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海疆与海外研究丛书:明朝海上力量建设》对明朝海上力量进行了分阶段的清晰梳理,彰显了明朝海上力量建设的成就,经历的曲折以及反复。在海上防御方面,明朝在不同时期面对的是不同的敌人,任务轻重不同,遭遇边患的区域也时在变化,不同海域的作战技术更需要多有调整,在这过程中,帝王、海防官员乃至民众分别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虽有失败的教训,但更主要的当是总结出若干成功的经验。以往关于明代历史的研究,往往偏重于前期和后期,对于明代中期的研究相对薄弱,《海疆与海外研究丛书:明朝海上力量建设》有意对洪武、永乐宣德、正统嘉靖、隆庆、万历、万历以后各段历史做清晰的梳理,澄清了一些基本事实。《海疆与海外研究丛书:明朝海上力量建设》对明代的海运业也展开了论述,可以作为广义的海上力量的一部分。
其次,《海疆与海外研究丛书:明朝海上力量建设》将明代海上力量区分为官方海上力量和民间海上力量,揭示了官方海上力量衰落状态下,民间海上力量依然发展壮大的实况,这一点在东南海疆表现得尤为明显。事实上,民间海上力量在很多场合能发挥抵御外来势力侵略的作用。有时,政治开明,民间海上力量就可能转化为官方海上力量;有时作为官方海上打击对象的海盗、海贼势力也可能被征服而转化为官方海上力量,有时则是海盗的投首而进入官方海上力量阵营。作者细致地分析了明朝不同时期对民间海上力量转化的政策差异,譬如对汪直、郑芝龙的招抚政策就有所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势必不同。当官方海上力量与民间海上力量形成对抗时,产生的结果就是国家整体海上力量的相互抵消,而当官方海上力量和民间海上力量联合起来一致对外时,明朝的海上力量就显得强大,就能给侵略者以巨大的震慑。显然,海上力量内部的争斗与分裂也成为海军覆灭的致命因素,明末辽东海军的事例就是明证。
再次,本书开辟专章对海军舰船性能、舰载武器、海军战术等做了分类研究。譬如分析了明代前、中、后期舰船的形制及性能,客观地估计了其进步性。对舰载武器做了枪、炮、箭、弹等的分类描述,且辅以大量的图片,给读者十分具象和清晰的认识。本书对若干问题的论述是建立在精确计算而形成的数字基础上的,这便保证了其结论的科学性。
最后,本书勇于通过扎实的研究纠正过往的一些定见。譬如,郑和下西洋是否导致了明朝国库的空虚,是否真的是“厚往薄来”,作者提出了自己相反的看法;再譬如,中国舰船的落伍是迟至15世纪下半叶才出现的,但那是出于当时相对和平的周边环境,一旦倭寇又构成对海防的威胁时,大型福船便应运而生。这类看法当是相对公允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