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0日上午,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城建部门工作人员在一名主管副县长的带领下,前往拆迁户钟家进行房屋拆迁动员工作。期间,工作人员与钟家发生争执,致使拆迁户钟家大伯叶忠诚、母亲罗志凤、二女儿钟如琴三人被烧成重伤,叶忠诚于18日凌晨因抢救无效死亡。
“又一起拆迁自焚事件!”媒体一开始就为宜黄事件贴上了标签。疑似“自焚”的高清晰照片,不仅让媒体找到了兴奋点,也让网民群情激愤,从而造成了网络轰动。更具戏剧性的是,随后的一个星期,围绕着拆迁事件的善后处理,宜黄县政府与钟家进行了反复博弈,共同演绎了“机场截访事件”“抢尸事件”等场景,伴随其中的微博“现场直播”,事件进一步发酵,全国几乎所有重要媒体都参与报道、讨论。几乎所有的媒体、网民一边倒地指责宜黄县政府,认为政府的“强拆”要为钟家的“自焚”负责。
迫于舆论压力,抚州市委在9月17日晚对8名宜黄事件相关责任人做出处理,其中,宜黄县委书记、县长被立案调查,率队拆迁的副县长被免职。
至此,一些媒体开始相信宜黄事件正在“走向正确方向”,这其中包括对拆迁制度、官员问责制、信访制度的反思,也包括对公民社会、网络维权的期待,甚至还上升到了“文明的救赎”。但此后,天涯社区“天涯杂谈”等论坛持续出现了明显是宜黄当地官员及事件参与者发的帖子,对钟家和媒体所说的事件“真相”进行了反驳。10月12日,化名“慧昌”的一名宜黄当地官员投书财新网,为宜黄事件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辩护。一石激起千层浪,慧昌这一题为《透视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的文章,被普遍以“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为题进行报道,全国媒体进行了新一轮的批判、讨论。一些媒体似乎开始担心,“宜黄事件该如何收场”?出于对官员问责制度的怀疑,甚至想到了对地方政府进行违宪调查的补救办法,因此断定“现在谈收场还为时过早”。雅虎10月12日所做的网络调查似乎也证明,网民并不愿意宜黄事件就此收场,1700多名参与投票的网友中,94%的网民认为宜黄事件不能就此收场。
不过,无论媒体是否愿意,也无论网民是否认可,钟家在接受抚州市的谈判要求后,宜黄事件基本上还是收了场。宜黄县相关责任人在9月17日晚受到处理,钟家与抚州市政府在9月18日已基本上达成了默契,再无抗争行动,媒体讨论也基本停止。事实上,网民关注度也急剧下降,与腾讯网9月13日和19日的几万、十几万网民参与的网络调查情况比起来,雅虎10月12日只有1000多人参与网络调查,很能说明问题。
严格说起来,宜黄事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钉子户”抗争事件。从“自焚”到网络轰动,从机场截堵到“抢尸”事件,及至后来媒体对“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大批判,与其说是“钉子户”在抗争,还不如说是媒介在动员。不过,这恰恰表明宜黄事件所具有的某种象征意义,其发展过程基本上反映了“钉子户”的日常抵抗和个体抗争是如何由网络群体性事件转化成为专业社会运动的。
……
展开
——著名社会学学者贺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