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373137
  • 作      者:
    丁岩妍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丁岩妍,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民族文化传播与发展中心讲师。
  200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获得新闻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文化人类学博士学位。
  学术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民族文化传播、定性研究方法等领域。近年来关注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制度变迁及其对人们的信仰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作者曾赴我国西南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并拍摄民族志纪录片。同时,研究也涉及到文化在现代社会组织中的结构性作用等相关领域。
展开
内容介绍
  《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系列教材》第1~3章将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基本原则做以铺垫性的介绍,这部分以概念之间的逻辑结构为序;后面部分(第4~7章)则以研究实践的操作步骤作为章节结构,按照定性研究的时空顺序来介绍方法的规则与步骤。在篇章结构布局中,插入对各种问题(理论问题、概念厘清、方法原则等等)的辨析和阐释,希望读者能够在《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系列教材》的阅读过程中减少伴生的疑虑,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展开
精彩书摘
  《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系列教材》:
  本雅明用自己短暂而颠沛的一生为我们展示出人类精神世界丰富的可能性。作为一位诗人、文学批评家同时也是一位精神病理学的研究者,本雅明在敏锐的思考中体验时间和空间的同时,也体验着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张力。他创作出具有文学价值和意味的哲学文本,探讨艺术在工业文明时代通过“复制”而达成的“异化”程度。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将目光集中于“复制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影响:从传统绘画到摄影技术,从古老剧场到荧光幕前。“复制性”成为了现代艺术的基本特征。复制技术穿越扭转了艺术品原有的时空场域,也使其原有的历史性摆脱了人的控制。电影这种全面的复制技术在与群众运动结合创造新的历史进程上是“强大的代理人”,但是它同样具有“扫荡文化遗产的传统价值的一面”。艺术作品本身的“光韵”在粗暴和无限接近的复制中消失,艺术品的“真”已经失去意义;随着礼仪的功能,膜拜的神性与艺术品的割裂,它的礼仪价值逐渐被“政治”价值所取代。电影出现了,新技术带来的革命开始了。这场革命击碎了原有的艺术特质:“美的光韵”、“艺术的真”、“膜拜的神性”;艺术的特性将被重新定义:能够无限复制的新艺术在展示和被观看中实现其艺术价值。同时,“我们只有通过摄影机才能了解到视觉无意识,就像通过精神分析了解到本能无意识一样。”因此,电影因其无限复制和造梦的特性成为了大众“对无意识的治疗性宣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传播学中的定性研究
第一节 何为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二、关于定性研究
二、一些关于定性研究“术语”的辨析
三、中国学术研究中的定性研究
第二节 定性研究的基本特征
一、开放的研究路径
二、充满细节的描写
三、植根环境的研究
四、归纳推理的方法(Inductive Inference)
五、关注意义的分析
六、强调参与的研究
第三节 历史脉络中的传播学定性研究
一、传播学的学科发展与定位
二、传播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三、定性研究在传播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定性研究的理论源流
第一节 社会学的实证主义理论来源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根源
二、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科学化”努力
第二节 人类学对于定性研究的贡献——理论与方法
一、马林诺夫斯基与田野调查
二、美国的博厄斯与“文化相对主义”
三、格尔茨与《文化的解释》
四、后现代的文化反思——《写文化》
第三节 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
第四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思想
二、失败的广播项目——拉扎斯菲尔德和阿多诺
三、马尔库塞与《单向度的人》
四、本雅明与《机械时代的艺术作品》
五、批判学派与实证主义
第五节 政治“意识形态”理论与女性主义(Feminism)
一、“意识形态”与后殖民时代
二、“女性主义”与意识形态压迫
三、“女性主义”与后现代思想及批判理论的结合

第三章 定性研究的伦理与相关问题
第一节 定性研究中的伦理
一、基本伦理
二、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者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关于定性研究若干问题的辨析
一、定性研究的科学性
二、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区别
三、定性研究与主观性偏见
四、定性研究中的“匿名化”

第四章 定性研究方案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确定
一、宽松的研究计划
二、现实的可操作性与定性研究的乐观主义
三、如何面对“学术时髦”
第二节 研究类型与研究方法的确定
一、实地研究
二、文献研究
三、个案研究
四、比较研究
五、批判研究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
一、样本量的确定
二、概率抽样
三、目的性抽样
四、滚雪球方式
第四节 研究团队的构成
一、独立完成研究
二、研究团队的分工协作
第五节 研究申请报告的撰写
一、撰写定性研究申请报告的困境
二、定性研究申请报告的风格及内容

第五章 进入田野
第一节 田野的定义
第二节 入门法则——进入田野的方法和原则
一、过招“守门人”
二、研究者身份——“局内人”还是“局外人”
三、“进入”并“深入”
第三节 定性研究中的“亲”与“疏”
一、亲近性的追求
二、亲近的尺度
三、适度的疏离
第四节研究者的涉人影响
一、研究者的代入性影响
二、研究者个人身份对研究行为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

第六章 田野工作方法——观察与访谈
第一节 参与式观察
一、何为“观察”,如何“参与”
二、观察的聚焦点
三、观察的记录
第二节 定性研究访谈
一、访谈——目的性交流
二、访谈规划与实施
三、提问的艺术与聆听的学问
四、记录方式
第三节 焦点小组访谈
一、传播学中的焦点小组
二、焦点小组访谈设计与实施

第七章 定性资料分析与写作
第一节 认识定性研究资料
一、田野笔记
二、访谈记录
三、文献资料
四、影像资料
五、量化资料
六、三角测量法
第二节 定性资料分析
一、建立编码系统
二、提出分析的问题
三、梳理概念体系与逻辑关系
第三节 定性研究写作
一、写作的起始点
二、反复斟酌的写作提纲
三、写作性质与文体风格
四、写作中的阐述
五、写作中的文体结构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