★关于中国未来的海权,胡波博士做了一项大开眼界的研究。他提供了一个全面而颇具洞察力的分析框架,客观解读了中国海洋战略形成的地区及全球性动因。胡博士认为,中国将确定无疑地长期坚持建设海洋强国,他直言不讳地论述海上力量在中国走向海洋时的重要性。对于试图理解或把握中国海上崛起的政策圈人士和学者而言,该书都是一本必备的指南。
  ——吉原恒淑(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亚太研究约翰·范布伦讲席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完整的战略设计不仅要有目标与路线图,还必须要有大致的时间表。
  20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距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建设海洋强国37年,距本书出版34年。
  2049年距今是一个时间不算短的未知世界,然而,对于建设海洋强国而言,这段时间却算不得太长。近代以来,海军日渐成为高技术兵种,相较于陆军与空军,历来成军相对缓慢,因而有“十年陆军、百年海军”之说。一个国力持续上升的强国要从较低的起点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持续时间会非常之长,技术含量越高、舰队结构越复杂,成军形成战斗力的过程也就越长。美国海军从19世纪末大规模扩军开始,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得以跻身世界海上强国,这还要得益于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德;德意志帝国穷兵黩武,花的时间略短,从德意志海军大臣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1897年提出海军扩张的“舰队法”,到1914年德国建成世界第二大海军,用时也近20年;二战结束后,苏联红海军从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弱旅,最后在80年代成为一支足以傲视美海军以外力量的现代化海军,花了近40年。现如今,海军技术已发生了重大革新,信息化时代条件下,体系化、网络化趋势不断增强,海军舰队的结构也已变得相当之复杂,海军与其他军兵种间联合作战的广度与深度均前所未有,这些都远非19世纪及20世纪的情况所能比拟,中国所需的时间很可能超过其德国、美国及苏联同行当年花费的时间。中国海军现代化大约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49年有55年左右的时间。基于上述历史经验,我们可谨慎的预测,彼时,中国将初步建成一支世界先进的全面均衡海军。
  至于海洋强国其他指标,如政治、外交、经济及文化等领域的进步,往往更为缓慢且不确定。苏联和德意志帝国虽然都建成了一支强大的海军,但却没有在海洋政治中取得应有的权力,其海洋经济及文化的发展也非常滞后,它们走向海洋的步伐显得极不协调。按照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增长模式更为健康均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只有在这种均衡高质量的增长状态下,海洋经济强国才有搞成的可能。2015年前后刚好是1978年至2049年的中间点,中国在前一个30多年完成了从陆地走向海洋的准备,做大了整体经济的规模,却没有做强经济的质量。在下一个30多年,经济转型将是重中之重,海洋经济也不例外。日韩等国从规模到质量的经济转型通常在10至20年,考虑到中国经济的规模,经过近40年的时间,中国海洋经济做大最强相对靠谱。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已完全融入了国际体系,基本熟悉了世界主要国际规则的文本和基本含义,目前正从“掌握规则”向“创建规则”方向跨越,中国在国际贸易及区域一体化等方面的机制规则运作能力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已经不大。中国刚刚进入海洋实践大发展的阶段,基于同样的经验,从政治及外交方面来看,再有30多年的学习实践,经过近两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参与海洋的能力离世界海洋强国的距离应该不再遥远。在海洋意识及文化方面,经过国家社会层面的长期宣讲和大规模海洋实践,中国与英美等国的差距依然存在,但已不是质的、而是程度的差异。
  综合上述推论,无论如何,2049年的中国海洋强国都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远景。
  一切科学的最高价值都在于预测,不过,对于国际形势预测来说,2049年是一个过于遥远的存在,或者说完全超出了准确预测的时间范畴。一般认为,现有国际关系学科的研究能力无法准确预测未来20年的国际形势,因此国际战略形势的预测研究多集中在10至20年的周期。如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定期推出的《全球趋势》系列报告,就是旨在预测未来15至20年的世界发展走势,最新一版《可能的世界——全球趋势2030》的时间点也仅到2030年。推断30多年后中国海洋强国的发展情况,无异于占卜算命。
  但稍微大胆一点推测,仍然有一些长线的趋势还是可以确定的。比如,大陆空间的拥挤及资源的衰竭将越来越明显,人类加快走向海洋、探索海洋及开发海洋的势头不会改变,21世纪中期的地球必然是个全新的海洋世界;人类科技高度发达,但包括3D打印、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在内的高新技术重点在于改变人类工作及生活的方式,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在宏观物理学领域,人类重大发明创造都将很难颠覆现有自然科学的基本框架,再现牛顿或爱因斯坦式的重大贡献,科技进步尚无法完全逾越地缘空间所构成的距离障碍;世界性的大战更难打得起来,全球海洋秩序的和平竞赛与和平博弈的特征更加明显,发展问题将超越战争问题成为海洋政治的重点;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海洋属性必然显现,除非中国政策出现重大失误,否则中国将确定无疑的成为一个海洋强国,只是其内涵及实现途径具有相当大的弹性。
  如果此后的中国决策者及主流社会都能够清晰洞察上述大趋势,自觉适应海洋经济及海洋政治发展的新要求,采取了大致理性而切合实际的战略与政策,那么笔者以下有关海洋强国的预测或愿景将很可能在2049年前后成为现实。
  中国的反侵略及反强敌干预能力将非常强大,中国周边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经过长达30余年的努力磨合,中国军队已全面实现信息化,陆、海、空、天、网、导等力量的协同作战能力有质的飞跃,在改革后的新军事体制的领导下,中国军队已实现了从内到外的彻底革新。越南、菲律宾及日本等周边国家与中国实力差距过大,不再具备挑衅中国的能力和底气。朝韩关系走向缓和,朝鲜半岛可能已实现统一,形势趋于稳定。台湾与大陆很可能继续维持现状,但台湾与大陆的政治、经济、安全及文化等联系已空前密切,两岸统一议题在台湾不再敏感,“台独”议题不再流行,两岸已成为事实上的统一体。涉华海洋问题不再是中国与海上邻国关系的焦点和热点,黄海划界问题得到解决,钓鱼岛、东海及南海问题还可能继续存在,但岛屿本身的主权归属已不再像现在这样重要,中国在东海、南海的开发经营及管控能力无人能望其项背,在钓鱼岛、东海、南海等争端问题上的法理主张已非常有力,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综合力量的强大威慑之下,“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得到越菲日等国的积极响应,这些国家开始就争端问题与中国积极进行谈判。
  ……
展开
目录
第1章  中国海洋强国的顶层设计
海洋强国已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热门词汇,是国家的梦,也是中华民族的梦,中国政府加强海上力量建设、发展海洋经济和维护海洋权益等政策宣示不断激荡国人心弦。然而海洋强国的具体规划才刚刚开始,有关海洋强国的内涵及目标、实施路线图及主要方式方法等战略规划的关键性问题还处于未确定状态。海洋强国究竟长什么样?怎么样去实现?对此,一百个人几乎就有一百种答案。我们不仅要有做梦的豪迈,还要有追梦的智慧。顶层设计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将海洋强国的内涵界定清楚,并合理规划行动方案,以统一思想,指引全国的涉海行为体协调走向海洋,同时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海洋之路形成较稳定的预期。

第1节  海洋强国三大目标体系
地区性海上力量
国际海洋政治大国
世界海洋经济强国
第2节  中国海洋强国的内涵及特点
崛起道路的“变”与“不变”
和平的路径与颠覆性的革命
海洋强国梦的全球视野
第3节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海洋新秩序的生成
互联互通
合作共赢
开放包容

第2章  近海地缘战略及海洋争端解决之策
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的科学技术仍然无法完全逾越地理条件造成的障碍,特别是无法彻底征服海洋。著名学者米尔斯海默曾断言,“不存在所谓的世界性大国,所有强国包括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都是地区性强国”,的确,任何实体力量的强度及有效性必然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发生衰减。我们必须承认,无论是通过暴力还是非暴力,世界大国都是先在周边获得相对优势,然后从其周边走向世界的,王道也好,霸道也罢,世界大国必须先有能力在其周边构建稳定的秩序,获得基本的威信和认可。中国与周边国家纷繁迭出的海洋争端既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战略机遇,“宝剑锋从磨砺出”,它将极大锤炼中国经略海洋的能力。

第1节  中国的近海地缘战略
“稳北”
“和南”
“争东”
第2节  钓鱼岛及东海划界争端
钓鱼岛中国为什么不能退?
中日东海划界的是非曲直
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的作用及意义
坚决维护东向海上通道安全
第3节  南海争端形势及出路
中国南海战略的新机遇与新内涵
智破南海合纵连横之围
中国南海法理保卫战
南海“断续线”之辩
南沙建岛的意义及策略思考
“海洋石油981”西沙首秀成效与未来部署

第3章  大国纵横与海洋强国建设
亚太地区是一个大国海上力量非常集中的区域,正成为世界主要海上力量角逐的战略焦点,除欧洲国家在此参与较少外,几乎世界其他所有的海洋强权都集中于此。美日等传统海洋强国加大巩固既得利益和既定秩序,中印等新兴海上力量群体性崛起,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中等强国也纷纷踌躇满志,该地区的海上军备竞赛已是现在进行时,正波及区域内的每一个国家。太平洋与印度洋正式取代大西洋,成为世界海洋政治的战略中心,中、美、日、俄、印及东盟等力量的发展与分化组合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世界海洋秩序的未来。中国从这样一个海上群雄并起的地区走向世界,若没有系统的大国策,将很难在海洋逐鹿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1节  促使美国和平转移权力
中美未来30年的海上战略竞争态势
中美间维持海上和平的可能性
构建中美新型海权关系
第2节  理性面对紧张冷淡的中日关系
中日间的战略冷对抗将长期持续
日本是名副其实的民主国家吗?
准备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
第3节  强化对东南亚地区的安全供给
经济与安全的二元背离
睦邻友好进入攻坚阶段
如何让邻居放心?
第4节  努力在海上拉紧印度
中印海洋冲突论
印度的雄心与困顿
维持中印海上战略稳定
第5节  争取澳大利亚的相对中立
美澳同盟的强大生命力
澳大利亚面对中国的纠结
合理期望与渐进法则
第6节  拓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海洋内涵
俄罗斯的海洋传统
北极雄心及太平洋梦想
中俄海洋合作的重点及限度

第4章  力量运用方略与成功之道
中国在海上渐具有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等全方位的综合性强大力量,如何使用这些力量?这是关系到中国走什么路,扛什么旗的头等大事。在中国海洋强国三大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力量运用方略的优劣就成为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海权不仅仅是一支可以量化的舰队,它更是一种运用海上力量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能力。它不仅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治国之术,是一种管理能力。”其中,军事力量的使用尤其值得重点探讨,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一要察军事战略及军事斗争方针,二要察军事手段与政治、外交及经济等手段间的统筹运用问题。此外,外交转型、话语权争取、海洋经济发展等问题也都举足轻重。大棒需要足够“硬”,胡萝卜也需要足够“甜”。

第1节  威慑为王,攻伐为下
威慑的作用与必要性
习惯威慑“新常态”
打造灵巧威慑体系
第2节  中国的海上外线战略
中国军事力量“走出去”
航母与中国的两洋战略
中国海军的非战争应用
第3节  武力之外的三叉戟
从农耕文明到海洋文明的外交转型
争取国际“合法性”及海洋话语权
赢得海洋和平竞赛的精髓
后    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