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死要面子活受罪
失败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因此,决不能失败;
丢面子的事,我可不去做;
我的人生信条: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用“面子”换“面包”,打死我也做不到;
……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面子顾,两者皆可抛。”这是对爱面子者的无情揭露。爱面子的人为了面子性命都可以不要的心态,其实一点都不夸张。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关键就在“死”字上,画龙点睛地道出了面子在一些人心中的重要性。有些人真的做到了宁可牺牲一切,也要保住面子的地步。比如,泰国“蛇王”博利恩让:
2004年3月19日,有着“世界蛇王”之称的博利恩让像以往一样,在位于泰国首都曼谷的住所内进行耍蛇表演。
表演开始,博利恩让将一条条令人毛骨悚然的眼镜蛇从竹筒里倒出来,但有一条蛇却不听博利恩让的命令,躲在竹筒里不出来。博利恩让表演耍蛇多年,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他不想在众目睽睽之下丢面子,便驱赶那条蛇出来。那条蛇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在博利恩让的反复“威逼”下不得不出来了。
博利恩让继续指挥眼镜蛇表演,突然,那条不听话的蛇实施了“报复”,在博利恩让的胳膊上猛咬一口,然后迅速逃离。博利恩让的胳膊上留下深深的牙印,鲜血立即涌出。
观众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有些人发出了惊叫声。蛇毒可不是闹着玩的,很多人劝说博利恩让立即停止表演,赶紧去医院治疗。博利恩让感觉胳膊剧痛,他的脸上既痛苦又尴尬,额头上的汗珠不断滚落。但他却谢绝了大家的好意,强装出什么事也没有的样子,继续表演。
观众们发现,博利恩让原本从容、利落的动作逐渐开始变得迟缓、凌乱,全身大汗淋漓。家人实在看不下去了,都劝他停止表演,赶紧接受治疗。此时,已经感觉头晕目眩、呼吸困难的博利恩让仍然强撑着,吃力地说:“没事的,我的表演从未出现过差错,这一次虽然有点小状况,但不会影响我的。”
接下来,博利恩让的情况越来越糟,他已经坐不住了,眼神恍惚,但他依然坚持不肯中断表演。观众面面相觑,交头接耳,最终大家心照不宣地纷纷离开,好让博利恩让保住面子,抓紧时间治疗。
观众刚离开,博利恩让便昏倒在地,家人连忙把他送往最近的医院。可是,还没等到达医院,博利恩让的心脏便停止了跳动。就这样,年仅32岁的一代“蛇王”,就因为自己过于爱面子而命丧蛇口。他的一切荣誉和称号,都随着他生命的终结成了过眼烟云。
博利恩让顾及颜面,为保全“蛇王”从无失误的名声,耽搁了宝贵的救命时间。诚然,名誉的得来十分不易,因此才被誉为人的第二生命。但是,第二生命永不能与第一生命相提并论!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留住生命,才有机会创造更辉煌的名誉,也才有机会赢得未来。
心理学上将这种为了面子什么都能抛下的心态总结为“过度理由效应”。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情合理,便总是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适的理由。在找理由时,又总是会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而面子就是最表面的可以驱动人的原因。
博利恩让为什么要冒风险去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除了想超越自我以外,更重要的是为自己赢得荣誉。他为什么在受伤后依然坚持表演?驱动他的原因就是为了保住面子。最终也因为要保住面子这个唯一的理由让他丢了性命。
下面,我们来具体阐述一下社会上死要面子的人的两种状态:
现象一:打肿脸充胖子
生活本来不宽裕,自己花钱都要算计着来;但请客吃饭却要专门到大饭店,还出手阔绰地点了一桌子美味佳肴。看着几乎没吃多少便被倒掉的饭菜,就算再心疼也要装作满不在乎。结账时,明明心都在颤抖;看着自己大把的钞票不见了,嘴里却说“这顿饭真不贵啊,下次还请你们再来吃他们这里的特色菜”。之所以这么违心地说话做事,向别人摆阔,就是为了给自己长面子。
这就叫打肿脸充胖子。为了让自己在别人面前有面子,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自己的身价向上提。40万元的车比20万元的车开着有面子;200平方米的房子就是比100平方米的房子住着有范儿;要去旅游就出国,在国内只会被人笑话……别人忙着努力奋斗为自己赢得未来,你却忙着为自己赢得面子。一番较劲过后,恐怕留给自己的将是昏暗的生活状态。
现象二:为了面子,死扛到底
面子这个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时刻左右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及行为举止。当涉及尊严时,面子必须维护,不能让别人对自己的尊严肆意践踏。但是,当保住面子只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或者是争一口不必要的气,这样的面子还有必要维护吗?
德国著名球星埃芬博格是足坛不可多得的将才,球技精湛,霸气十足。但是,他恃才放旷,常因自己出格的言行招致非议。在1994年的世界杯上,埃芬博格因为向韩国球迷竖中指,被主帅福格茨开除出国家队。四年后,里贝克接掌德国队教鞭,重招埃芬博格入队,但埃芬博格为了面子,说什么也不肯归队,还对媒体声称自己不会再加入国家队,永不反悔。
2002年世界杯,作为当时德国最大牌球星的埃芬博格依然拒绝为国出战。德国队获得亚军。几年后,埃芬博格亲口承认,如果自己在2002年代表德国队出征的话,德国队有很大机会战胜巴西夺取冠军,为此他感到很后悔。
埃芬博格不仅没有为自己曾经的错误行为感到羞愧,反倒认为主帅福格茨惩罚他,损伤了他的面子,甚至拒绝为国出战。虽然后来他有悔意,但一切都晚了。为了虚无的面子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样的人即便再有才华也不会被人们铭记。这也是有着绝顶才华的埃芬博格在球迷心中地位不高的原因。
好好观察我们周围,是不是也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面子,不顾他人的好心相劝,也不顾他人给铺设的台阶,只顾为了面子置气,最终后悔莫及!
人生面面观:
不可否认,面子在某种程度上关系着一个人的尊严,但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地死要面子,就背离了尊严的真实含义。变成了人生的负累,生活只会变得越来越糟。
6?抛不开面子,只能做奴隶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面子比命重,万万不能丢;
宁可什么都不要了,也要赌一口气;
面子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呢?这一辈子不就活个面子嘛!
……
面子仿佛是一种规则,世间所有人都离不开面子。大人物重视面子,老百姓也重视面子。面子用好了,会成为人生前行的助推器;但如果过于在意面子,就会被面子所累,成为被面子束缚的奴隶。
很多人之所以会被面子所累,是因为他们的面子薄得像一层纸,一旦被捅破,在社会上就没法混了。比如:
请客吃饭,席前,谁坐主位,谁坐次位,要看面子。相互间推推让让,最终坐在主位的人表面上觉得特不好意思,嘴上一直说自己资格不够,心里却美得很。桌上美味佳肴俱全,主人却连说“招待不周”;而客人对着不合胃口的菜品,则是满脸带笑、频频举杯,大夸“好吃,好吃”。
席间,能说什么与不能说什么,该说什么与不该说什么,都要经过一番细细的思量,决不能伤了别人的面子。如果不小心伤了别人的面子,就犹如遭受了晴天霹雳一般,赶紧补救。若是看到别人神情有所缓和,心中便如释重负;若对方始终面色不悦,心中就压抑不堪,迫切希望对方能原谅自己。
这种太爱面子的人,往往会被别人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所牵绊,害怕得罪别人,也害怕自己因此失去面子。
心理学上将过度重视面子而无视真实自我的心态称为“擂鼓心理”,即面子这个鼓可以捶得震天响,但人的内心却是空壳一般,已经完全失去了自己,自己活着就是为了面子。
现象一:时时刻刻注意“面子问题”
有些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得讲究面子:
参加朋友的聚会,必须买新衣服,时髦、有风度、有气质;
家里摆着很大的书架,里边摆满书,但平时从来不会看一眼,可一旦有人来了,就马上拿出来装模作样地看几眼;
请朋友到家里吃饭,不管自己挣多少钱,也得大方一点儿、客气一点儿、潇洒一点儿;
去参加同学会,拼命地显摆自己仅有的一点点强项,生怕别人不知道;
……
这就是面子的比拼。这种比拼不是一时的,也不是一地的,而是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不能比别人落后,凡事都要努力超越他人,让自己成为“面子比赛”的胜利者。只有在面子的比拼中获得胜利,他们才会心情舒畅、充满活力;如果在比拼中败下阵来,就会垂头丧气,愤恨不已。
现象二:自己再辛苦,也不能让脸发烧
沦为面子的奴隶的人,被面子无情地驱使着,即便心力交瘁,也无意解脱,一辈子活在迎合别人、失去自我的虚伪和欺骗中。
达斯汀失业了,没有了经济来源。虽然他连续找了几个月工作,但都因各种原因而未能成功。眼看着存款花光,生活陷入窘迫,朋友劝他申请生活救助金。但达斯汀认为那是最没有本事的人才干的事情,自己决不能干,那太丢人了。他为了节省,每天只吃一顿饭,但在外人面前却装作生活无忧的样子。
爱面子者的一生都被面子牵着鼻子走,做任何事情首先得考虑自己的面子。只要在外面能保住面子,他们不在乎背后的生活多么艰苦。
现象三:透支信用卡撑面子
一些人为了面子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当上了房奴和车奴还觉得不够,又心甘情愿地当上了卡奴。为了满足自己高消费的愿望,为了让自己更有面子,他们的目光停留在了信用卡上。这是一种不用付出就可以有钱花的消费方式,一些人却不顾及自己是否具备还款能力,先花之而后快。新闻报道中,我们也常听到有人因为透支信用卡却无力还款而身陷囹圄。这些人之所以会不顾还款能力就去透支信用卡,无非是因为被面子左右了。
人生面面观:
面子如同双面怪兽,一面相貌狰狞,一面露着虚伪的笑容;面子又像一柄双刃剑,既能保护自己,也能伤害自己。所以,一旦被面子左右,势必会成为面子的奴隶,难以翻身。
7?风光放在脸上,匕首架在颈上
人生得意须尽欢,干吗要掖着藏着;
风光不摆在面上,谁能看得见;
有了本事,就要让别人知道;
不管怎样不如别人,也不能输在面子上;
……
生活中很多人都非常注重表面风光。表面风光,说得具体些,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有了能力后,高调展示自己的生活;另一类是能力不及,但为了面子也要装点门面。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无益的行为。
高调展示自己能力的人,属于大众眼中的“出头鸟”。他们比别人有钱、有能力,生活富足,春风满面,很容易激起人们的忌妒心理。如果不懂得低调,还一味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展露能力,很可能会激怒一些原本就心怀不满的人,使他们做出过激的行为。如果已经比别人优秀,就不要再在别人面前炫耀了。既给自己留后路,也给别人留面子。
一个成功人士开始炫富,说明这个人的头脑不再冷静。他的满足感和享受欲对其人生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人一旦丧失了进取心,贪恋眼前的风光,享受被别人捧得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如同站在悬崖边,随时都可能坠入深渊。
相对于有钱炫耀的人,那些没有钱还要撑脸面的人更加可悲。他们没有什么突出的能力,处在社会底层,但自己却不承认,幻想自己的生活水平还不错,绝不甘心屈居人后。这类人通常性格自卑,怕被别人看不起,宁愿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求外表体面,而实际上甘苦自知。
下面,我们通过三个现象来具体分析这类把风光放在脸上的人:
现象一:赚到钱了,急忙显摆
钱是好东西,谁都喜欢。它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状况,也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还能帮助人们提升脸面。于是,人们都拼命努力想赚大钱。一些人成功了,成了人群中的富者。然而,很多富起来的人首先想到的事情不是如何踏实经营、壮大企业,也不是低调沉稳、回馈社会,而是高调炫富,甚至为富不仁。
世界重量级拳王迈克·泰森在全盛时期一场拳赛就能赚到数千万美元,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赚了近10亿美元。但他并不善于管理财富,而是肆意炫富挥霍。比如,他邀请儿时众多穷朋友到家里开派对,拿出很多钱分发给众多发小;他开的保时捷、法拉利等豪车,随便就赠送给了别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他将老虎当宠物饲养;他还常惹官司上身,经常要付给原告数额巨大的赔偿金。到了2005年,泰森不仅没有了钱财,卖掉了庄园、名车,还欠了4 000多万美元的债务,以致竟然沦落到靠站街挨打为生。
泰森赚到的钱,是绝大多数人这一生都望尘莫及的。然而如此庞大的财富数额,也在泰森肆意的炫耀中如流水一样消失了。
炫耀财富的确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炫耀时,那些不如自己的人鞍前马后地恭维自己,仿佛自己是救世主。但是,这些人可不是真的对你好,他们看重的只是你的钱。你有钱,他们就如同苍蝇一般,赶都赶不走;可当你没钱了,他们就会作鸟兽散,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错了。
记者去调查那些曾经接受过泰森“赏赐”的穷发小,他们有的用泰森给的钱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有的后来竟然平步青云地发展起了自己的事业,但他们却没有一个人在泰森落魄之后出手相助。
现象二:地位高了,腰杆硬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眼中的重要人物,享受那种离开自己地球可能都会停止转动的感觉。一些明智的人在地位提升后,依然保持清醒,看到自己的不足,继续努力。但总有一些人在地位提升后,派头也跟着提升了,变得高傲,不再随和。
蓝洁瑛1984年毕业于无线训练班,是当时最受力捧的新人,星路一片光明。随着名气提升,蓝洁瑛迷糊了,她竟然开始和TVB抗衡,先是不同意TVB提出的五年合同,执意只签两年,又因不肯剪发拍《大香港》,被TVB雪藏。解冻后拍的《六指琴魔》反映欠佳,受捧程度已大不如前。
1986年,她和TVB不合作,又遭雪藏。1988年,再度和TVB合作,连拍7部剧,受到好评。但之后她又不和TVB好好合作,最终被TVB彻底放弃。虽然后来短暂复出,但已是明日黄花。2005年,蓝洁瑛因没有经济来源向法院申请破产。
这就是曾经号称“靓绝五台山”的蓝洁瑛,最终因未能准确定位自己,数度挑战“东家”TVB,终结了自己的大好前途。由此可见,地位提升是好事,但如果自己不能正确对待,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现象三:没钱也得装点脸面
有钱有地位的人,追求风光还情有可原,毕竟他们有实力。最可怜的是那些没钱、没地位、没能力的人,总是不甘寂寞,将自己装扮一番,表面上看起来风风光光才出门。这种风光就是肥皂泡,风一吹就破了。
他们的想法是,越没钱,越不能让人小看。有钱的能买奔驰、宝马,我怎么着也得有辆捷达、现代。别管有没有用,别管家庭生活多拮据,好歹也算是有车一族,这样别人就不会瞧不起咱了!
这是典型的“内在性自卑”。性格本来很自卑,嘴上不承认,脸上也不表现出来,一副趾高气扬、春风得意的样子,但内心却很焦虑。他们最怕别人说自己没本事,因此才会极力隐藏自己真实的一面。
人生面面观:
人生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你的价值也不是靠别人的议论来证明的,而是靠自己实际所做的事情来定义。表面的风光不过是虚幻的表象。如果过于依靠表面来展现自己,就等于在自己的脖颈旁搁上了一柄利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