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理论与现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56620
  • 作      者:
    李佃来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力图在解读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之现状的基础上形成对深层、前沿的理论问题以及突出的现实问题的探究与考量,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其一,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理论。作者对这一部分之内容的研究,主要基于对下述观点的反拨,即马克思没有政治哲学,若要谈论马克思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理论与现实》:
  然而,西方政治哲学家们在把握这个利益诉求的前提下为权利提出道德辩护时,必然会面对一个难以克服的权利悖论,即权利虽然从一开始就被说成是现代社会赋予给每一个个体的生存资格,但在现实市民社会的利益角逐中,人与人之间的权利是很难达成平衡的,甚至于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对抗,导致霍布斯所描述的那个“人人相互为战”的状态成为直接现实。这个悖论必然要求政治哲学家们在为权利作出辩护之后,还应面对为权利设限的道德问题,而休谟就是在这个语境中明确界划出一个道德的论域,并确立起系统的道德学说的。从这个理论的大背景来看,休谟的道德学说自然就是建立在近代以来的隐性道德问题基础上的,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以解决后者所必然生成的问题为根本旨趣的。就此而论,休谟与康德相比,其道德理论无疑更根本性地切入到了历史的层面(甚至可以说,康德是在历史的外部确立其道德观念的),因为系于权利的隐性道德问题乃是从以现代市民社会为载体的历史层面折射出来的,即这不是一个纯然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根本性的历史问题。这一点,对于进一步理解马克思的道德思想,意义是尤为显著的。原因在于,马克思对于道德问题的把握,实际也是在历史层面,从检视市民社会中的矛盾人手的。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这样说道:“在政治国家真正形成的地方,人不仅在思想中,在意识中,而且在现实中,在生活中,都过着双重的生活——天国的生活和尘世的生活。前一种是政治共同体中的生活,在这个共同体中,人把自己看做社会存在物;后一种是市民社会中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人作为私人进行活动,把他人看做工具,把自己降为工具,并成为异己力量的玩物。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的关系,正像天国对尘世的关系一样,也是唯灵论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也处于同样的对立之中,它用以克服后者的方式也同宗教克服尘世局限性的方式相同,即它同样不得不重新承认市民社会,恢复市民社会,服从市民社会的统治。”
  ……
展开
目录
导论 作为马克思哲学根本开展向度的政治哲学
第一部分 政治哲学问题域与马克思的再解读
第一章 马克思哲学的道德基础与政治哲学奠基
一、马克思对康德道德观的批判
二、马克思道德理论的个人向度
三、马克思道德理论的社会向度
第二章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政治哲学向度
一、实践唯物主义的解蔽与再遮蔽
二、从费尔巴哈批判到市民社会问题域
三、人类社会与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政治哲学意义

第二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的内在会通
一、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以自然为共同起点
二、市民社会概念将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融聚为一体
三、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全部奥秘在于唯物主义历史观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兼容的三个向度
一、非实证的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不隔阂
二、历史必然性告诫并未消解正义
三、正义研究务必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五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两种逻辑
一、市民社会通达历史唯物主义
二、市民社会开引政治哲学
三、两种逻辑的分与合

第三部分 政治经济学视域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
第六章 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政治哲学意蕴
一、自然需要与权利话语
二、社会需要与普遍价值
三、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与超越性政治
第七章 《资本论》与正义
一、从抽象到具体:方法论叙事与正义奠基。
二、基于平等的正义:《资本论》的根本思想逻辑
三、历史唯物主义:正义的深层理论视域

第四部分 思想史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
第八章 施特劳斯、罗尔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谱系及其关系
一、施特劳斯:政治哲学的一般规定性与特殊规定性
二、罗尔斯:政治哲学的下降路线与程序主义政治
三、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现实性与超越性
第九章 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自然与自由
一、从自然到自由:霍布斯与洛克的启示
二、自然的奠基与自由的优先性:马克思的再创造
三、从自然的人到社会的人:马克思自由概念的革命性转向
第十章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传统及其历史推演
一、自由主义界域之外的马克思政治哲学
二、列宁与政治行动主义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政治形而上学

第五部分 自由主义视域之外的马克思正义观
第十一章 自由主义批判与马克思的正义观
一、谁之“正义”:一个学术史的前提追问
二、正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种可能性的解释
三、“改变世界”与马克思的正义思想
第十二章 马克思正义观的内涵与层次
一、个人所有权及其许可
二、分配正义的可能性论域
三、人的自我实现与超越性的正义
第十三章 马克思正义观实现的四个转向
一、从补救性价值的正义到革命的正义
二、从道德正义到历史正义
三、从法权正义到制度正义
四、从分配正义到生产正义
第十四章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与正义理论的当代重构
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重构正义理论的尝试
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何种意义上重构了正义理论

第六部分 马克思政治哲学与中国
第十五章 中国化范式与重写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史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去中国化”及其原因
二、以中国化为范式重写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史的可能性
三、以中国化为范式重写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史的基本进路
第十六章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当代中国意义
一、马克思与人类社会正义:一个前提性问题的厘定
二、人类社会正义容纳个体性价值:当代中国意义之一
三、人类社会正义展现社会性价值:当代中国意义之二
四、人类社会正义昭显精神性价值:当代中国意义之三
第十七章 当前中国公正问题的三个维度
一、公正的权利维度
二、公正的平等维度
三、公正的道德维度
第十八章 马克思政治哲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
二、自由与解放
三、公平与正义
四、平等与民主

第七部分 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方法与基础理论问题
第十九章 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历史主义方法
一、分析哲学的方法及其理论困境
二、历史主义方法与总体性
三、历史主义方法与思想史视域
第二十章 推进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三个基础理论问题
一、事实与规范的关系问题
二、市民社会问题
三、辩证法问题
附录 中外学术史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