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媒介批评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115736
  • 作      者:
    郝雨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媒介批评学》国内首部比较系统地对“中国媒介批评学”进行架构论述的专著,对于中国媒介批评学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郝雨,河北昌黎人,原名郝一民,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新闻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副会长。
  曾在《文学评论》《文史哲》《现代传播》《中国电视》及《二十一世纪》(香港)、《联合文学》(台湾)等海内外数十家核心期刊发表新闻传播学论文百余篇,发表其他类学术文章和文化批评类文章数百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数十篇。出版专著《中国现代文化的发生与传播》《新闻学概论》《当代传媒与人文精神》《新闻学:整体性开拓与重建》《媒介批评与理论原创》等十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媒介批评学》立足中国的文化土壤和新闻传播现实,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提倡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从经典文化中寻找媒介批评的思想方法和思维逻辑,借鉴我国传统文艺批评理论中基本概念和表现方式,并进行一定的现代化改造和融合,积极探索并构建一套符合中国传播现实的原创性批评学体系,以推动中国化媒介批评教育及媒介批评实践的深入发展。
展开
精彩书评
  ★本成果致力于建设中国本土化的原创性媒介批评学体系,并在总结近十几年来我国媒介批评研究成果和批评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媒介批评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其学术开拓的意识和为民族文化繁荣贡献力量的精神甚为可贵。从已经完成的书稿来看,其原创性体系的理论核心是中国文化土壤中孕育和发展的“人文精神”。这无疑就使得其整个体系具有了强大的思想支撑,也就使得其中国化批评学体系的建构具有了足够的理论基础。媒介批评学的体系建设,当然离不开批评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研究,本书稿的著者也同样从中国文化中提取思想和智慧资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较强应用性的批评方法。整体上看,该书的理论架构比较完整,观点的论述也比较详尽。而且,其中期成果已经在《当代传播》等学术刊物发表了
  几篇,其中一篇被《新华文摘》转载。也表明其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基本认可。相信本书的出版,应该引起整个新闻传播学界的关注。特此推荐。
  ——刘建明教授
  (专家单位、职务: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传播学的中国化、本土化,一直是近年来我国传播学界的强烈呼声,本书作者有意识地、积极自觉地对于中国媒介批评学体系的建设,应该说是传播学中国化在实践上的一次重要探索。本书稿的基本框架和整体结构完全能够体现其中国化原创体系的意图。其基本概念的阐述和各个章节的论述,也有生气。尤其是其中国化原创体系的建设,作者力图立足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历史土壤,架构具开阔的世界眼光。本书反映出作者的学术追求,可以预期其为中国媒介批评实践在新媒体时代的极大繁荣提供讨论的空间。
  ——戴元光教授
  (专家单位、职务:中国传播学会会长,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纪录片学院院长,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媒介批评是一种往返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学术活动。一方面,媒介批评是对鲜活的媒介现实进行学理性的审视,剖析、判断、评价其利弊得失,为业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帮助业界弘扬优势,正视问题,修正错误,从而促进传媒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媒介批评所发现的问题,所进行的分析,所阐明的学理,所提出的对策,又可以为新闻传播学研究添砖加瓦,或储备素材,或增添新说,或完善旧说,或更新观念,从而推进新闻传播学的不断深化乃至重构。因此,媒介批评是促进传媒业发展、深化新闻传播学术的一个重要学术领域。为了推动这种批评实践,需要深入研究媒介批评,总结对媒介批评的理论性认识,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郝雨教授的著作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并立足全球化媒介现实,引入“印象式批评”、“诠释式批评”、“考据式批评”、“评点式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内容与形式批评”等我国文艺批评理论中的批评方法,探索具有本土特色且自成体系的媒介批评学,体现出难能可贵的探索勇气与创新尝试。尽管书稿的某些具体论述尚需进一步打磨和完善,但其中国化、本土化的鲜明特色,自有学术价值。本成果的出版,将会在整个传播学界引起关注、产生影响,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董天策教授
  (专家单位、职务: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展开
目录
绪论 建设中国原创的媒介批评体系
第一章 媒介批评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第一节 媒介与媒介批评
第二节 媒介批评的性质与对象
第三节 媒介批评的意义及功能
第二章 中国媒介批评源流
第一节 人类媒介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媒介批评的源头与雏形
第三节 中国媒介批评思维发端与思想形成
第三章 人文精神:中国媒介批评的理论之魂
第一节 “人文精神”的真正“精神”
第二节 人文精神为媒介之魂
第三节 媒介批评的根本理论立场及准则
第四章 中国媒介批评体系的文化智慧资源与应用架构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资源
第二节 中国智慧思维方式的类型与特征
第三节 中国智慧在媒介批评学中的发挥与运用
第五章 中国媒介批评的模式与方法
第一节 批评方法的意义及功能
第二节 中国媒介批评方法
第三节 中国媒介批评方法体系建构的意义
第六章 不同媒介形式与载体的媒介批评
第一节 现代媒介的类别与特征
第二节 平面媒体的语言学批评
第三节 影视媒介批评
第四节 网络及新媒体的媒介批评
第五节 综合宏观的媒介批评
第七章 媒介批评的主体及队伍建设
第一节 媒介批评的主体
第二节 媒介批评人的修养
第三节 媒介批评的流派及队伍建设
第八章 中国媒介批评与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意义
第二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及时代价值
第三节 媒介批评的重要价值观依据
第九章 中国媒介批评的世界眼光
第一节 全球化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共适性价值与媒介批评
第三节 中国媒介批评对世界文化发展应有的贡献
第十章 媒介批评与媒介素养教育
第一节 媒介素养教育: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第二节 媒介批评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意义
第三节 媒介批评的民间性与草根性
第十一章 媒介批评与新媒介发展
第一节 高科技背景下的新媒体发展
第二节 新媒体发展与新理论建设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生态
第四节 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媒介批评应对
第十二章 媒介批评与媒介管理
第一节 市场化时代的媒介管理
第二节 媒介批评在媒介管理中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