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孙子大讲堂:孙子的兵战谋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23437
  • 作      者:
    李世化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任永,安徽萧县人,现居京津。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并获学士、硕士学位,师从李孝萱、李津。798画廊及北京环铁国际美术馆代理馆长、策展人,上海工程大学当代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画展,并在江苏、山东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李世化,陕西榆林人 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文化出版创意人,曾在国企及多家文化公司担任管理工作, 策划、撰写多部图书,代表作有《禅修养心》、《道修养性》等数部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华国学精读书系·孙子大讲堂:孙子的兵战谋略》正是以孙子的兵法谋略为底料,从《孙子兵法》中汲取智慧,试图将孙子的兵法谋略与现代商战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广大读者朋友编写一本商战谋略全书。一部论语可治天下,一部《孙子兵法》亦足以称霸商场。前人的智慧,后人的财富,古为今用。值得提醒读者的是:《中华国学精读书系·孙子大讲堂:孙子的兵战谋略》最讲究的就是灵活二字,所以在运用时万不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不知变通,此乃读书之大忌也!
展开
精彩书摘
  《孙子兵法》是中国第一次文化大发展时期的产物,它既融合了儒、墨、道、法等各种思想流派的精华,也吸收了医、商、农、工等各行各业的根本规律,因而得以从多方面、多层次系统地揭示出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由于融汇百家,兼取众长,《孙子兵法》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而且适用于为人处世生产经营、养身治病、文教体育等各个领域,被各家共尊为竞争的制胜秘诀。日本的会田雄次先生说得好,“《孙子兵法》是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人类生存的竞争社会之本质的兵书……它所阐述的战略、战术,是以从深刻洞察人类心理而获取的智慧为基础的。因此,孙子的学说,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所竞争的方方面面,是可以超越时代而加以应用的。”这番评价并没有夸大《孙子兵法》的用途,当今风行于世界的“孙子热”证明,钟情于《孙子兵法》的绝非只限于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商业家、医学家、体育家等等也对之垂青已久,并且在各自的领域实践和发展了孙子的思想。
  一、《孙子兵法》与商业经营古人说“治产如治兵”,今人说“商场如战场”。词虽各异,理实相同,都说明兵战和商战这两种竞争活动之间的确有着紧密的联系。概略而言,二者之间至少有三点是一致的。一是兵家“非利不动”,商家以利为本,在商言利,天经地义,商人彼此均以利益为竞争的价值取向。二是兵家“不厌诈伪”,商家巧于计算,彼此都以谋略为竞争的最佳手段。三是兵家依法治军,商家以法治业,彼此的兴衰成败都依赖于团体的素质和力量。正因为二者具有这些一致的特点,兵战和商战的基本原则才能互相通用。那么,在兵战中屡试不爽的《孙子兵法》自然也适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和商业竞争。单以《计》篇而言,它就告诉我们企业家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做到视野开阔,胸怀全局,全面比较,综合分析,从而选择最佳的方案。要求企业家要像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一样善于运用“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的战略运筹原则。又如,企业家必须要能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把握时机,创造条件,主动进取,出奇制胜。这就要求企业家善于运用“因利而制权,以佐其外”的原则,以及“诡道十二法”。再如,企业家必须洞察诡诈行为,避免无谓损失,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就要求企业家善于识别“诡道”,并且精于“庙算”。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等,这些揭示人类竞争活动最一般规律的原则,无疑在企业管理和商业竞争领域都大有用武之地。
  二、《孙子兵法》与医药业18世纪中叶的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曾任太医的名医徐大椿。他在自己撰写的《医学源流论》中专辟《用药如用兵论》一章,全面、详尽、准确地阐述了“防病如防敌”“治病如治寇”“用药如用兵”等医理。文中提出了治病用药的10种方法,其中“以寡胜众”之法就典型地运用了孙子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的观点,主张“一病而分治之,则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如痢疾这种病,症状甚多:便脓血,里急后重、腹痛等。治疗时,以行气、活血两种方法分而治之。行气则后里自除,腹痛亦止,活血则使脓自愈。一种病按气、血分治,从而达到以寡胜众的目的,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从指导思想上看,兵学与医学也有着许多共同点。如防病如防攻,对于疾病医家主张“圣人不治己病治夫病”,这与《孙子兵法》中所讲的“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特吾有所不可攻也”(《九变篇》)道理如出一辙;再如择医如用将。医家主张“知其方击以生付之,用医之道也。”《诸氏遗书》这与《孙子兵法》中所阐述的委派良将指挥战斗的道理也是一样的。这里我们虽然只是略举数端却也足以证明医学与兵学的互通。
  三、为人如为将《孙子兵法》对教化人生的作用,很早就已经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和认可。明代谈恺称“孙子上谋而后攻,修道而保法,论将则日仁智信勇严,与孔子合”,将孙子与孔子相提并论,认为《孙子兵法》无论对军事斗争,还是处世交际,都具有教化作用。明代文人李贽更发出“吾独恨其不以七书与六经合而力一,以教天下万世也”的感叹,把《孙子兵法》等七部兵书与“六经”一样视为人生处世的经典。到近现代,将《孙子兵法》借鉴于人生更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民国时期研究《孙子兵法》的专家李浴日指出:“孙子是·圣经’,倘若你苦闷时,拿起它读读,必会快乐风生;倘若你失败时,捧起它研究研究,必会吸收着成功的降临。”日本的福本义亮则把《孙子》作为人生处世的座右铭,认为:“盖孙子者,兵书而外交教科书也,亦人事百般座右铭也。今更生于新时代,依各人之职务而活用之,处世上有所裨益也,必矣。”还有一些将《孙子兵法》用于人生的著作,如张廷灏的《从孙子兵法研究做事方法》、李英豪的《孙子兵法与现代人》,以及近年来出版的徐如林《孙子与人生》等。
  《孙子兵法》中最能教化人生的莫过于“将帅论”。为人如为将,既要有超群的智慧和才干,又要有良好的性格和情操。孙子的“为将五德”之说,概括了将帅应有的品质,不类为世人修身养性的规箴和鉴镜。
  此外,孙子所主张的“诡道”对处世也很有积极意义,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后世之人多将其误读,在这一点上,本书将给予校正。
  从《孙子兵法》内含特质上看,其思维的辩证性,可满足人们启迪心智的需要;内涵的丰厚性可为人们提供智慧和聪颖;论述的可操作性,易为人生立世的鉴镜;观念的超前性,可促进积极人生的升华;文笔的优美性,可使人生修养受到美的陶冶。从现代社会的特点看,《孙子兵法》不仅可以满足处于竞争激烈的当代人生对智谋的需要,而且对于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事在人为”的观念,具有促进作用。
  以上仅仅从四个方面概略介绍了《孙子兵法》在非军事领域运用的情况,除此之外,在其他领域《孙子兵法》也有着很强的实用性,而本书将侧萤干其在商业领域的作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东方谋略——孙子和他的《孙子兵法》
孙子其人
《孙子兵法》的思想与智慧
享誉世界的东方圣典
百家皆尊的制胜秘诀

第二章做人不妨活一点——孙子与现代人的处世之道
暂时让步以图更好的选择
动人心者先以情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
察微知著,细节决定成败
敢于挑战权威
交往贵在相互理解
敢于以奇招表现自我
利而诱之,惩治奸诈之徒
防人之心不可无
灵活应对各种人

第三章创业凭什么——孙子教你走出创业之路
借米下锅,没有资本要会套
人脉即财脉,早为创业储备社会关系
步步为营,选准创业的领域
聚沙成塔,把企业由小做大的艺术
顺势而为,紧抓机会创大业
说干就干,勇敢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标新立异,创业需要创新
单干难成大事,合伙生意风险小
创业须有全局和长远眼光

第四章 商者,诡道也——孙子谋略与现代商战的制胜之道
市场竞争不相信眼泪
以实力说话,不可盲目出击
危言耸听,百事反败为胜
投石问路,艾柯卡力挽狂澜
捏人软肋,戴尔与对手玩柔道
攻其不备,古耕虞出奇招整洋商
反传统反垄断,中内功“造反”制胜
商场不相信眼泪
装疯卖傻,小心背后被捅
金融鳄鱼巧破“毒丸”
灵活取舍,不与对手硬拼

第五章精心策划,不打无准备的商战 ——孙子谈现代商战的策划之道
商业策划以精准的预测为根本
战术的运用是胜利的关键
“专案定位”,攻击对手弱点
面向大众,精心谋划
广告策划,常用常新
尤伯罗斯: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巧施烟幕,迂回制胜
不要小看比你弱的对手
开风气之先,抢占市场

第六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与现代商业的信息战
保密,筑起反商谍的防火墙
“技术扒手”,无孔不入
情报信息是决策成败的关键
重金收买,情报扭转乾坤
将计就计,反问更具杀伤力
巧用信息,先发制人
谍中谍,让人防不胜防
闭门造车没好处,利用信息广赚钱
全方位地获取信息
……
第七章上下同欲者胜——孙子与现代企业的团队精神
第八章 形象宣传懂谋略——孙子与现代企业的形象塑造
第九章善于合作,追求双赢 ——孙子与现代企业的战略合作意识
第十章得人才者得天下——孙子的用人之道
第十一章攻心为上——孙子与现代商家赢得顾客的谋略
第十二章“将”听吾计则必胜——从孙子谋略看政治智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