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把生产资料这要素带人政治经济学领域。当生产资料成为土地和劳动力之外的第三项生产要素后,总产出的分配问题也跟着出现了争议。若提高生产资料的报酬,就得减少分配给劳动力的报酬;反之亦然。根据市场法则,在生产资料开始累积而劳动力尚属充沛的时代,生产资料在报酬分配上具有较劳动力更大的优势。马克思了解生产资料的生产优势,又见到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的资本家手中,也就敌视斯密传统下的市场体制。他不仅拒绝以市场体制的法则去分配报酬,更想彻底地改变以私有财产权为核心的政经政体。
马克思的理想是“财产共有、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政体,却未在有生之年仔细地构思它的运作方式。
在斯密之后,市场体制取代了专制体制。虽然那时市场体制能运作的范围还很有限,但天空是开放的,允许各式的尝试。工业革命带来贫富不均,激发不少善心人士的抱负和改善计划。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1804—1892),就将自己的工厂改造成合作工厂,视工人如家人。他也推动以投入之劳动量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单位,并作为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他的合作市场便使用“劳动币”作为交换媒介。
欧文推动的合作工厂和合作市场都允许市民自愿参与,并和传统的工厂与传统的市场竞争。若工人感受到资本家的剥削,可以选择到合作工厂去工作;若他认为传统市场低估了他的产品,也可以将其产品拿到合作市场去贩卖。这是另一种政经体制的变革。欧文企图建立一个能和市场体制竞争的政经体制。
随着工业革命快速而全面地发展,大部分的农村人口集中到城市的贫穷区域。那里的工作场所环境不良、生活空间拥挤,处处显现出市场体制在反映社会变化时所做的调整过于缓慢。在法国,贫富差距的恶化引爆了民主风潮和巴黎大革命,进而威胁到海峡对岸的英国皇室和贵族。为了避免惨遭时代巨浪吞噬,由传统贵族组成的英国国会开始推动一连串的政治改革。不断扩大的民主制度有效地阻挡了革命浪潮,却也改变了英国国会的生态。受多数党控制的民主议会有能力通过一些干预个人自由的法案。法案是要强制执行的,个人连说“不”的权力都没有。费边社(Fabian Society)带领英国的社会主义运动走“议会民主路线”,强调以国会立法去改造社会。民主制度下的强势团体是人数占多数的劳工。劳工只要团结,便有能力推举国会议员,控制国会,然后再通过新的报酬分配法则和工作环境的法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