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邓小平岁月:全彩插图珍藏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337686
  • 作      者:
    宋毅军著
  • 出 版 社 :
    现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第一手史料、大量珍贵图片,
  真实还原邓小平传奇的人生岁月
  以及20世纪中国波谲云诡的历史风云和政坛变幻
  精神段落:
  1974年年底,毛泽东同周恩来、王洪文面商全国四届人大各项方案时,又一次地批评了王洪文,并当着他的面高度评价邓小平:“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比你强。”毛泽东关切地告诉周恩来:“你身体不好,四届人大以后,你安心养病吧。国务院的工作可以让小平同志来顶。”
  毛泽东内心非常矛盾:他知道邓小平具有治国安邦的才干,周恩来重病在身,此时更需要倚重邓小平,这是“四人帮”等远不能及的。他支持邓小平搞整顿,抓生产,却难以容忍邓小平否定由他亲自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他心理的天平难以平衡。
  毛泽东本意仍然希望在“文革”问题上能够统一认识,来个“三七开”。对邓小平还是希望他“改正”对“文革”的否定态度。于是,他提出由邓小平主持做一个决议,肯定“文革”的成绩。然而,邓小平并没有“悔过”之意,他委婉地说:“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所以,由自己来写这个决议是不适宜的。”可想而知,邓小平的强硬态度加剧了毛泽东对他的不满。
  女记者注视着邓小平讲:“据说,毛主席经常抱怨你不太听他的话,不喜欢你,这是否是真的?”邓小平微微一笑,他知道,这些“小道消息”都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用大字报的形式公布于众的,那时,是作为他的“罪状”开列出的。
  美国前国卿基辛格后来讲,即使邓小平1974年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时,我还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当基辛格和邓小平一起吃过晚饭以后,看法就发生了变化,“邓处理事情的果断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洞察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针对当时一些干部不执行上级指示,不服从上级命令,不遵守纪律的事情,邓小平态度十分坚决:对这种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要他先执行命令,先走了再说。有意见可以提,可以保留。对不执行命令,不走的,赶!有的开除军籍,有的降级,要执行纪律。如果军队连这一条都办不到,还叫什么军队!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宋毅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研究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原副巡视员。
主要从事邓小平等革命家军事思想和实践研究工作。著有《邓小平的三落三起》《邓小平之路》《邓小平与抗日战争》《毛泽东与彭德怀》。撰写《中共党史人物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丛书中的《邓小平》。担任电视文献片《邓小平的军事生涯》的总撰稿。

展开
内容介绍

邓小平,当之无愧的一代伟人。作为革命家,他舍生忘死,有解天下苍生于倒悬舍我其谁的气魄;作为政治家,他有着敏锐而深刻的政治洞察力,做事干练果敢、心理素质坚韧而沉稳,坚持原则性而又不乏灵活性。正是如此,他才能够经受住战火洗礼、国内外及党内各种政治斗争,历经三落三起的跌宕沉浮,赢来属于自己的时代,将中国的航船驶向辉煌。
《邓小平岁月(全彩插图珍藏本)》运用第一手权威史料和大量珍贵图片资料,真实还原了邓小平传奇的人生岁月以及20世纪中国波谲云诡的历史风云和政坛变幻,带给读者与众不同的阅读感受。

展开
精彩书摘

“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将军楼”里的“囚徒”
1980年8月21日、23日,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说:
“毛主席说我不听他的话是有过的。但也不是只指我一个人,对其他领导人也有这样的情况。”
两个月后,他又回忆说:
“毛泽东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也不是想把所有老干部都整倒。虽然谁不听他的话,他就想整一下,但是整到什么程度,他还是有考虑的。有些是林彪、“四人帮”已经造成既成事实,有些是背着他干的。”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时,又回忆了十多年前的情景:
“结果一九六六年开始搞‘文化大革命’,搞了十年,这是一场大灾难。当时很多老干部受迫害,包括我在内。我是刘少奇之后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刘少奇是‘统帅’,我是‘副统帅’。这十年中,许多怪东西都出来了。”
邓小平的第二次“落”是在1966年,这一年他62岁。表面原因是他和其他中央领导一样对“文革”不理解,因而在行动上表现为和刘少奇等迅速派出工作组制止北京混乱直至部分地区动乱的局势。其实更深刻的原因是毛泽东已经感到,居于第一线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及邓小平,在工作思路上已产生了与自己难以化解的严重分歧。
1966年5月是个不寻常的月份。全国各地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古老的北京,更显得黑云压城城欲摧。
毛泽东判断“一大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代表人物”,“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因此必须批判、清洗这些人。林彪则于5月18日做了杀气腾腾、大讲政变历史的“五·一八”讲话。会议决定设立以陈伯达为组长,江青、张春桥等为副组长,康生为顾问,姚文元等为委员的中央文革小组。这个“小组”实权相当大,实际上不受中央政治局约束,成员虽几经变动,但它却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指挥部。谁也没有料到,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的“文革”十年动乱就这样开始了。
面对危机四伏的紧张局势,在中央第一线主持工作的刘少奇及邓小平心急如焚,他们去杭州当面请示毛泽东之后,回到北京及时派出工作组稳定混乱局势。陈伯达等从中阻挠,邓小平坚决表示:“撤工作组我不赞成。”然而,毛泽东回到北京以后,听了江青等人诬告,指责工作组。刘少奇、邓小平只好违心地做检讨。
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这份文字不长却多处修改的大字报,炮打气势磅礴,好恶态度鲜明。它从6月初以来发生的事情谈起:
“……在50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
这张大字报虽然未指出姓名,但指控的问题严重得足以置人以绝境。
同年10月,金秋季节的北京已是秋高气爽,然而,炮打刘少奇、邓小平的气温却居高不下。中共中央又召开工作会议,着重指责刘少奇、邓小平提出了“压制群众、打击革命积极分子的错误路线”。
毛泽东气恼地说:“邓小平什么事都不找我,几年不找我。”然后,语调一转,不无幽默地说:“他这个人耳朵聋,听不见,开会坐得离我很远,对我是敬鬼神而远之。”毛泽东、邓小平之间工作关系上的疏远,思想认识上的隔膜,表现在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见解上。
邓小平是批判对象,自然出席了会议。他在检讨时直言不讳:“毛主席的一张大字报,就是炮轰的刘少奇同志和我两人司令部。”随后又添加了一些违心之语。
毛泽东双眉舒展,他对邓小平的检讨表示满意,提议邓在“补过自新”之后,加几句积极振奋的话。几天后,他批评把对刘少奇、邓小平的大字报贴到大街上“不好”,提出要“允许刘、邓革命”。
可是,林彪一伙却不依不饶,企图置刘少奇、邓小平于死地。在这次会上,林彪拖着惯有的长音煞有介事地说:“这次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错误路线主要是刘、邓发起的。”曾是邓小平老部下的谢富治也在会上居心叵测地说:“邓小平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30年‘一贯正确’的形象,在党内有很大的影响(当然他过去做了许多工作)。这次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阻力所以如此大,同这种影响不无关系。”

展开
目录

开篇:“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1
第一章广安有志少年/3
一、平凡的童年/4
二、远赴法国勤工俭学/7
三、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5
四、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19
第二章职业革命家/23
一、见证“八七会议”/24
二、战斗在秘密战线/27
第三章走上军事舞台的军人/35
一、到南宁从事统战工作/36
二、赴百色发动武装起义/37
三、在中央革命根据地/44
第四章跟随长征两万五/49
一、见证遵义会议/50
二、跟随万里长征/52
三、南下关中平原/56
第五章浴血奋战在太行/63
一、誓师东征出太行/64
二、率部鏖战下冀南/66
三、双管齐下打虎狼/68
四、百团大战展神威/72
第六章巍然屹立在太行/75
一、建立太行根据地/76
二、巩固太行根据地/79
三、发展太行根据地/82
四、敌进我进向豫西/87
第七章上党平汉鏖战急/91
一、急返太行赴上党/92
二、身临前线战平汉/97
三、逐鹿中原捷报传/102
第八章千里跃进大别山/111
一、强渡黄河激战鲁西南/112
二、运筹帷幄挺进大别山/113
三、义无返顾跃进大别山/119
第九章红旗漫卷大别山/125
一、战略展开刘邓分兵/126
二、战胜艰险立足生根/128
三、整军经武豫西备战/134
第十章临机统筹战淮海/141
一、围师勿阙攻占要点/142
二、深谋远虑先打黄维/150
三、破釜沉舟殊死相搏/154
第十一章挥师百万过大江/157
一、神机妙算谋划纲要/158
二、节如发机横渡长江/170
三、军政兼施解放上海/175
第十二章悉心主政大西南/179
一、剿匪反霸固边疆/180
二、恢复生产为人民/186
三、进藏大军奏凯歌/191
四、狠抓党风廉政建设/201
第十三章奉调赴京担重任/207
一、全局在胸确立方针/208
二、党性坚强反对高饶分裂/212
三、忘我工作筹备八大/213
四、坚持原则七赴莫斯科/221
第十四章痛苦的“三落三起”/233
一、“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者”——邓小平的第一次政治磨难/234
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将军楼”里的“囚徒”/238
三、“党内最大的不肯悔改的走资派”——第三次被“打倒”与艰难的复出/244
第十五章拼尽白首挽狂澜/257
一、大刀阔斧拨乱反正/258
二、科学评价毛泽东/265
第十六章老骥伏枥创辉煌/281
一、百废待兴,首抓科教/282
二、总设计师强国富民新构想/291
三、百万大裁军/308
第十七章“一国两制”昭青史/315
一、“一国两制”的天才构想/316
二、邓小平与香港的不解之缘/318
三、四十八年的耐心等待/320
四、“钢铁公司”与“铁娘子”的高峰对决/323
五、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与香港基本法的制定/326
六、香港回归百年夙愿/32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