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永远坚守远大的理想
孟子曰:“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为了追求“道”,虽然前面有千万人我也要去。徐特立老人也曾经说过:“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而一个人一旦没有了理想,就会像大海里漂泊的小船失去方向。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理想不仅要有,而且要远大,还要能坚守。
《中国共产党章程》(简称《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是站在全人类幸福与发展的角度的崇高理想,同样也是共产党人的伟大之处,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将这种远大理想铭记于心,才能在这种理想的带领下走向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境界。
丢掉最高理想,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唯一道路。中国共产党人要把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和追求,对人民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化作为党在现阶段的任务而奋斗的实际行动,脚踏实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这是今天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具体体现。
时代在不断变化,但是理想信念不能变。只有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大是大非上把握住原则,每一个党员都把共产党的伟大理想信念当作自己的坚守,才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里,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
老一辈的共产党人把解放全中国作为理想信念,在敌众我寡的情形下,用星星之火燃遍了整个中国,这就是坚守的力量,这同样是伟大理想的力量。没有这种对于理想的坚守,就没有共产党人取得的成就。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永远都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生命动力、力量源泉、精神支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丧失。
“有梦想就有力量。”坚守理想,一直是共产党人披荆斩棘的利器,也是党的优良传统,我们不仅要把这种可贵的精神继承下来,还要传递下去,在现今社会,这种精神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理想信念,共产主义是周恩来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他用一生的时间坚守这个理想信念,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没有动摇过。
“五四”运动后期,青年周恩来在狱中带头组织因为参加爱国运动而被捕的狱友,系统地讲授马克思学说;白色恐怖时期危机四伏,周恩来仍坚守共产主义,坚持斗争,毫不畏惧生死;西安事变、长征等时期,周恩来都经历过极为艰难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极为复杂的危险局面,在任何艰苦的情况下,周恩来都一如既往地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周恩来还让人取来《国际歌》的唱片,低声吟唱着,并对邓颖超说:“我坚信全世界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
周恩来对于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党员干部要从思想到行动上真正学习周恩来对理想的追求与坚守,在新的时代面对新的形势时,坚守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确立的伟大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党员干部要有崇高的理想,并且还要有坚守理想的信心和勇气,实现共产主义是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任何一个党员干部都不能掉以轻心,唯有把这种理想当作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和一生奋斗的目标,才能为党和国家作出贡献。每一个党员都作出贡献,汇集起来便能够极大地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信念不灭,就能创造奇迹
唐代诗人王勃站在滕王阁上,想起自己坎坷的境遇,吟出了这样的诗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股豪情蓬勃而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像王勃这样“不坠青云之志”,才会到达实现信念的时刻。
明朝时,倭寇袭扰沿海一带,明军抵抗无力,一时间民不聊生,戚继光凭海远眺,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他被派遣镇守山东沿海时,才25岁,手下的兵根本不信服这个年轻人,他说话也没有人听,很多时候都是懒洋洋地应一句。戚继光第一次带兵打倭寇,刚刚喊出冲锋的命令,就发现身边的士兵全都跑了,自己险些被倭寇砍伤。于是,戚继光决定对部队进行改革。
戚继光开始组织士兵训练,制定了严苛的训练计划,不服从或者掉队者直接赶出军营,完成优秀的则给以奖赏;戚继光又改进作战阵型、改进兵器。再一次与倭寇交战时,明军无人逃跑,将倭寇打退,倭寇心中不解:明朝的官兵什么时候这么强硬了?
戚继光带领着他的戚家军,在沿海一带与倭寇打了无数仗,连连将其挫败,他的戚家军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倭寇,还沿海太平盛世。由此可看出,戚继光坚定的意志信念是击退倭寇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上绝处逢生建造革命根据地,为的是红旗不倒;红军克服艰难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为的是千百万人翻身作主……中国共产党在种种绝境下所展现出来的惊人毅力无一不体现了共产党人一直就有的对信念的坚持。这种宝贵的精神一路支持着中国共产党走过近百年的艰辛岁月,共产党人造福人民的信念始终不灭,始终坚持着,从未放弃,所以中国共产党也就一直创造着奇迹,而且很多奇迹都让人惊叹,这实际上都源自于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咬牙坚持。
现今的党员干部不能忘却这种信念的力量,没有它,在将来的道路上就会意志消沉、寸步难行。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特别是在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和生死考验的紧急关头舍生忘死、挺身而出,这都是崇高理想信念的激励。因此,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精神家园的灵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如果发生了动摇,就会改变前进方向、丧失精神动力。
苏东坡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是科学的理想信念,所以必须时刻铭记于心。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坚强意志。
正如邓小平所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坚定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有了这个信仰,共产党人就有一种浩然正气,就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使命自觉。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这个选择完全是义务的,在担任大亮山林场义务承包人的20多年间,杨善洲接受的唯一报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补助。1996年,随着物价上涨,林场将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2009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杨善洲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杨善洲却将其中的10万元捐给了保山一中,6万元捐给了林场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设。
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植被茂盛,到处鸟语花香,溪流四季不断……杨善洲说:“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事实证明,党员干部只要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有了前进方向,就有了自觉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党员干部应该怀着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相信共产党员能够克服一切困难,相信共产党终将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更加幸福的彼岸。
党员干部是具有远大理想、高尚品格和坚强毅力的人,坚定不移地服从和服务于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总的目标,对党和国家的建设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