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国总统经济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699323
  • 作      者:
    (美)迪克逊·威克特著
  • 出 版 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1.揭示美国崛起的秘密,胡佛、罗斯福总统对决终结大萧条时代,影响今日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2.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最具影响的经济史经典著作,深入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缘起和影响。每一位用心读完本书的读者,都能更好地理解当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来龙去脉。
  3.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第42任总统克林顿、第44任总统奥巴马强力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迪克逊·威克特(Dixon Wecter,1906—1950),美国亨利?亨延顿图书馆历史学者,美国文学研究者。著有《美国文明的改革范式》、《美国英雄》、《美国社会传奇:社会理想记录1607—1937》等多部著作。他是一个思想超前、理解力超前的学者,他对美国经济大萧条、对“新政”的解读,在同一时期众多的同类书中是唯一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考验、越来越受人们重视的佳作。尤其是2008年以来世界金融形势变化不定,各个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政策、法规层出不穷,他的作品再次在欧美国家受到高度重视。有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的我国,也有指导借鉴意义。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在1928-1941年间,经历了震惊世界并影响世界的经济危机,但在这短短十几年中,胡佛和罗斯福先后主政,把一个濒临社会动荡的烂摊子,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虽然1938年后爆发的“二战”消弱了欧洲传统强国的优势,但这段时间尤其是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实施,使美国整个国家在劳动就业、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社保机制、政府职能转化、环境保护、文化娱乐事业等方面,都开创性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今日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
展开
精彩书评
  ★这种状态不会再持续,因为我们面临的困难极为艰巨,因为许多人出于怯懦而质疑起我们的理念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还认为我们必须转向由国家直接控制或者以国家为导向的社会、经济体系。那不是自由主义,那是暴政。
  ——赫尔伯特·胡佛(1932年8月11日,总统竞选演说辞)

  ★历史证明,强大而成功的政府并不催生专制,羸弱而无助的政府才产生专制。如果经由民主的方法,人民可以得到一个强盛且能捍卫他们摆脱恐惧和饥馁的政府,这样的民主就是成功的;如果人们未能达成心愿,他们就会对民主失去耐心。因此,唯一可以确定能护佑民主的,乃是一个强盛得足以保障人民利益的政府和强大多识且能够保有政府控制权的人民。我们是一个富强的国家;我们可以提供安全和繁荣,而无需廉价抛售我们的自由。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8年4月14日,第12次“炉边谈话”,“关于经济状况”)
展开
精彩书摘
  危机从大城市向农村蔓延
  经济大萧条不是假想敌,它首先在城市存在。人们用肉眼看不到它的身形,却可以用收入和就业这两把标尺来衡量它。收入的损失——主要是账面财富的削减,首先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早在1930年春天,当“国家基督教协进会“将4月27日定为“失业礼拜日”时,就证明了这场危机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很快,低收入和高失业率纠缠在一起,彼此恶性循环,整个国民经济无法遏止地变成一个快速螺旋下跌的漩涡。白领工人的收入开始减少,蓝领工人则可能在工资袋中看到一纸解雇通知单。城市最早感觉到震动。最初,人们推迟购买新车或新房;年轻夫妇提前搬出公寓回父母家住;减少旅行和剧院看戏;清洁工、织补工和补鞋匠的生意变多,而裁缝和服饰经销商的生意减少了。
  一些性质更恶劣的征兆在小范围出现。全国各地区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队,每天都有大批新人加入。1930至1931年度的寒冬隆重到来时,那段更艰难的岁月再也盖不过了。这期间,纽约市不得不支付100万美元用于直接救济,而伦敦的劳埃德保险协会也宣布,他们的美国客户创记录地发生首次销售混乱和内部骚扰。
  乡村的农民从未感知过繁荣,他们的生活一直萧条惨淡。尽管目前境况正在进一步恶化,但他们已经能忍受长期的糟糕生存状况。一些小工业城镇的人们甚至不相信艰难时期到来,在他们看来,“艰难时期”是曼哈顿赌徒们的惨败,抑或是一种没根据的臆想。乡村和小镇居民庆幸自己此时的生活更显得“稳定”。尽管印第安那州曼西市——社会学者们定义的中等城镇——有四分之一的工人在1930年年底前失业,但这个社区多少拥有点儿物质财富的人们,直到1931年底仍然坚定地宣称,经济大萧条“主要是我们从报纸上读来的某种东西”。当地一些商人还在1932年组成代表团,说服通用汽车公司不要封死该公司已废弃的曼西加工厂的窗户,这些窗户在附近过路的列车乘客的视野中一目了然。
  国家和居民人均收入均大幅下滑。从1929年的810亿美元,到1930年已不足680亿美元,而后继续暴跌,到1931年已降至530亿美元,并于1932年降至触底的41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在这一时期内,从3,650亿美元减至2,390亿美元,这表示固定资产、可变资产和商品货品都在贬值。当然,全国确实有许多企业实体的厂房设备,在闲置废弃中生出斑斑锈迹。这三年时间,85,000家企业被拖垮、破产,带来45亿美元的债务,5,000家银行收支停滞,900万个储蓄账户被注销,市民薪水损失超过260亿美元。
  然而,美国经济的债务融资结构几乎没有变化——相比1929年,1932年利息率只轻微地减少3.5%——在其他领域,通货紧缩却在大肆蔓延,席卷一切,借款人发现他们的长期借贷比借入时的预期值,要更严重、更可怕。各领域中,薪金支出减少了40%,利润分红减少了56.6%,薪酬支出减少了60%。危机之初,在胡佛政府的坚决要求下,各大工业企业工资削减的比例都不大,但在1929年至1931年9月之间,这些企业通过大幅减少每日工作时间和减少工作日的方法,变着法儿地把工资表上的数字砍掉40%。
  整个国家大范围内出现人均实际收入(与生活费用相适应)骤减,从1929年的681美元降至1933年的495美元。据报道,在经济阶层中居于顶端的富人们,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人数从1931年的75人,下降到了次年的20人。尽管政策制定者们和金融高层们频繁保证:衰退已经触底——那帮发言人总是用“终极低谷”来表示——但工商业的总体趋势继续断断续续地下降了3年多。
  工商业者无视政府发出的最低工资水平限令。在日益严重的失业大潮中,一些商业公司付给工人的薪水降低到每周5~10美元。一项对在芝加哥工作的青年女工所作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工人努力工作的薪水低于每小时25美分,甚至有四分之一的人不到10美分。制衣店工人、糖果店雇员和罐头厂员工,是受盘剥最惨重的阶层。纽约最优秀的速记员的薪水,从每周35至45美元,下降到了16美元。而从事家庭服务的佣人们,在雇主提供食宿的情况下,每月辛辛苦苦只能挣到10美元。和先前的情形相同,那些缺乏劳动技能的苦力工人们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白领工人和技术员紧随其后。不久,拥有专业和专门知识的技术职员也开始感受到了震动,教师和牧师的薪水大幅削减,甚至有的只能领到一张不知何时才能兑现的白条,其他专业行业群体的处境也急转直下,交纳各项费税变得越来越难。到1936年,医疗行业从业者收入仍比1929年的工资要低18%到30%,律师行业从业者的收入要低18%到38%。
  这个瞬息万变的阶段,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经济问题就像一枚硬币,一面是收入降低和流动资本减少的情况,另一面则是失业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形。1930年4月,胡佛政府逐户调查登记失业人员情况,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联邦失业人口普查。这次调查显示,已登记在案的失业劳动力超过300万人,有4,500万人有工作、能领到薪水。但局势变化很快,1931年1月,商务部作了一项专门的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失业人口达到600万。这年年底,几乎所有评估者都认为失业人数已突破千万大关,1932年,失业人口又增加四五百万。幸亏还有经济周期的因素,在此起彼伏的阵阵波动中,整个国家的情形不断变化调整着。那些有家有小的壮年失业男人,不得不争先恐后地加入汇入争夺微薄收入的零工的大军。而那些年迈的老人们,也因为储蓄耗尽和投资亏损,也不得不加入到疯狂找工作的、竞争激烈的队伍中来。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改革前夕:旧道路陷入困境
股市即将崩盘,人们还在狂欢
信用膨胀的主要形式
病态失衡的购买力
繁荣世界的崩溃
危机从大城市向农村蔓延
大萧条是“外国”造成的?
城乡居民生活状况
传统生活方式破裂
社会各界群青激愤
第二章 两种施政理念争夺领导权
政府是否应该承担经济领域的责任?
胡佛总统处理经济危机的失误
不一样的罗斯福
国家开始关注弱势群体
“新政”理念萌芽
第三章 新一任政府的施政策略
新旧过渡期的胶着
罗斯福主政白宫
整顿金融业
禁酒令、救济和就业
工作救济与公共建设
第四章 重新理解政府的职能
罗斯福增加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增加招来反对声
应对政府巨额开支
政府权威持续增强
罗斯福竞争连任
总统大战国会
第五章 解决就业、工资和公平问题
劳工组织发展状况
政府给雇主与工会当裁判
劳工组织蓬勃发展
劳工组织登上政治舞台
劳工阶层的内在问题
《公平劳动标准法案》
第六章 解决城乡差异和“三农”问题
新政在城乡遭遇不同
解决城市住房问题
国家住房管理局
农民大量向城市迁居
地租和佃农
涉农金融政策调整
用法律和政策刺激农业现代化
新政对城乡变革的影响
第七章 解决地区差异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区域发展理念
南方改革的呼声
罗斯福的南方策略
南方经济落后,移民涌向北方
田纳西流域管理局
国家自然资源保护
第八章 计划生育、学校教育和年轻一代
“计划生育”及现状
生育率与儿童救济
青少年“盲流”问题
官方和民间的青少年救助行动
青少年培训教育计划
大学和成人教育
年轻一代的政治立场
年轻人的道德观念
第九章 建立社保机制,完善社会福利
老龄化问题浮现
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几种失败的社保制度设计
《社会保障法》颁布
《社会保障法》在批评声中站稳脚跟
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
第十章 广建基础设施,刺激文化大发展
娱乐活动
全民娱乐活动设施及规划
体育运动推动工业发展
航空运输行业大发展
文化产业蓬勃兴起
电影业引领世界潮流
博彩业的发展
第十一章  国家倡导文化软实力
图书馆受人欢迎
报纸业大发展
期刊改变生活
图书出版
读者和作者的变化
联邦政府扶持文化发展
联邦扶持艺术发展
文化设施硬件建设
第十二章 消费性社会和科技、医疗事业
医生卫生工作
确保食品安全
新型消费观念改变日常生活
科学进步极其成果
生理学和医学进步
地理和天文学成果
物理学的发展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举世瞩目的芝加哥世博会
第十三章 “政绩”和大国责任
有效治理了贫困
提升社会正义
欧洲希特勒上台
反犹主义与和平主义
整个世界迈向战争深渊
又一次总统大选到来
日本突袭珍珠港
附录
大变革时代的重要评论文献
“新政”机构缩写对照表
1930年代新政改革期间的主要政策和法案
“新政”大事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