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一)研究概况
(二)研究内容综述
(三)总体研究评价
三 本书框架
四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社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关系概说
一 新社会组织的内涵和基本属性
(一)新社会组织概念解析
(二)新社会组织的基本属性
二 基层党组织的角色演变和功能定位
(一)基层党组织的角色演变
(二)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三 系统论视角下的新社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关系分析
(一)系统论及其基本原理
(二)新社会组织系统与基层党组织系统的区别
(三)新社会组织系统与基层党组织系统之间的联系
第二章 开展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和主要依据
一 我国新社会组织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一)新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
(二)新社会组织的阶段特征
(三)新社会组织的作用
二 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一)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是促进新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保证
(二)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三 开展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依据
(一)新社会组织党建合“理”
(二)新社会组织党建合“情”
(三)新社会组织党建合“法”
第三章 新社会组织党建的实践探索和基本经验
一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初见成效
(一)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有了显著提高
(二)各地在探索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设置模式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三)新社会组织党建与其他领域党建进行了初步衔接
(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创新性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 我国发达地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
(一)北京经验:“枢纽型”党建模式
(二)上海经验:“党务+业务”党建模式
(三)重庆经验:“5+x”党建模式
(四)江苏经验:“双报双推”党建模式
三 基层党建工作的国际借鉴
(一)英国工党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借鉴
(二)德国社会民主党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借鉴
(三)苏联共产党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历史教训
四 开展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应坚持的一般原则
(一)把握新社会组织特点对党组织进行科学定位
(二)务求实效避免把党建工作形式化忌片面追求建党率
(三)党建模式灵活多样一个类型一个方案忌一刀切
(四)拓宽各种平台形成党建合力切忌单兵作战
第四章 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 当前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不统一人们对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二)党建责任主体不明党组织覆盖率“眼”高“实”低
(三)传统的党建模式和工作方式已不太适应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需要
(四)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大队伍战斗力不强
(五)工作机制不健全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低
二 系统论视角下的新社会组织党建困境之原因分析
(一)新社会组织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系统整合能力差党建条件不成熟
(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起步晚系统各要素发育程度低功能低下
(三)新社会组织党建系统的外部环境不理想系统开放性弱可支撑资源少
(四)新社会组织系统与其党建系统之间融合性差缺乏有效的工作载体
第五章 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 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促进新社会组织党建系统的要素发育和结构优化
(一)加强新社会组织党组织思想建设
(二)加强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织建设
(三)加强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作风建设
(四)加强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反腐倡廉建设
(五)加强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制度建设
二 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促进新社会组织系统与党建系统间的能量交换
(一)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在推动新社会组织文化建设中开展党建工作
(二)以群众利益为载体把造福群众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
(三)以新社会组织单位利益为载体创新党组织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四)以工会、共青团等团群组织为载体借助团群组织开展党建工作
三 提高认识、完善机制、联合共建优化党建系统的外部环境
(一)扩大宣传提高认识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打破思想、体制和法律上的障碍优化新社会组织的生存环境
(三)创建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领导机制
(四)推动新社会组织党建与其他领域党建的有机衔接创建联合共建环境
结语
附录
一 《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2015年6月11日)
二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00]10号2000年7月21日)
三 中组部副部长欧阳淞在全国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录)(2008年7月)
四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2006年6月28日)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