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让家人吃出健康:自己打造食品安全小环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052606
  • 作      者:
    范志红著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健康时报、39健康网、凤凰健康、搜狐健康、新浪健康,五大健康类媒体联名推荐!
  饮食思路决定健康出路,保障营养,自己掌控食品安全。
  范志红最核心最重要的食品安全对策、营养保障指南。
  基本解决日常饮食常见问题。
展开
作者简介
  范志红,食品科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健康时报》、《健康之友》、《好主妇》等十多家报刊杂志的特约专家作者,在央视“健康之路”、湖南卫视“百科全说”、北京卫视“养生堂”、辽宁卫视“健康一身轻”等健康类电视栏目作为主讲嘉宾出镜几百次,被誉为“活的营养百科全书”;此外,还担任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理事、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委员会副秘书长、营养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膳食推广工程专家顾问团顾问、中国食品科技协会营养支持委员会理事、中国酒店协会美食营养顾问等社会职务。
  范老师的个人博客是全国点击率很高(2000多万次)的原创健康科普博客,获得第二届全国科学博客大奖。因其在健康科普领域的卓越贡献,被提名为“2011年度公众最喜爱科学传播人”,获得2012年“首都劳动奖章”、 2012新浪健康中国年度盛典“公立力量.很具网络人气专家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今天,食物都不安全吗?我们真的只能听天由命?范老师认为解决健康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接受我们无法改变的。人们往往因食品安全事件而感到恐慌,却不知道“营养比安全重要”。即便改变不了大环境的污染,也可以通过吃好饭、保障营养,改善生活方式,使饮食更安全。
  《让家人吃出健康:自己打造食品安全小环境》是范老师的全新力作,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在食品安全与营养方面的核心理念和全新研究成果。范老师从消费者、营养专家和健康教育者的立场出发,结合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饮食不安全的原因,从平衡营养、合理烹饪、人群营养、走出饮食误区、健康外食等角度一一传授吃出健康的方法,解答人们关心的各种饮食问题;版式活泼新颖、内容科学理性、文字亲和平实,还精选了部分微博和博客留言板的读者问答,以提供更为具体详尽的指导,是一本既实用又贴心的饮食指南,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评
  求医别忘求己,营养需靠自给。
  ——健康教育专家、北大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钮文异

  在饮食营养和食品安全领域,范志红老师是最能写出详尽、实用、透入生活细节的作者,她的书润物细无 声地促使我们做出改变,活得更健康,也更精致。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  王兴国

  范老师的这本书不但告诉大家如何使饮食更安全,更是在吃出健康的主要环节上一一给出了实用建议,这 些靠谱建议无疑能让您生活得更体面与安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顾中一

  关注范老师的博客是我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范老师的文章毋庸置疑是最有说服力的。她会耐心地答 疑解惑、并告诉你为什么,让大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北京军区总医院高干病房高级营养配餐师  于仁文

  有范老师在,我们不怕。
  ——搜狐网友

  给范老师一朵大红花,谢谢范老师让我懂得生活,就算一个人在外拼搏也懂得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
  ——新浪微博网友
展开
精彩书摘
  1.1食品中存在多少不安全因素?烹调油里可能有哪些毒?从地沟油、酸价超标到检出致癌物,烹调油的安全性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朋友都在问,炒菜油里到底会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呢?我的确不是食品安全专家,只能以食品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顺便也帮大家分析一下,除了致病菌、寄生虫和微生物毒素之外,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来源,到底包括哪几个方面。
  若要列出油脂里有毒物质的嫌疑名单,那可是很长的一串。其中有的是“天生之毒”,有的是环境污染或农药污染之毒,还有的是储藏或加工过程中引入的有害物质,甚至是非食用的掺假物质。
  油料种子里的天生之毒人们日常吃的油脂,或者是从含油的植物种子里来的,或者是从动物的脂肪组织(肥肉、板油)或者乳脂(比如黄油)当中来的。所谓天生之毒,就是植物天然带的毒素。比如说,棉籽油里会带有棉酚,菜籽油里带有硫甙和芥酸,大量食用的时候对人体都有危害。所以国家才会推广栽培低棉酚、低芥酸的品种。
  农药污染和环境污染之毒植物长在田里,既会吸收农田和灌溉水中的污染,如铅、砷、汞、镉等,也会吸收难分解的农药残留物质,比如六六六,以及大豆、油菜、花生栽培过程中的常用农药和除草剂。不过,因为油脂原料是植物的种子,在同等污染水平下,种子的污染程度会比根、茎、叶部分要低一些——植物也有爱子之心,它不愿意把坏东西留给后代。
  在油籽收获之后,还可能在储藏当中被污染。其中最常见的是因为储藏条件不理想,种子长霉,污染霉菌毒素。人们最耳熟能详的,也是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的,就是黄曲霉毒素。大米、玉米、花生、各种坚果都容易被黄曲霉污染,所以它们榨的油都必须监测黄曲霉毒素的残留量。收获之后的储藏、晾晒过程中也可能沾染一些有害物质,比如路上沥青散出的气体或微粒、汽车的尾气和橡胶路面摩擦产生的致癌物,都可能少量附着在种子上;和农药、除草剂等堆放在一起也可能造成化学污染。
  油脂加工中可能引入的毒油籽制油加工的过程中,同样可能带来污染。压榨加工是直接物理压榨出油,不会引入溶剂污染,相比而言所产油脂质量较好。特别是那种有浓郁香气的油脂,最适合用这种方法来生产。比如说,花生油和芝麻油是不需要脱色、脱臭这些处理的,否则反而损失了香味。不过,大部分油脂要经过脱胶、脱色、脱臭、脱酸等许多步的精炼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用白陶土、硅藻土之类来过滤,如果这些物质质量较差,可能引入重金属污染;还涉及到用酸、碱和有机酸处理,如果这些加工助剂的质量不过关,也可能引入化学污染。
  在压榨之后,肯定不可能把所有的油都压出来,榨过油的饼粕里肯定还有不少油脂。这时候就必须用溶剂来提取了。有些含油脂比例低的材料,比如黄豆、米糠、玉米胚之类,直接压榨很难出油,只能靠溶剂提取。
  这些溶剂都是和油脂最“亲”的东西,比如六号溶剂油等,能很彻底地把油提取出来。这些溶剂也都是特别容易挥发的东西,只要把它们加热到不太高的温度,就轻飘飘地蒸发走了,冷凝收集起来还可以循环利用。留下的就是不容易挥发的植物油啦。这么生产油脂的方法,就叫做浸出法。当然,多少都会有一丁点儿溶剂会残留下来,但是只要工艺得当,溶剂本身质量过关,最后产品中的溶剂残留微乎其微,不会达到有害健康的程度。
  浸出法提取的油脂,也要经过精炼处理。这一系列复杂处理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去掉磷脂和植物固醇,降低了油脂的营养价值。同时,因为某些环节的处理温度比较高,还会有少量的脂肪酸发生顺反异构,生成反式脂肪酸。所以,大部分精炼植物油,即便没有经过氢化,也会含有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几的反式脂肪酸。
  无论加工前后,油脂都有一个最怕的事情——氧化酸败。榨油原料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榨油之后储藏久了也会发生氧化。氧化从少量自由基开始,逐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产生大量的氧化酸败产物,油脂就会产生不新鲜的味道,乃至明显的“哈喇味”,这种油脂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其实早在没有出现味道之前,油脂中氢过氧化物增加,已经会给人体带来促进衰老的作用。这方面的质量,要用过氧化值来判断。油的销售周期比较长,为了避免氧化带来的麻烦,企业通常都要在油里加抗氧化剂,最常用的就是“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也就是方便面里喜欢加的那种物质,也是麦当劳炸鸡块中被爆料的那种物质,此外还有BHA、BHT等。这些都是国家许可使用的抗氧化剂,不必因为化学名称奇怪而产生恐惧。
  最后,油脂会分装出厂,此时还要小心劣质包装材料可能带来的污染,因为很多污染物都易溶于油脂。
  厨房里制造出来的毒在油脂买回家之后,除了储藏过久容易发生氧化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危险来源——就是烹调加热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加热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产生的有害物质和致癌物就越多。300℃以上的加热,即便是短时间,也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苯并芘。在日常炒菜的温度下,加热时间越长,油脂中产生的苯并芘就越多。同时,油脂加热时间越长,其中的反式脂肪酸越多,氧化、聚合、环化等产物也越多,它们均严重有害健康。
  最令人害怕的,一是餐馆里反复加热的炒菜油,二是曾经“过火”的炒菜油。过火也就是炒菜或颠勺时锅里着火,一些厨师不以为意,甚至觉得很“酷”很香,其实过火后留下的“烟糊味”有油脂过热后产生的微粒,其中致癌物苯并芘的含量甚高。炒菜后锅垢中也富含这类致癌物。油脂加热时所冒的烟气“含”致癌物质,不管是油炸的油烟,还是烤羊肉串、烤肉的烟气,经常接触都会增加肺癌发生的风险。
  事故和掺假带来的毒如果食品加工过程当中出现了非正常的事故,很可能会污染到产品。
  在油脂的污染事故当中,最为著名的当属1968年日本米糠油污染事件,它被列为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当年某食用油工厂在生产米糠油时,在脱臭过程中用多氯联苯液体作为导热油。因生产管理不善,导热油泄露,结果导致米糠油被多氯联苯污染,造成一千六百多人中毒的惊人事件。
  1979年,台湾也发生了类似米糠油污染事件,有两千多人受害。
  至于人为的掺假,本来不应当成为讨论话题,但无奈现实中确实存在。比如在烹调油中兑入矿物油、地沟油(处理后的烹调废油),或者加入本不属于食用色素的苏丹红,都是典型的“人工掺毒”了。
  ……
展开
目录
自序    合理饮食,把健康握在自己手中
第一章  为什么饮食难保安全?
第二章  要吃出健康,营养平衡最重要
第三章  厨房把好健康关
第四章  为全家把好饮食关
第五章  走出饮食误区
第六章  在外吃饭要当心
附录:答读者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