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47988
  • 作      者:
    任志锋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可借复本:1
收藏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研究》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为研究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阐释了意识形态主导性的“系统一功能”性内涵与“实践——规范”性内涵,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特点、价值、影响因素和发生机理。在此基础上,着力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场域变迁、社会思潮冲击与自身建设问题,力图回答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哪主导”“面临何种挑战”“自身建设如何”等基本问题。然后,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基本经验,以及中外社会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典型模式,提出了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原则、思路和策略。
精彩书摘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研究》:
  理论依据研究。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第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坚持其主导地位的首要依据。对此,大多数学者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角度推导出了其主导地位的合法性,但在阐述过程中存在三种误区,一是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来说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二是由“代表公众利益”来说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三是由“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来说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为避免这些误区,有学者开始通过整体全面地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来说明坚持其主导地位的理论依据,如夏建国教授就通过阐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体现科学性)、现实形态与理想形态的统一(体现实践性)、真实性与超越性的一(体现革命性),指出这些本质属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第二,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此学者大多从一般与特殊两个维度进行了阐述。从一般维度来看,任何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都必须竭力维护和发展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也应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从特殊维度来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第三,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也要求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对此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予以了说明。
  ……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现代人类生存困境与意识形态纷争
(二)当代中国时代境遇与意识形态压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与历史使命
二、研究述评
(一)国外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与主要论题
(二)国内相关研究的主题分布与成果分类
三、研究设计
(一)理论指导
(二)分析方法
(三)结构安排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分析基础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理论依据
(一)意识形态是由社会意识形式构成的思想观念体系
(二)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观念上层建筑
(三)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内涵特点
(一)主导、主导性及意识形态的概念分析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内涵指向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主要特点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价值意涵
(一)国家价值
(二)社会价值
(三)个人价值
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实现的过程及机理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实现的影响因素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实现的发生系统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实现的内在机理

第二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场域变迁问题
一、经济变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二)经济体制市场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三)经济技术信息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二、政治变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影响
(一)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二)公共服务职能的凸显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三)民主法治的管理方式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三、社会变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影响
(一)社会阶层分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二)社会身份转变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四、文化变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影响
(一)文化观念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二)文化战略调整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三)文化生态变革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

第三章 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冲击问题
一、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特点及趋向
(一)基于各自立场的现代性解释
(二)精英与大众并重的对象选择
(三)多样化与立体化的传播方式
二、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社会思潮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
(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四)“新左派”思潮
(五)民粹主义思潮
(六)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三、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影响
(一)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哲学基础
(二)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认同基础
(三)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价值观基础

第四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自身建设问题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主体认识问题
(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真诚、不彻底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信任不足
(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双面人现象”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理论研究问题
(一)学术取向与政治取向的纠葛
(二)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缺弱
(三)理论研究实效性不强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实践策略问题
(一)建设途径有待拓宽
(二)建设方式有待丰富
(三)建设时效有待提升

第五章 社会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历史经验及模式借鉴
一、我国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历史经验
(一)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统驭意识形态工作
(二)用一元指导思想引领多样性社会思潮
(三)用理论创新为社会发展投放动态标准
(四)用思想政治教育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
(五)用先进文化建设彰显意识形态主功能
(六)妥善处理意识形态与经济科技的关系
二、社会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典型模式
(一)文化主导型模式
(二)权力主导型模式
(三)综合制导型模式

第六章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党的领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
(二)意识形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三)继承性和发展性相结合
(四)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顺应时空交错的实践场域
(二)建设国家、社会、个人联动的主体格局
(三)建立“两巩固”“三协调”的目标结构
(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
三、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建设的重点策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