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部讲述消费信贷评分建模的专业指导书;
尚未出版,已引起多家互联网金融机构热议。
随着互联网金融机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疯狂生长,金融消费产品几乎深入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疯狂吸金、敛财跑路等状况时有发生,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金融时代消费信贷评分建模与应用》就是为了解决互联网金融时代出现的新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建立科学的消费信贷评分模型来在较大程度上规范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各种风险。
发展背景
回顾我国消费金融的快速成长,一方面得益于经济起飞,国民所得增加,消费意识随着中产阶层兴起而提高。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银行渐渐有能力处理大量客户及交易信息,数字管理导入后,消费金融业务得以迅速扩展。
消费金融业务由于单一账户金额较低,需要一定的客户量才可达到经济规模,在此压力下,各家银行无不努力扩展客源,抢占市占率。早期信息管理技术及观念较不成熟,消费金融单位需要使用大量人力处理各项业务,但是因人工操作量有限,且正确性及质量稳定性均不理想,银行在前端作业及后端管理方面都备感吃力,这是消费金融业务无法大量经营的重要因素,也是消费金融业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为了突破作业量的限制,提升经营效率与质量,导入科学化管理成为必然趋势。
信息管理技术可为消费金融业务提供快速、准确的讯息,作业能力及质量因而大幅提升,同业之中谁能在信息管理及应用方面取得领先,谁就能得到先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抢得宝贵的市占率,因此消费金融市场竞争的背后可以说是一场信息战争。消费金融市场的领先者,几乎也都是这个行业信息发展的佼佼者。
初期消费金融对于信息管理的定位,仅限于资料的收集与简单计算处理,尚无专职MIS人员,数据保存方式、保存项目、保留期限等皆缺乏业务应用统筹的考虑。零星而无系统性的MIS作业,不仅效率不彰、正确性差且数据遗漏状况也较多,MIS仅扮演资料捞取的角色,对业务帮助有限。
在数据仓储与数据采矿的技术开始被引进银行业后,数据应用进入崭新的纪元。数据的管理首次加入应用面的考虑,此时由于专业度提升,必须有专职MIS人员加入,甚至成立MIS部门。由熟悉业务应用及需求的MIS人员与擅长数据库技术的IT人员合作,共同设计开发以应用为出发点的数据仓储。
在对原始的资料进行计划性挑选、清洗整理后,进一步将衍生性的汇整型字段分门别类置于为风险管理量身设计的数据超市(data mart)或数据仓储(data warehouse)中,MIS人员不仅可以更加快速简易地制作各类报表,还可利用各种统计软件与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在线实时分析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各单位对其业务状况更能迅速精确掌握,从而真正做到动态管理。
业务功能
信息管理为MIS三大支柱中发展历史最久者,也是MIS的源头与根本。一切建置规模皆是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延伸发展而来。其主要功能为负责作业型MIS,现说明如下。
产制定期及不定期报表
就消费金融业务信用循环而言,对于不同业务,需要各种类型的日报、周报及月报以协助其作业。另外不定期的需求如各类营销名单、信用管控名单或内外部临时性需求等,也是信息管理的业务范围。
评估优先级及处理时间,并于预定时间内全力完成任务。面对这些考验,必须依赖高度完整的数据库、MIS人员的经验及技术能力,才能一一圆满完成,而这些资源与能力,都需要银行长期投资培养。
……
第一章 消费金融风险 /001
第一节 消费金融风险成因 /003
第二节 消费金融风险分类 /009
第二章 消费金融风险管理基础――信用循环 /017
第一节 产品规划 /019
第二节 授信 /023
第三节 账户维护 /029
第四节 催收与核销 /033
第五节 管理信息报表(MIS) /039
第三章 MIS分类与架构 /043
第一节 运营型MIS /045
第二节 管理型MIS /049
第三节 决策型MIS /053
第四节 分析架构 /057
第四章 MIS三大支柱 /061
第一节 基础建设与发展――信息管理 /063
第二节 延伸应用与建议――分析研究 /069
第三节 实务整合与导入――项目管理 /075
第五章 常用指标与分析手法 /081
第一节 常用指标 /083
第二节 分析手法及应用 /101
第三节 预测方法 /113
第六章 信用评分设置 /121
第一节 信用评分卡简介 /123
第二节 评分卡设置与验证 /129
第七章 信用评分的应用 /147
第一节 如何认识信用评分的应用 /149
第二节 信用评分在信贷管理生命周期的应用策略概述 /151
第三节 申请评分审批策略的开发 /159
第四节 信用评分在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应用中的发展 /173
第八章 各类报表介绍 /175
第一节 产品规划 /177
第二节 授信 /189
第三节 账户维护 /207
第四节 催收与转呆账 /219
第九章 分析与解读 /231
第一节 分析目的与重点 /233
第二节 数字解读 /239
第三节 衍生性分析及推论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