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电子化交易所:从交易池向计算机的全球转变:the global transformation from pits to bit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556795
  • 作      者:
    (美)迈克尔·戈勒姆,(美)尼迪·辛格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迈克尔·戈勒姆(Michael Gorham)
  业界教授、芝加哥伊利诺斯理工学院斯图尔特商学院斯图尔特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具有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工作18年的丰富经验。同时兼任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印度国家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董事,并在全美期货协会(NFA)以及全球风险协会(GARP)风险评估委员会和《期货业杂志》编委会任职。
  
  尼迪·辛格(Nidhi Singh)
  高盛公司副总裁,负责管理客户技术解决方案以及为全球上市衍生品部门的结算服务的产品开发小组。在此之前,是交易技术公司(TT)全球技术销售部门的副总裁,为将交易技术公司产品与客户现有交易设施结合使用提供技术建议;她还是芝加哥伊利诺斯理工学院法学院和金融市场中心兼职教授,主教研究生水平的电子化交易和市场设施构建的课程。
  她曾任芝加哥伊利诺斯理工学院法律和金融市场中心的营销主任,帮助开发研究生以及金融业专业人士继续教育的课程。在芝加哥伊利诺斯理工学院之前,她是期权结算公司(OCC)的应用系统构架师,为新产品的结算服务、风险管理及保证金配置做出了贡献。
  
  王学勤经济学博士,1989年开始期货市场研究,是中国期货市场最早的管理者之一。1990年任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监察法规部副部长,随后兼期货课题组负责人。1993 1997年任郑州商品交易所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98-2000年任总裁助理兼研究发展部部长。2001年赴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做访问学者、伊利诺斯理工学院期权理论与交易策略研究生。2002年和2003年先后任郑州商品交易所期权开发工作组负责人和期权部部长。2006年参加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筹备工作。2007-2010年借调中国证监会国际部工作。现任郑州商品交易所资深专员。著有《商品期货期权论》《世界金融衍生品市场》《汤姆期货文集》《期货交易经济学》《利奥·梅拉梅德论市场》《市场缔造者:芝加哥期货交易所150年》及《期货》等专著和译著。在美国《期货业杂志》《全球金融市场杂志》以及《证券市场导报》等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和译文一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电子化交易所:从交易池向计算机的全球转变》是一本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意义的专业书和普及书。《电子化交易所:从交易池向计算机的全球转变》的最大特点是:在全面、详细地论述全球电子化交易(尤其是欧美市场)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对过去、现在和未来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深刻剖析,提出新世纪全球金融市场新理念。针对我国期货交易所交易机制比较单一、交易业务相对简单、国际化进程尚处初始阶段的现实,《电子化交易所:从交易池向计算机的全球转变》深刻阐述了当前证券、期货市场的公司制、电子化交易以及全球性竞争等三大主题的渊源、发展及预期。书中翔实的技术性案例及其背后的逻辑和故事,都是我国证券、期货市场〔人志士亟须了解的知识和思考的问题,对我国证券、期货市场体制改革、业务拓展、对外开放以及有效监管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因此,希望《电子化交易所:从交易池向计算机的全球转变》中译本的出版能对我国期货交易所电子交易系统平稳运行及水平提升、对整个期货市场稳步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展开
精彩书评
  ★戈勒姆和辛格的专业组合把交易所的历史特征概括为转变、竞争、非互助化以及全球化四个词。对于历史爱好者和期望未来的人来说,《电子化交易所》一书值得一读。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威  廉姆·布拉斯基(William J.Brodsky)
  
  ★这本书讲述的是关于交易所多年来的发展途径以及怎样继续向前发展的故事,读起来津津有味。该书充满奇闻轶事、数据和分析,把全球交易所领域的非凡变化展现得生动、有趣且充满活力,不仅对普通外行读者,而且对从业人士都是一本重要的读物。
  印度国家股票交易所首席执行官  拉维·纳拉因(Ravi Narain)
  
  ★交易所转变背后的历史是金融领域最为丰富多彩的元素之一。作者戈勒姆和辛格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他们抓住了初学者和经验丰富的交易所人员极为关注的精彩元素。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值得涉足金融市场的每一个人研读。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董事詹姆斯·纽瑟姆(James E.Newsome)博士
  
  ★既具有洞察力、又充满趣味性地阐述了我们这个行业是怎样从起点走到了今天的发展历程。不仅涉及事件和时间,而且给出启迪人心的原因。
  国际清算和结算顾问及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金融市场顾问  约翰·麦克波特兰德(John McPartland)
  
  ★迈克尔·戈勒姆和尼迪·辛格做了一件精彩的事情。《电子化交易所》一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阐述真实清晰、切中肯綮、恰到好处。
  交易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  哈里斯·布鲁姆菲尔德(Harris Brumfield)
展开
精彩书摘
  虽然一夜之间不可能成为完全电子化的交易所,但是,在2004年初欧洲期货交易所美国分部开业交易之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业务已经转移到电子交易系统上了。事实上,让许多观察家感到吃惊的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战略计划奏效了。欧洲期货交易所没能攫取美国国债期货市场上具有分量的份额。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继续掌握垄断权。当欧洲期货交易所清楚地认识到它对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进攻将不会成功的时候,它的目光盯上了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外汇期货。同样,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也把大部分外汇交易转移到了电子交易系统上,欧洲期货交易所并未获得曾经从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偷窃德国政府债券的优势。
  虽然欧洲期货交易所对美国衍生品市场攻击的企图以失败告终,但是,这种竞争威胁对行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它促使交易所降低其收费,极大地推动了交易所提高其电子交易的应用比例。因此,经过近20年交易技术外围的角逐,芝加哥的交易所向电子化交易迈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推动力量源于在其发展历史上从未面临的最大的竞争威胁。欧洲期货交易所帮了芝加哥的大忙,而它在建立其滩头堡时遭到惨痛失败,不仅只能一无所获地撤回法兰克福,而且还要为失败的攻击买单。
  纽约:最后一搏
  尽管相对于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芝加哥交易所的电子交易发展一直停滞不前,但是,这个城市有一点值得一提,即它已经走在了纽约的前面。尽管纽约有很多衍生品交易所,但是,在过去的十年里,它们全都合并成了两家交易所,即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和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
  纽约期货交易所有点矛盾。2001年9月11日,当世贸中心遭到袭击的时候,纽约期货交易所是唯一一家有物理备份地点(长岛,Long Island)的交易所,其交易厅在被袭击三天后就恢复交易。然而,对于一个拥有面向国际化定位合约的交易所而言,从技术上说,纽约期货交易所的落伍出人意料。事实上,它是美国四大交易所中唯一没有建立电子化闭市后交易系统的交易所。它对于物理灾难有着充分的计划准备,但是,对于竞争性灾难却疏于防范。从前面我们已经探讨的、德意志期货交易所与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竞争中,我们都知道,电子化交易所偷窃场内交易厅交易所最活跃产品的教训。纽约期货交易所的最为活跃的产品遭受电子化交易所(例如洲际交易所、欧洲期货交易所、泛欧交易所以及正在增加电子化程度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或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袭击的风险很大。
  洲际交易所是一个处心积虑想要得到纽约期货交易所合约的交易所,但是,它没有采取上市咖啡、糖和可可合约的措施,也没有利用营销手段和各种积极的方式争夺客户。相反,洲际交易所通过直接购买纽约期货交易所获得了该交易所的产品、客户和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这就不仅仅是产品问题了。洲际交易所的结算业务一直是外包结算,由于这次购买,它一夜之间就拥有了自己的结算所。这对纽约期货交易所会员来说并不是一个太坏的交易,投票那天,93%的会员支持这一价值为15.7亿美元(4亿美元现金和1029.7万股的洲际交易所的股票)的交易。如果按970个会员分配的话,那么,每一席位为160万美元,大约是前4个月价值的2倍。①
  但是,.纽约期货交易所没有建立自己的电子交易平台确实导致了“纽约期货交易所”这一品牌的消失,就像其上市产品、结算所都被并人洲际交易所期货分部那样。可能会有更好或者更坏的结果。如果纽约期货交易所在几年前建设一个实用的电子交易平台,并在日益增长的程序算法交易中获得电子交易方式产生的交易和收入增量的话,那么情况可能会更好。如果纽约期货交易所将其交易转移到电子交易系统、进行公司化改制并上市交易的话,那么,它们为会员创造的价值可能比被兼并获得的价值更多。
  但是,纽约期货交易所的命运也可能更不好。如果洲际交易所或者其他交易所只是上市纽约期货交易所的产品,并且成功地把其客户从纽约期货交易所抢走的话,那么,纽约期货交易所及其会员除了能够卖掉结算所以外,他们实际上的结果是所剩无几。所以,纽约期货交易所没准还会认为它们还是幸运的,或者更准确的说,前纽约期货交易所会员可能认为他们自己是幸运的,因为纽约期货交易所不需要再考虑任何问题了。
  ……
展开
目录
一、创造性破坏的时代
引言
交易:概念简单、程序复杂
交易所的诞生
公开喊价交易
结算和交割过程
股票
衍生品
科技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改变金融领域的十年
第一个电子化市场
电子通讯网络和美国股票市场
金融业的技术进步
外包
交易所的转变:主旋律
从交易厅到电脑屏幕
从私人俱乐部到公众公司
从国内竞争到全球竞争
从小规模到大规模
转变的意义

第一部分 四个基本转变
二、从交易厅到电脑屏幕:电子化先锋
引言
百慕大国际期货交易所:
被遗忘的首个电子化衍生品交易所
新西兰和羊毛交易商
瑞典期权交易所:首个成功的电子化交易所
墨尔本试水电子化交易
瑞士期权与金融期货交易所:
“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电子化
德国期货交易所:全球最大交易所的半壁江山
瑞士期权与金融期货交易所+德国期货交易所
=欧洲期货交易所
南非期货交易所:意想不到的成功电子化交易所
亚洲的电子化先行者
日本
电子化交易的先行者——中国
结论
三、从场内喊价交易到电子屏幕交易:第二波浪潮
引言
落后,就被兼并
法国期货交易所(MATIF)
并不是故障
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IFFE)
实现电子交易的后来者
闭市后交易的探索
全球24小时电子交易系统(GLOBEX)
……
第二部分 四个基本转变的意义
附  录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