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复杂性科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31222
  • 作      者:
    苗东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复杂性科学研究》考察复杂性科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孕育和产生的过程、迄今的主要成果,论述复杂性科学在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代表科学整体作为系统的一种新的历史形态,从科学、哲学、方法论、思维方式、逻辑工具和实践基础等方面揭示复杂性科学的特点,对国内外复杂性科学主要学术流派的长处和短处作出评价,同时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和复兴中医谈论了它的现实意义,并对它的未来动向作出评估,对我国如何发展复杂性科学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展开
精彩书摘
  《复杂性科学研究》:
  就中国来说,对苏联社会的向往曾经是几代先进分子努力奋斗的动力,故在走上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后采取一边倒政策有某种历史必然性,这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从思想理论到制度建设具有强烈现代性色彩的表现。事实上,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中共八大,从执政党内部到党外,从政界到学术文化界,对现代性和现代化都持完全肯定的态度,充满希望,齐心协力要走苏联的道路。这在当时是十分振奋人心的,还在求学的笔者就深受鼓舞,今人不可轻易否定。然而,当人类历史走向新的转折关头,现代性的重大弊病不断暴露,新的文明形态开始崭露头角时,一门心思按照现代性方式建设国家必然暗藏危机。从50年代末起,随着一系列困难、挫折、矛盾和失误接连出现,特别是面临来自苏联的严重政治、经济、军事威胁,对苏式社会主义的疑虑、困惑、反感不可避免地涌现出来,进而形成反思、质疑和批判。这就是中国式后现代主义萌发的土壤。1960年代以来的中国已具备了产生后现代思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中国社会主义早期设计和施工中拥有最高决定权而又颇具独立思考精神的毛泽东,也是中国反思、质疑和批判苏联式社会主义的急先锋,试图解构(甚至称得上“颠覆”)苏联式社会主义在中国十多年的实践成果。事实上,晚年毛泽东已形成独特的后现代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有许多合拍之处。他的许多社会改造方案,如教育改革,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有很多共同点。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晚年的错误,特别是发动文化大革命,属于一种破坏性后现代主义,实际上对复杂性科学在中国的产生有推动作用。只有从这个角度考察,才能对毛泽东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作出合理解释。除了毛泽东,像顾准这样的知识分子也在从不同于毛泽东的视角解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代性。
  ……
展开
目录
修订版序
写在前面

第1章 从科学系统的转型演化说起
1.1 科学系统演化的基本模式
1.2 科学系统面临新的转型演化
1.3 科学系统本次转型演化的社会历史根源
1.4 作为科学系统自组织运动的转型演化
1.5 从简单性科学到复杂性科学
1.6 谁“开错了药方”——科学哲学在中国

第2章 复杂性科学的历史、现状和困惑
2.1 复杂性科学的孕育
2.2 复杂性科学的开创期
2.3 复杂性科学的诞生
2.4 复杂性科学的现状
2.5 复杂性科学主要学派的贡献
2.6 复杂性科学的困惑

第3章 复杂性科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3.1 孕育复杂性科学的社会文化环境
3.2 后现代主义与复杂性科学
3.3 透视“后”字招牌的后面
3.4 “终结论”终结了什么
3.5 复杂性科学发展壮大所需要的社会文化环境
3.6 中国传统文化对复杂性科学的重大现实意义

第4章 哲学视野中的复杂性
4.1 本体论意义上的复杂性
4.2 认识论意义上的复杂性
4.3 语言哲学意义上的复杂性
4.4 辨证论意义上的复杂性
4.5 价值论意义上的复杂性
4.6 实践论意义上的复杂性

第5章 科学视野中的复杂性
5.1 复杂性的定义
5.2 国外学者的复杂性定义
5.3 复杂性的来源,什么不是复杂性
5.4 两种科学世界图景
5.5 钱学森的复杂性定义
5.6 从信息观点看复杂性

第6章 从几个独特科学视角看复杂性
6.1 自组织与复杂性
6.2 他组织与复杂性
6.3 混沌与复杂性
6.4 分形与复杂性
6.5 网络与复杂性
6.6 模糊性与复杂性

第7章 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
7.1 什么是还原论
7.2 超越还原论
7.3 走向系统论
7.4 把复杂性当做复杂性对待
7.5 再谈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
7.6 方法论意义上的复杂性定义

第8章 复杂性研究的逻辑工具
8.1 复杂性研究呼唤逻辑创新
8.2 从标准逻辑到非标准逻辑
8.3 从精确逻辑到模糊逻辑
8.4 从协调逻辑到亚协调逻辑
8.5 从集合论逻辑到系统论逻辑
8.6 发展辨证逻辑

第9章 复杂性科学的实践基础
9.1 古代科学与现场实践
9.2 还原论科学确立了实验室实验在科学实践中的主导地位
9.3 复杂性科学向现场实践的回归
9.4 计算机数值试验——社会实践的第四种重要形式
9.5 复杂性科学催生虚拟实践
9.6 复杂性科学实践基础的复杂化

第10章 复杂性科学的认识论
10.1 简单性科学无须明确涉及认识论
10.2 复杂性研究催生科学研究的认识论转向
10.3 在复杂性科学视野中审视《实践论》
10.4 完善复杂性科学的认识论
10.5 认识是主观对客观能动的建构
10.6 复杂性科学的学习观

第11章 复杂性科学的思维方式
11.1 从形而上学思维到辨证思维
11.2 从分析思维到系统思维
11.3 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
11.4 把矛盾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
11.5 把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结合起来
11.6 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第12章 复杂性科学与社会主义
12.1 简单性科学是资本主义的科学基础
12.2 依托简单性科学无法全面认识资本主义
12.3 依托简单性科学建不成社会主义
12.4 资本主义的存续发展催生了复杂性科学
12.5 复杂性科学是社会主义的科学基础
12.6 发展复杂性科学与建设社会主义相辅相成

第13章 复杂性科学与中医现代化
13.1 在工业文明进攻下中医衰落的历史必然性
13.2 在工业文明进攻下中医大难不死的历史必然性
13.3 随着文明新转型到来中医复兴的历史必然性
13.4 中医复兴的曲折性
13.5 中医视野中的人体复杂性
13.6 中医复兴与复杂性科学发展:在互动中相互促进

第14章 关于中国科学发展战略的思考
14.1 中国科学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14.2 抓住科学转型的历史机遇
14.3 解读钱学森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
14.4 解读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14.5 占领复杂性研究的制高点
14.6 科技发展要走中国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