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土豪中国慈善新时代》:
公益慈善就是生活方式!
◇崔永元
我们一直有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公益慈善都是土豪和有钱人干的事儿,以为公益慈善就是好人好事儿;以为公益慈善,就是捐钱捐物;如果你还抱着这样的观念,显然,你已经out了!
我记得2012年我在采访NBA球星加内特的时候,当他知道我在做一个“为孩子加个菜”的公益项目,主动提出要捐款,我们说欢迎,当他说完一个天文数字后,吓了我们一跳,我说不用那么多,捐个5块、50块钱就行,可他说在他们那里,作为一个名星,虽然没有捐款限额,但每个人知道自己应该出多大力;所以我知道了,在美国,如果你不做公益慈善或做得不够,你是不会被人尊重的,甚至会被耻笑的;在那之后,我也发现,美国每年有80%以上的家庭会捐款,其中,每年捐款总额的70%以上,来自个人捐款,而中产阶级及以下收入群体捐款占总额的50-80%,很多美国家庭,每年都会有支持公益慈善的财务计划,为公益慈善捐款,已经变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而在中国,70%以上的捐款来自企业,个人捐款仅占20-30%,对于中国而言,公益慈善,还仅仅只是好人好事。
公益慈善,当然不仅仅是捐款那么简单!有一年,我受邀参访土耳其,因为做公益慈善的习惯,我也特别希望了解土耳其的公益慈善文化,他们带我去了一堵墙,他们介绍说,在墙的一边,很多普通土耳其人会把钱压在石头下面,以供那些生活有困难的人来拿走用;我当时特别好奇地问了一个问题:怎么确认来拿钱的人都会是生活困难的人呢?怎么保证他们只拿他们需要的那部分而不是全部呢?带我们去的当地人一愣,想了想说:真主在看。
按照我的生活经验,我只是问了个很“正常”的问题,从对方的回答里,我分明感受到了公益慈善,可不仅仅是捐钱那么简单,他们已经把公益慈善和信仰结合了,并且和信仰一起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反观我们,是不是经常能见到这样的景象:平常互相倾轧,大难来时,却争相献爱心;平常连父母亲戚都不尽职责,却特别热心于千里之外的失学儿童;一边昧着良心偷税漏税、挣黑心钱,一边举着支票在媒体上大谈特谈企业社会责任,平常满嘴仁义道德,却一肚子男盗女娼……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如此分裂呢!
公益慈善不应是美化自己的化妆面具,它就应该是每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他和我们的工作生活统一融合不分裂;这种生活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关心流浪小动物、不乱扔垃圾、不加塞插队、给老人小孩让座、为外地人指个路、看演出认真听鼓鼓掌、看到好文章点个赞转发下等,努力做个不昧良心、好打交道、不給人添乱的人。
……
展开
——徐永光,希望工程创始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此即谓善念善行,足以自我救赎。
——野夫,作家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有许多指标,但不可否认的是,慈善永远是社会文明最为重要的内容。企业家通过各种慈善事业,让更多的人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毫无疑问,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于建嵘,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
对当代中国财富的品质、对先富起来的群体,人们多有议论,其中并不仅仅因为人性的羡慕嫉妒恨。这些年公益慈善成为热词,证实了中国人有管理运用好财富的能力。传统所说理财正辞为义,聚天下之人不可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无义。真正的财是和义为一体。人生的公益慈善化,庶几近之!
——余世存,学者、作家
录宋代张载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贺新书出版。
——王守常,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
在这里,我们看到那些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浪勇进、长袖善舞的佼佼者们,如何在公益慈善的舞台上塑造着一个个全新的角色,如果把企业做好是他们在实现自己的天赋,那么,把公益做好就是他们在完成自己的修身!
——陈越光,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
当人们信的几乎只剩下金钱,仰的几乎只剩下权力,而财富与权力的偶像又纷纷崩塌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回归意义、重拾梦想的时刻已经来临。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成功与财富更有意义,《告别土豪:中国慈善新时代》这本书中的人物就是在做这样的努力,并成为榜样。
——刘东华,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
中国正无可避免地进入一个幸福的重新定义和生命价值失落的重新寻找并推动公共精神与公共空间重构的时代,企业家无疑是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宋厚亮的采访和被采访者的故事,或许能带给您启迪心灵和把脉时代走向的脉冲。
——何道峰,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会长、基金会中心网理事长
慈善乃至高公德,从企业家升级为慈善家,是中国财富向善的基本标志。厚亮的深度采访,留下了中国慈善新时代的历史见证!
——王振耀,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
慈善更多是一种信仰,源自对地球和众生的爱与责任。公益人士如同传教士,身体力行的传播和倡导,将一粒粒爱的种子播撒到人们的灵魂深处,用爱的力量感召每个人、每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
感恩《告别土豪:中国慈善新时代》书中访谈到的每一位爱的播种者,感恩许许多多为了慈悲付出的善心人士。愿爱在心头,滋润大地;爱在路上,从未放弃……
——加措活佛,慈爱基金发起人
这些人从来就不是土豪。在过去的数十年,他们自我觉醒,在经济领域奋力拼搏,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是中国宝贵的生产力。现在,他们追寻更美生命,转身公益慈善,携其财富、智慧和资源等直接服务社会,帮助人群,令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厚亮集结这本书,记录他们的故事,必将影响和鼓舞更多企业界精英投身公益慈善,有力推动社会建设,善莫大焉。
———邓飞,免费午餐发起人、e农计划发起人
什么叫企业家?企业家就是敢担社会责任的社会精英!中国不缺人,更不缺官,缺的是敢于担当的企业家!但愿《告别土豪:中国慈善新时代》唤起更多人的良知,不当土豪,争当企业家!
——保育钧,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我们每个人都是公益路上的行者一一孙悟空,愿与读者朋友一起衷心地期待《中国慈善新时代》的到来!
——六小龄童,表演艺术家
在《告别土豪:中国慈善新时代》中,从企业家到慈善家、公益家,他们的转型,是内心价值的转型,是生活方式的转型,是生命意义的转型。
——毛大庆,优客工场创始人、原万科高级副总裁
慈善是一项集体主义行动。
——袁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孟子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被孔孟儒学视为君子最高境界的仁,是从恻隐而发端。其实,公益也好,慈善也好,都是君子人格对社会的表达。
——陈浩武,长江证券公司创始人、石门坎教育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作为成功企业家做慈善,不单单是为慈善注入资本、配置资源,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当中起到一个倡导、引领的作用,营造了社会积极、向善的氛围。此书集合了这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中所作出努力的故事,相信他们的故事会激发更多人关注慈善、参与慈善,为社会增添更多正能量!
——杨扬,国际奥委会委员、奥运冠军
长期被物质和使命拘押,中国人的生命大多陷于昏暗的收缩点。敬畏天赋、天性和灵性的慈善,是生命的救赎。这是本书传递的慈善新时代。
——王育琨,管理专家
“富而好礼”,孔子如此激励一代自由商人子贡,以财富建设文明。此为两千年来中国企业家之大传统。本书记录了当代最活跃的企业家,如何由求富而好礼。这已开启了中国企业家的文化自觉时代。
——姚中秋(秋风),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做慈善不仅仅是大把地往外撒钱,它首先是表达一种人生态度,实现一种精神境界;做慈善,是一种付出,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在任何领域都难以企及的心理满足,读这本书,相信你会对慈善有全新的认识。
——解玺璋,著名学者、作家
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1936年8月23日《这也是生活》。
——周令飞,鲁迅之孙
如果慈善仅仅是出自一种伦理责任,甚至一种功利的装潢动机,而不是一种发乎于心的情感需求,那么,慈善恐怕还只是这个时代财富欲望的另外一类演出。在厚亮的这本书中,你将会看到,财富正在努力修复我们这个族群在过去几十年中遭到严重侵蚀的基本情感。而我以为,这种情感乃是一个健康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袁剑,知名独立学者、《奇迹的黄昏》作者
中国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群体参与到扶助弱势群体的大军之中。
——孙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院长
从富人到慈善家,慷慨的不是钱,而是心;慈善家不仅仅是捐出财富,而且是净化自己的心灵。愿中国的慈善家越来越多。
——周志兴,共识网总裁
除了金钱,更想看到富人以他们的影响力和专业能力建设公益的新规则、新理念和新疆域。
——何力,界面新闻网联合创始人
公益慈善,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积极向上的重要指标,是社会大多数人的自觉行为,它需要身体力行的引领者,作者笔下的企业家,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公益标杆。
——杨锦麟,媒体人
前些年有本书叫《大狗》,在富人阶层颇为流行——他们似乎也颇为自豪自己能被称为“大狗”,这至少说明在进化方面他们的确有一些“优势”——哪怕这些“优势”是来源于动物本能。但我相信他们绝不仅仅满足于“大狗”,因为人之所以为人,不是因为动物本能,而是因为更多的东西:人会思考意义、思考人生、思考什么是“性命、生命、使命”——这些所谓“哲学”的东西。所以你可以说今天是最坏的时代,因为释放人性的时候,首先释放的是“动物性”——在“动物性”都无法保障的年代,何来人性?但你又可以说今天是很好的时代,因为人性的释放,最终会超过动物性,形成人性的升华。所有的艺术、哲学、还有这本书所说的“慈善”,都是“人性的升华”。我们终将告别动物时代,去拥抱人性的升华。
——曲向东,前央视主持人、玄奘之路系列文化活动发起人
公益就像是一束光,它在照亮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温暖了彼此。我觉得在从事公益之后,内心会充满了更多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对于现代人来说,恐怕是一个消耗品。在《告别土豪:中国慈善新时代》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企业家尤其如此。
——陈伟鸿,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如何面对财富是个老话题,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不少智慧箴言,但今天中国财富人物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散财时,则意味着一个公益新时代的开启。
——南香红,著名媒体人
企业家变成慈善家,是一种福音。企业家不是财富的占有者,只是财富的管家。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如果一个企业家理解不了这些箴言,那些成堆的财富就会变成企业家的坟墓。
——苏小和,诗人、财经作家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诞生了一批富豪,这本书告诉大家的不是怎么挣钱,而是如何更有意义的花钱。财富的最后归宿是什么?我认为是回归社会。
——李志刚,财经作家、《创京东》作者
安德鲁。卡内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他将自己从钢铁业中赚到的巨额财富用于慈善事业。这句话也激励着全球的超级富豪投身公益事业。如今,火炬传来,中国的新富阶层开始加入这个群体。宋厚亮的这本书记录的就是这个过程。
——李翔,财经作家
宋厚亮的著作,回应了这个时代转型的重大命题,一批在野蛮生长中先富起来的中国人,如何实现自己的升华?如何用财富为这个时代和同胞创造更大的价值,承担更大的的责任?
——郭宇宽,著名媒体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