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召力:使团队充满激情并有绩效的领导力》:
第8章 不会让人自鸣得意的表扬
背后的学问
多年来,这一闪光灯式的回忆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我正开车回家,心里火冒三丈,我几乎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路面上。我们刚刚举办了一次领导力的讲座,为了这个讲座,我的团队和我准备了九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兴奋地加了无数个晚班,因为一心想把这个讲座办好。我记得,在讲座举行之前一个星期的某天晚上,我在紧邻着打印机的地板上席地而坐,累得都没有力气站起来了。我低头看了一眼手表,时间是凌晨1点。
当讲座获得了参与者的好评时,我们兴高采烈。很多参与者热情地走向我,激动得有点结巴地说道:“那是我见过的最……最好的……讲座!”在参与者全都离开之后,我的团队和我正在整理他们的反馈,忽然听到门被人推开了。进来的是我们的老板。我们全都本能的一声不吭。
我们没有获得我期待已久的表扬。他慢慢地靠近我们,用拳头击打着桌子,然后说:“是时候想一想明年了,我们的讲座还需做得更好。”
这真是我职业生涯中感到最沮丧的时刻。所有那些深夜的加班,突然之间变得毫无意义了。如果早知道他是那样说,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拼死拼活地熬夜加班呢?
不过,我会从我老板的角度来替他辩护,我觉得他确实是想精益求精,把讲座办得更好。但是,他犯了这本书里介绍的领导者最常见的错误,忽略了感激员工,并过分强调持续改进。根据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的研究,79%的员工证实,老板对员工缺乏认可和表扬,是他们跳槽离开的首要原因。你以前是否也碰到过自己的贡献没有得到任何人认可的情形,最终选择了跳槽?如果有人对你说一句“谢谢你”,会不会让你改变主意?没有得到人们的感谢和认可,你难道不觉得怨恨或者沮丧吗?遇到这种情况,你可能在为处于频谱右侧的领导者工作。但是,当领导者很好地平衡了频谱左侧和右侧的趋势时,也就是说,他们既真诚地表扬员工,又不至于让员工自鸣得意时,员工通常会产生深深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并且受此鼓舞,在将来的工作中表现更加出色。
那么,感谢团队的下属员工,并且认可他们付出的努力,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如我在本章标题里暗指的那样,感激是一门学问,而我们必须理解的第一个概念是自我效能。这个词是阿尔伯特·班杜拉在1977年创造的,指的是你坚定地相信你自己可以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自我效能在工作中尤为重要。蒂莫西·贾奇和乔伊斯·波诺两位研究人员曾在一次元分析中发现,自我效能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换句话讲,当员工相信他们可以做某件事时,他们通常可以证明自己正确。这也许让你想起了我们在第1章介绍过的、被归类为“有作为的人”的那些学生,当老师认为他们很有天分时,他们果真变得更聪明了。
此外,领导者的确可以提高员工的自我效能。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教授乔希·阿诺德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曾采访了三家公司的员工,一家衣服零售店、一家建材供应商及一家电信公司。研究人员请员工谈一谈,在他们“为团队的优异绩效做出巨大贡献”的时候,他们的经理是怎样做的。员工谈到的一种行为是鼓励。当领导者给予员工鼓励和赏识时,员工的绩效更加优异。
反过来也一样,看一看我在领导力讲座完成之后对老板的感觉,大家就明白了。研究人员指出,那些吝惜感激之情的领导者,或者更糟糕的是,以持续改进为借口批评员工的领导者,其下属团队的绩效实际会越来越差。如果你让员工觉得他们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他们的信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逝。由于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够表现出色,也确实表现平平。这是十分简单的道理。
然而,我遇到的多数领导者都发现,要表达感激之情,是很难的一件事,或者,他们确实是忘了这样做。在本章中,我会介绍一些方便你向下属员工表达感激之情的工具。首先,你将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感激别人的习惯的好处,并且学习这样做的三种具体方法。然后,我们深入分析,怎样在表达感激之时不至于使员工觉得他们好像可以停下努力奋斗的脚步了。这样的话,他们便不会产生自鸣得意的感觉。
……
展开
——大卫·努尔(发展战略大师、国际演说家和畅销书《经济关系》的作者)
★塔莎在研究积极领导力的重要性方面拥有扎实的学问,在这本书中,她将积极的领导力转变成可读的、有趣的、实用的建议。这本书还为那些遵循她的指导的领导者提供了可持续L的领导力优势。
——金·卡梅隆(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教授兼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教授)
★塔莎·欧里希的著作《号召力》一书涉猎广泛,而且,她根据众多领导者的真实体验,在书中提供了一些简单、’睿智、新颖且发人深省的建议。任何一位现代企业的领导者,都可以很好地采纳它们。
——托尼施瓦茨(《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能源项目首席执行官)
★在领导力的研究界,塔莎·欧里希代表着一个新鲜、睿智且充满活力的声音。她着力帮助领导者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深深热情,在这本精彩的书中处处进发。
——汤米斯波尔丁(《纽约时报》畅销书《你认识谁并不重要》的作者)
★《号召力》一书为领导者提供了一种新颖而实用的方法,它既可以改变员工,又可以提高绩效。
——芭芭拉科克伦(畅销书作者、企业领导者,美国ABC电视台系列真人秀节目《创智赢家》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