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波德里亚网络符号思想研究
0.00     定价 ¥ 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8027649
  • 作      者:
    于骐鸣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04-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于骐鸣 男,1978年生,山西人。科学技术哲学博士,任职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哲学。 
展开
内容介绍
让·波德里亚(1929—2007),法国技术哲学家,出生于法国巴黎的普通家庭,早年做过中学老师,后来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一生著作丰富。1997—2000年,他推出了20多部著作和200多篇论文。他的著作和现实联系紧密,涉及社会的多个领域。
  本书作者长期关注波德里亚思想,对其网络符号思想有深刻的见解。本书探讨了波德里亚网络符号思想的起源、发展、特征和价值,对波德里亚网络符号观展开评价和反思,并对解决数字化生存困境提出创新观点。
展开
目录
导论/1
一、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1
二、 研究现状/4

第一章 波德里亚网络符号思想产生的背景/9
第一节 理论背景:符号理论的形成/9
第二节 现实背景:网络符号的发展/12
第三节 小结/15

第二章 网络符号的本质:物/16
第一节 “物”理论的来源/17
一、 康德对物的观点:概念构造对象/18
二、 胡塞尔对物的观点:意识构造对象/19
三、 海德格尔对物的观点:在世界之中存在/19
第二节 波德里亚对“物”的创新:从功能性的物到符号之物/20
一、 功能性的物/21
二、 技术之物/22
三、 个性化之物/23
四、 符号之物/25
第三节 波德里亚“物”视野下的网络符号/26
一、 强调日常生活之技术物/27
二、 强调物的非功能性/28
三、 强调物的差异性和独特性/28
第四节 小结/29

第三章 网络符号的发展根源:需求/30
第一节 需求理论来源/31
一、 马斯洛需求理论/31
二、 马克思需求观点/32
第二节 波德里亚对需求理论的创新:个性需求/34
第三节 波德里亚需求理论视野下的网络符号/35
一、 主体共同现实需求的消解/36
二、 个性需求的发展终点是符号需求/37
第四节 小结/38

第四章 网络符号的发展形式:消费/40
第一节 消费理论来源/41
一、 索绪尔符号学思想/41
二、 罗兰·巴特符号学思想/42
三、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43
第二节 波德里亚对消费理论的创新:符号消费/44
第三节 波德里亚消费理论视野下的网络符号/48
一、 消费链对消费者的控制进一步加强/49
二、 浪费或破坏有了延伸意义/51
第四节 小结/52

第五章 网络符号的发展特征:仿像/54
第一节 波德里亚仿像理论来源/55
一、 仿像的词源辨析/55
二、 柏拉图:仿像是模仿的模仿/55
三、 尼采:仿像是普遍存在的/56
四、 德勒兹:仿像的基础是差异/58
第二节 波德里亚仿像理论/58
一、 仿像的发展序列/58
二、 象征交换原则/64
第三节 波德里亚仿像理论视野下的网络符号/67
一、 网络符号的仿像/67
二、 网络符号仿像的现实反映/68
第四节 小结/70

第六章 网络符号的发展终点:内爆/71
第一节 内爆理论的来源/72
一、 内爆词源辨析/72
二、 麦克卢汉的内爆理论/72
第二节 波德里亚的内爆理论/73
一、 超真实/73
二、 内爆/74
第三节 波德里亚内爆理论视野下的网络符号/75
第四节 小结/77

第七章 波德里亚网络符号思想的现实价值/78
第一节 后现代网络技术观概述/80
一、 海德格尔的技术观/80
二、 鲍尔格曼的技术观/87
三、 芬伯格的技术观/94
四、 利奥塔的技术观/102
第二节 波德里亚网络符号观评判:悲观的技术决定论/108
一、 技术决定论的渊源/108
二、 信息技术对人的主体性的影响/112
三、 人的主体性特征丧失的趋势/116
四、 网络符号的异化/119
五、 波德里亚的技术决定论/121
六、 波德里亚网络符号思想的积极意义/123
第三节 数字化社会困境的反思和突破/124
一、 网络技术从单一到多技术融合导致的困境/125
二、 网络技术从局部到广泛应用导致的困境/127
三、 困境的反思:波德里亚网络符号思想的启发之一——网络符号从“去中心化”到“泛化”/130
四、 困境的突破:波德里亚网络符号思想的启发之二——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133
第四节 小结/136

第八章 结语/137
一、 研究结论/137
二、 问题/140

参考文献/14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