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京和首都圈的新型城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746662
  • 作      者:
    林家彬[等]著
  • 出 版 社 :
    学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在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主旋律的今天,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和首都圈,仍有不少与主旋律不合拍之处。研究北京和首都圈的新型城镇化,实际上就是研究国家新型城镇化方向下北京如何转变城镇化模式的问题,其主要目的是:如何转变北京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使北京的发展既能符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的要求,也能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和缓解城市病。
展开
作者简介
  林家彬,1957年生,区域规划博士(东京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巡视员、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城市管理及资源、环境政策。其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参加的《跨世纪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获1997年“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参加的《北京市中小企业振兴对策研究》获1998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作为完成人之一参加的《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研究》获2001年“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的《改善西部农村公共服务对策研究》获2007年“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2004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展开
内容介绍
  党的十八大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文件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都描述了城镇化愿景和相关领域具体的发展方式。不过,北京作为首都和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尽管其城镇化大体与全国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和手段相同,但其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和规律与全国多数城市的情况存在较多区别,全国的城镇化主流模式难以全部套用于北京。因此,在这种发展模式转变中,需要从政策层面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①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如何在符合北京市情的情况下实现;②如何从空间布局入手转变北京城镇化发展模式,应该把哪些区域作为建设的先行区;③如何妥善处理北京都市区(市域)与京津冀城市群的关系。
  《北京和首都圈的新型城镇化》就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北京如何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为线索,通过总报告和四个专题报告及若干附件,试图系统、具体地回答这几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展开
目录
前言
总报告
第一章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第二章 北京市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 北京市城镇化发展问题的直接成因
第四章 形成北京市目前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制度成因分析
第五章 形成新型城镇化模式中解决关键问题的国际经验
第六章 北京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制度调整方案
总报告 附件对北京人口一经济分布不均衡的定量分析

专题报告一 北京市人口总量调控合理性分析及人口承载力匡算
一 北京市人口总量变化情况及规律
二 北京市人口总量控制政策措施和决策依据
三 北京合理的人口总量规模匡算
四 北京人口难以合理分布的成因
专题报告一附件关于人口承载力的理论分析和经验验证
一 人口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二 区域人口承载力影响因素的数理论证

专题报告二 北京重点新城一体化方案和相关发展障碍破局策略
一 北京市传统重点新城战略面临发展瓶颈
二 对北京建设城市副中心的认识
三 重点新城一体化是破解传统新城发展瓶颈的重要战略
四 重点新城一体化符合北京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条件
五 重点新城一体化的总体战略与布局思路
六 重点新城一体化的若干政策突破
专题报告二附件上海城市副中心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对北京的启示
一 上海人口的现状与特征
二 上海通过新城建设取得规模扩大、人口均衡分布的经验
三 上海城市人口分布的不足与对策
四 从临港新城发展不足看上海副中心建设的障碍及破解方法

专题报告三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北京与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
一 全局来看、长期来看,北京与城市群联动发展利大于弊
二 正确处理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市域与京津冀城市群关系
三 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要求北京的发展必须依托城市群
四 解决北京城市发展问题必须依托城市群
五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六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思路和北京对策
七 近期需要北京强化的政策措施
专题报告三附件基于国际经验和区域联系的京津冀区域范围确定
一 从国际上较为成熟的都市圈和我国较为成功的城市群看合适的京津冀城市群范围
二 从区域联系看合适的京津冀城市群范围
三 从现有工作基础看京津冀城市群范围
四 总结

专题报告四 分步实施副中心战略。优先支持北京副中心(通州)建设
一 为什么只能通过副中心实现新型城镇化?
二 为什么是通州?
三 通州副中心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四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发展政策顶层设计
五 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的关键政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