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迷局 道道骗术 千万投资者 不知该何去何从
财务骗术大曝光 让你一眼识破天机 看清企业财务状况不再是梦
用真实的上市公司资料,展示如何根据蛛丝马迹,识破企业财报的重重谜底
揭秘财务骗术,还原财务真相,给投资者一个干净的投资环境
在财务造假、利用骗术赢得投资者信任方面,中国上市公司的假账丑闻可谓前仆后继、连绵不绝。本书通过三部分,曝光了当前的主要骗术手段:
财务骗术招招揭秘:通过对会计的分解,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费用、利润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和总结了我国一般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财务骗术以及其特点,并用大量的案例解释了财务假账的操作方法。
财务骗术真相曝光:通过曝光近些年,特别是2000年后上市公司造假层出不穷时期的知名案例,解读了这些企业财务造假和舞弊的行为和方法。
财务骗术见招拆招:通过向财务报表使用者传递如何解读财务报表,重点关注报表哪些信息,如何识破假的财务数字,以此提高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特别是企业投资决策者、股市分析人员、个别炒股人员识别假账的能力,为广大读者的经济决策保驾护航。
1小白条大作用,代替收入可入账
(1)发现疑点。
2014年1月20日,查账人员对某企业201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进行检查时,查得“货币资金”项目中的库存现金余额为3 18630元。该企业2014年1月20日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为2 49630元。2014年1月21日上午8时,查账人员对该企业的库存现金进行了盘点,盘点结果如下:
①现金实有数为1 88202元。
②在保险柜中发观下列单据已收、付款,但尚未入账。
职工江某10月4日预借差旅费600元,已经领导批准。
职工季某借据一张,金额420元,未经批准,也未说明其用途。
有已收款但未记账的凭证5张,金额40572元。
③银行核定的企业库存现金限额为2 400元。
④经核对1月1日至20日的收付款凭证和现金日记账,核实1月1日至20日的现金收入数为7 050元,现金支出数为7 740元,正确无误。
(2)跟踪调查。
①根据以上资料,核实1月20日库存现金应有数如下:
1月20日库存现金应有数应为1月20日库存现金实有数1 88202元加职工季某借据420元,为2 30202元。因为职工季某借据420元,未经批准,属于白条,不能用于抵充现金。其他的收付款凭证都属于合法的凭证,可以据以收付现金,只是没有入账。
1月20日现金日记账的余额是2 49630元,加上未入账的现金收入40572元,减去未入账的现金支出600元,得2 30202元。
即1月20日现金日记账的余额应是2 30202元。
由此可见,在1月20日,除了白条抵库和应入账而未入账的现金收支外,现金账实是相符的,即未发生现金溢缺。
②核实201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的库存现金数是否真实、完整。
既然在1月20日现金是账实相符的,未发生现金溢缺,且经核对1月1日至20日的收付款凭证和现金日记账,1月1日至20日的现金收入数为7 050元,现金支出数为7 740元,正确无误,那么,就可以根据这些资料倒推出2013年12月31日库存现金应有数。计算过程如下:
2 30202+7 740-7 050=2 99202(元)
查账人员对该企业201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进行检查时查得“货币资金”项目中的库存现金额为3 18630元,因此,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现金的数额是虚假的,正确的数额应该是2 99202元。
(3)问题。
2013年12月31日该企业现金的账实、账表不一致,应进一步检查其原因。
现金收支业务不及时入账,例如,职工江某10月4日预借差旅费600元,虽经领导批准,属于合规的行为,但出纳人员未及时将借款登记入账。
(4)调账。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江某600
贷:库存现金600
企业存在用白条抵库现象,查账人员应进一步调查职工季某借款的真实性。
2为了收入不见账,只好两头不见面
(1)发现疑点。
查账小组在对某公司进行2013年度财务收支专项审查时,发现“现金日记账”11月4日至20日每日余额均超过10万元,而21日余额下降至12847元。这一现象引起了查账人员的关注:被审单位为什么长时间超库存现金限额(被审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为4 000元),而11月21日库存现金为什么突然下降至12847元?查账人员以此作为突破口,进行详细审查。
(2)跟踪调查。
查账人员首先审阅了“现金日记账”中11月4日现金增加的几笔业务内容,共有三笔:一笔是收取某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时退回的借款结余,计38264元;另一笔是报销车票款12962元;第三笔是提取现金,金额为45 68335元,分录是:
借:库存现金45 68335
贷:银行存款45 68335
然后,又审阅了11月21日“现金日记账”现金减少的几笔业务。共有四笔,其中三笔是报销职工药费,共计26824元,另一笔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46 03578
贷:库存现金45 68335
其他应付款35243
审查人员审阅了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是付款委托书一张,反映的是某单位给该公司的货款,金额为46 03578元。经审阅,检查“应收账款”明细账记录,并未发现此明细账,也没有上述这笔应收账款的记录。本应作如下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46 03578
贷:主营业务收入46 03578
很明显,被查单位所作的会计处理,截留了销售收入。这种账务处理将销售收入一部分截留在“其他应付款”账户中,其中大部分直接冲减了现金。但减少现金又没有附原始凭证,无法直接了解其去向。
查账人员联想到11月4日提取的现金45 68335元,与本笔冲减的现金相同,显然,这是两笔有联系的账。查账人员根据这一线索和掌握了解的情况,找到被审单位经办人,经办人声称是替某单位套取现金,但问起为何先付现金而隔半个月才收到对方通过银行划转的款项,且又无支付现金的原始凭证时,对方无言以对。审查人员又运用攻心战术及对经办人实施法制教育,此时,经办人怕承担责任,只好说找财务科长和经理来说清楚。最终,他们不得不说明真相。
(3)问题。
该单位存在的问题是:该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已有2个月未发奖金,5月份由企管科制表,11月4日提取现金付给本单位职工奖金,共568人。对这笔支出,该公司未及时入账,致使“现金日记账”上显示的现金金额大大超过库存现金限额(实际为账实不符)。直至11月20日某客户付出货款,便采用了“两头不见面、收支不入账”的手法,来达到截留收入、私分货款、偷漏税款的目的。
(4)调账。
该单位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调账:
①未进行财务决算前调账:
借:银行存款46 03578
贷:主营业务收入46 03578
②已完成财务决算调账:
借:银行存款46 03578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6 03578
3购销单位串通一气,公款被贪污
(1)发现疑点。
查账人员在审查某公司“现金日记账”时,发现2013年7月18日23#现付字凭证摘要为“付某公司购打印机款”,金额为58万元,在“银行存款日记账”中发现“付某公司购打印机款”,金额为805万元。查账人员怀疑该公司可能有违规行为,财会人员有贪污的可能性。
(2)跟踪调查。
根据上述疑点,查账人员先调阅7月18日23#凭证和对应的银行存款凭证,发现付某公司打印机款,总金额达805万元。
接着查验该公司新购打印机为普通型打印机,经市场调查,发现市场同类型打印机最高价格仅58万元。
最后采用分析法和询证法,查账人员先与售货单位取得联系,发现该公司销货款最高单位为58万元。经查,发现该公司对应凭证存根为收某公司购货款58万元,与购货单位对应凭证不符,差额为225万元。在事实面前,该单位财会人员承认和购货单位人员合谋贪污了225万元,并给销货单位经办人购买了一台彩电。
(3)问题。
该单位存在的问题是:购货单位与销货单位经办人与财务人员合谋,填制收入原始凭证时,在发票联上填较大金额,在存根联上填较小金额,贪污其差额。主要违规方法是,先在白纸下垫复写纸,再填写发票联,使存根和记账联成为空白,然后撕下发票联,再用复写纸垫在存根和记账联之间复写一次,造成发票联金额大于记账联金额和存根联的金额,其差额部分则被贪污。
对该单位应当严肃处理,限期追回被贪污的款项225万元,并对该会计给予严重警告处罚,停发一年奖金,调离会计岗位。
……
财务骗术第1招——明知违规,仍在资产头上动刀
1. 小白条大作用,代替收入可入账 / 2
2. 为了收入不见账,只好两头不见面 / 4
3. 购销单位串通一气,公款被贪污 / 6
4. 顶库的白条,公款竟被私分 / 7
5. 模糊的会计摘要,隐藏的秘密 / 8
6. 借来的银行账户,制度抛在脑后 / 9
7. 老板私设“小金库” / 10
8. 出租账户挣来的钱 / 12
9. 数字构成不明确的“材料采购”账户 / 13
10. 保险公司的赔偿,直接流入“小金库” / 15
11. 名义是对外投资,实则为串通换货 / 16
12. 违背会计原则,随意变更计价方法 / 18
财务骗术第2招——借来的外债也敢为所欲为
1. 为增加财务费用,私自占用短期借款 / 22
2. 为了方便自己,有意拖延对外借款 / 23
3. 应上缴承包款,当做福利费 / 24
4. 编造技术项目,套取银行资金 / 25
5. 离职人员工资不注销,目的是冒领工资 / 26
6. 利用“应付职工薪酬”,掩藏业务费用 / 27
7. 为了增加成本,随意重提工资 / 28
8. 离退休人员,超规计提福利 / 29
9. 员工的奖金竟以福利发放 / 30
10. 假借产品质量,应付账款长期挂账 / 31
11. 单位发行债券,竟为违规操作 / 32
12. 少摊债券溢价,为了虚减利润 / 33
财务骗术第3招——雾里看花的老板身价
1. 投资者认缴数额竟迟迟不到位 / 36
2. 为当老板,竟以抵押物投资 / 37
3. 无形资产投资比例已超规 / 38
4. 暗中被抽回的投资,损害的是多人利益 / 39
5. 被混淆的注册资本与资本公积 / 40
6. 错记资本公积,只为调节利润 / 41
7. 接受无偿捐赠,竟入“制造费用” / 42
8. 违规转增的企业股本 / 43
9. “资本公积”账户,用来支付“职工薪酬” / 44
10. 为了给老板们多发股利,只好调高利润 / 45
11. 不能保证的“优先股”利益 / 46
12. 无法支付的负债,列入了“盈余公积” / 47
财务骗术第4招——如此受宠的高成本
1. 产品成本被无辜加大,目的就是逃避税负 / 50
2. 凭空捏造的成本费用,缩小企业年度利润 / 51
3. 虚增的材料费用,加大的企业成本 / 52
4. 多记的完工产品成本,降低的当年利润 / 53
5. 安装费充当修理费,资产也能挪进费用 / 54
6. 超标的业务招待费,变个名目入成本 / 56
7. 福利开支列入制造费用 / 57
8. 被没收的财产变成了管理费用负担 / 58
9. 转移的借款利息 / 59
10. 产品成本做利润调节器 / 60
11. 利用完美时间差,延期上缴所得税 / 61
12. 运输费挂靠其他账户,目的就是保赢隐亏 / 63
财务骗术第5招——营业收入是老板需求的产物
1. 利用应收账款虚增销售收入 / 66
2. 与老板的兄弟搞关联交易,低买高卖 / 69
3. 利用潜亏挂账,实现利润增值 / 70
4. 万能的资产减值,实现了亏往盈今 / 77
5. 虚设应收账款,私分销售收入 / 78
6. 表里不一的财务,内外两套账 / 79
7. 为了逃税,竟然假退款 / 80
8. 利用“应付账款”隐匿收入 / 82
9. 利用以货易货销售方式,藏匿巨大销售数 / 84
10. 虚减的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的本年度企业利润 / 86
11. “预付账款”截留的销售收入,少交的税款 / 87
12. 乱摊的费用,虚减的利润 / 90
真相曝光——那些响当当的财务骗局
1. 探索山东铝业九年的财务迷踪 / 94
2. 揭秘柳州长虹的财务历史 / 103
3. 广州BJ公司关联逃税之谜 / 107
4. 估值泡沫和万福生科财务造假 / 114
5. 解读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 / 117
6. 透析“琼民源”操纵利润事件 / 125
7. 揭开银广夏案的财务谜团 / 130
8. 达尔曼退市的背后 / 136
9. 被解剖的G银河造假案 / 146
10. 东方纪元的美梦变噩梦 / 150
11. 华源制药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 154
12. 突现TK公司丑闻冰山 / 156
13. 看HPL的财务伎俩 / 172
14. 细水长流的天津磁卡违规术 / 179
15. 郑百文面临的信用危机 / 182
16. 红光实业的上市之路 / 185
17. “亚细亚”惨败的内控 / 188
18. 蓝田股份深藏的秘密 / 193
见招拆招——防骗有道(50)
1. 分析企业财务比率,从指标勾稽关系看漏洞 / 196
2. 冷静头脑,看企业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大波动 / 214
3. 破解高利润假象,着重看现金流量 / 220
4. 总被忽略的报表附注,可能隐藏大文章 / 24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