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的平均人口置换水平大幅下降。之后德国政府为增加人口数量开始提供各种教育补贴,还鼓励月嫂等育儿产业的发展,并大幅度提高对教育经费的投入。然而由于德国托儿设施极度缺乏、政府又缩短了育儿补贴支付区间,加之长期持续的经济不景气所产生的社会动荡等,德国的出生率再次下降。2000年,德国的总和生育率跌至低谷,新生儿出生数量仅为70万人。至今德国政府仍在苦苦摸索刺激总和生育率提高的措施。
6.意大利
意大利在法西斯独裁统治时期采取了奖励生育的政策,法西斯独裁统治结束后,意大利政府认为生育是个人自己的选择,从尊重个人意见的角度考虑,在生育方面意大利政府未采取特别的措施。然而,意大利的出生率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大幅下降,进人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成为全球少子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995年,意大利的总和生育率降至1.18,甚至低于同期的日本。之后生育率缓慢回升,2006年提高至1.32,基本与日本保持在同一水平。意大利的少子化情况和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国内人口出生率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经济发达的北部地区人13密集,总和生育率相对较高;而工业基础薄弱的南部地区人口稀疏,总和生育率相对低下。
虽然意大利政府采取了多项鼓励生育的政策,然而意大利的总和生育率还是未能得到迅速提高。最近10多年来意大利的总和生育率稍有稳定及好转趋势,意大利政府的奖励生育政策开始渐显成效,总和生育率在2006年基本与日本持平。但是,意大利的总和生育率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2011年,意大利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0%,预测到2060年将上升到30%,也就是说每三个意大利人中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因此,如果不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革,到2050年,意大利将成为全球首个领取养老金的人口数超过工作缴费人数的国家。
7.荷兰
荷兰从20世纪70~80年代起总和生育率开始大幅下降,1995年降至历史最低水平1.53。因此,荷兰政府为了促进总和生育率提高,尝试着推出很多社会改革措施。同北欧一样,荷兰也从法律上给予非婚生子与婚生子同样的法律地位,这也使荷兰的少子化对策广为人知。具体来讲,该对策是认可了一种被称为“登记搭档”的制度,即认可养子制度以及同性领养子女制度。另外,荷兰是世界上较早导入工作分摊制和同工同酬制的国家,即使是做兼职也可获得与全职劳动者同样的社会地位和权利。这种制度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增加了人们在家中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极大地促进了总和生育率的提高。另外,在荷兰,无论国籍,子女未满18岁的家庭在税制上都可以享受优遇政策且有权选择各种育儿补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