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轨迹:2005~2010年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成本》:
从空间上看,西部地区生态退化损失减少幅度最大。2005~2010年,西部(12个省份)、中部(6个省份)、沿海(10个省份)、东北(3个省份)的生态退化损失减少额分别为709.8亿元、213亿元、170.3亿元和35.5亿元,反映出“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分省区看,除上海、天津、西藏和新疆外,其余省区的生态退化损失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2005~2010年,生态退化损失减少值大于50亿元的省区包括四川、陕西、河北、贵州和安徽,生态退化损失减少值小于50亿元大于10亿元的省区包括湖北、山西、甘肃、云南、浙江、湖南、广东、内蒙古、广西、福建、河南、宁夏、江西、青海、辽宁、吉林和山东。
2005~2010年,水土流失损失大于200亿元的省份里面,四川和陕西的变化幅度较大,分别减少了280.7亿元和185.9亿元,贵州、云南、甘肃、湖北、重庆和广西的变化幅度较小;水土流失损失大于100亿元小于200亿元的省份,如湖南、山西、江西、安徽、福建、内蒙古、浙江、黑龙江、吉林、广东、山东,水土流失均趋向好转,但变化幅度不大;水土流失损失小于100亿元的省份水土流失也趋向好转,但变化幅度不明显。
2000~2005年,北方9省区的沙漠化损失均大幅减少,其中,陕西沙漠化损失为负值。2005~2010年,新疆、山西、内蒙古和吉林沙漠化损失稍有增加,其中新疆和内蒙古沙漠化损失增幅较大,分别为6.4亿元和18.2亿元。其余各省沙漠化损失仍持续减少,其中陕西沙漠化损失仍为负值,显示出陕西沙漠化治理已持续获得良好收益。内蒙古和新疆的沙漠化损失趋于增加与近年来大规模的耕地扩张和绿洲化过程不无关系。内蒙古和新疆地处国土生态安全的屏障地带,本身属于生态脆弱带,大规模耕地扩张和绿洲化过程带来的生态风险值得引起高度警惕。
尽管如此,西部地区仍是生态退化最严重的区域。2010年,西部地区的生态退化损失占全国的60.1%。这表明,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