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演化模型及其评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356905
  • 作      者:
    尹彦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演化模型及其评价》融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为一体,主要研究知识型企业建立的自组织体系的发展理论和实践路径,契合当今创新理论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演化模型及其评价》结构合理、逻辑性强,其研究工作可以用一个系统模型、一个理论框架和一个评价模型来概括。
  系统模型:构建基于超循环一三螺旋的企业知识创新系统动态模型;运用超循环理论,分析知识创新系统的动态演化机理;构建由个人知识创新螺旋、团队知识创新螺旋和组织知识创新螺旋三个层面组成的模型。
  理论框架:分析人力资本、组织结构特性、创新文化以及创新投入这四构面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总结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内在机理,继而构建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框架。最后,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知识创新能力模式的动态性。
  评价模型:在研究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特点的基础上,选取可以尽量减小主观影响的评价方法来构建基于粗糙集一粒子群神经网络评价模型。使用编程工具,将模型编码化,利用问卷调查得到的样本进行学习训练和测试。通过与标准神经网络评价模型作比较,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
精彩书摘
  个人层面知识创新、团队层面知识创新和组织层面知识创新过程都是同生命体中DNA组织一样的螺旋方式运动。拟种组织在运动过程中形成,在超循环理论中被定义为一种暂时的、不稳定的有机突变体,是组织循环系统因适应环境而生成的。这个临时的、新的超循环组织就是由这个附加于原组织之上的拟种组织与其他子系统共同构成。所以,拟种组织是该模型的中间产物,并且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上升的三螺旋模式。同时又与其他企业或社会、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发生交流及反馈。
  1.个人知识创新螺旋
  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个人是所有想法、灵感、创意、变革意愿等的载体,无论哪个层级的创新活动都源于个人。著名知识管理学者野中郁次郎曾经指出[165]:组织必须为可能创新的个人提供适当的环境支持,激励他们创造知识。一个组织不可能单独创造知识,创造知识只有通过个人才能。“只有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即使个人学习并不意味整个组织也在学习,但是如果没有个人学习,组织学习就没有起点。”(彼得·圣吉,1998)个人学习是组织学习的起点。因此,个人是企业知识创新系统中最基本的创新单元。作为系统中最基本的创新单元,个人拥有自组织、自复制和自适应的催化能力。在知识创新过程中,随着个人经验积累和能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知识创造的自催化过程。
  不同专业背景的具有创造力的个人为了某一目标的实现(个人目标或企业愿景),通过互补的知识结构而逐步汇聚起来,每个成员在努力完成各自工作任务的同时,彼此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心智模式,在团队中就会形成相互支持与彼此合作的氛围。个人在组织中不断地复制、变异和选择,其开始形成的零散聚合通过反应催化不断向超循环的方向演化,组织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增强。这样一个具有一致行动、高效、最高灵活性及观念共享的创新学习团队最终形成。
  2.团队知识创新螺旋
  个人的知识创新通过团队管理与企业发生联系,团队知识创新就是个人知识创新和组织知识创新的桥梁。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整合是通过组织中成员的集体学习来完成的。这不仅仅是由社会企业发展的特性决定的,也是由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决定的。现代企业多是推崇模块化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体现为通过组建团队完成企业的子目标,最终再通过整合来完成企业的最高目标。因此,团队在知识型企业中已经成为很关键的创新单元。知识型企业在项目开发中根据产品的差异性和复杂的流程分解为不同的模块,这些模块都可以看做是创新子系统。各团队的知识和经验教训都是通过工作的失败或成功不断积累的,这些都为超循环中知识创新元提供了催化支持。
  野中郁次郎[166]通过研究很多日本的创新型企业,指出成功的企业为了促进竞争,会为一个项目建立多个二级小组,每个小组的任务目标相同,但是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然后对这些二级小组的成果做出评价,最终选择或重新组合出一个最佳方案。这些竞争性方案,一开始都处于稳态,后来由于集思广益就形成了团队的创意。整个过程就是从稳态到非稳态再到新的稳态的循环上升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和成功实践,知识型企业在实现自身企业目标任务过程中为了促进内部的相互竞争和协同作用,达到知识结构的互补和整合,不断产生催化反应中的“拟种”,建立了各种类型和性质的团队,使得企业内部产生更多、更复杂的催化循环,这些循环构成了知识创新超循环系统。
  3.组织知识创新螺旋
  虽然知识起源于个人,但是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同时紧紧依靠个人的创新系统也是脆弱的。首先,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毕竟有限,如果某种知识只被一个人所拥有,就会造成知识的“垄断”,会因为人才流动而导致企业知识的流失,一旦这种知识是核心知识,那么后果更为严重,可能导致企业的覆灭。更进~步来说,组织的知识系统决不是简单的个人知识的集合,个人知识要想得到升华就必须将个人知识上升到组织层次,使个人知识和能力融合为组织的知识和能力。所以组织知识是高于个人知识和团队知识的层次,可以认为组织是知识的虚拟主体。组织层次的知识创新是一个系统过程,通过创造知识的团体和个体,不断地丰富知识。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企业知识创新模型研究现状
1.2.2 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2.3 企业知识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知识型企业概述
2.1.1 知识型企业内涵
2.1.2 知识型企业类别
2.1.3 知识型企业特征
2.2 知识创新理论
2.2.1 知识创新的内涵
2.2.2 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
2.2.3 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内涵
2.3 超循环演化理论
2.3.1 超循环原理
2.3.2 超循环结构的构成
2.3.3 知识创新的动态演化研究
2.4 粗糙集理论
2.4.1 粗糙集理论概述
2.4.2 粗糙集应用于综合评价的研究
2.4.3 粗糙集理论的利弊
2.5 群体智能
2.5.1 群体智能概述
2.5.2 粒子群优化算法

第3章 企业知识创新的动态演化模型
3.1 企业知识创新的超循环演化机制
3.1.1 企业知识创新系统是具有自组织性的复杂系统
3.1.2 企业知识创新系统的超循环演化的动力特征
3.1.3 企业知识创新系统的超循环演化机理
3.2 企业知识创新超循环演化稳定性分析
3.2.1 模型构建
3.2.2 演化稳定性分析
3.3 企业知识创新的演化理论
3.3.1 三螺旋模型
……
第4章 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第5章 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模式研究
第6章 基于粗糙集一粒子群神经网络的知识创新能力评价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