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共产党道路创新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9093910
  • 作      者:
    孔繁轲主编
  • 出 版 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共产党道路创新史》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苏联模式的兴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农民运动风暴的起落、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我变革、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旧中国走向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共产党道路创新史》:
  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中国道路的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身就是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想的体现,立足于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每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都会根据所面临的问题和要完成的任务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将其政策化并写入党章。回顾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所制定的方针政策以及带领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路,我们不难看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我们党都把民族复兴作为光荣而又神圣的任务。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阶段。在这一探索阶段,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奠定了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于邓小平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一国两制”的构想以及对外开放的外交策略。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模式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证,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关键性的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特点,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和平发展的思想和理念。这些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具体实践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加速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攻坚克难,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开创崭新局面,得到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要求新论断,特别是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
展开
目录
引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共产党道路创新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领者和践行者
二、中国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三、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中国道路的创新

第一章 世界社会主义的风起云涌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二、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
三、苏联模式的兴衰
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第二章 革命风暴前的中国
一、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二、农民运动风暴的起落
三、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我变革
四、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五、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六、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七、旧中国走向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第三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对新民主主义基本问题的探索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初步形成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确立与发展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丰富与发展
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探索的意义

第四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和平改造之路
一、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新政权的斗争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四、全面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社会主义改造的得与失

第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一、党的八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
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庐山会议与反右倾斗争的扩大化
四、对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五、八届十中全会和“左”倾错误的发展
六、“文化大革命”十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严重失误
七、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中的初步探索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中开拓创新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深化
第九章 科学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持续推进
第十章 中国梦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拓展
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道路创新的基本经验
第十二章 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