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水体中铅的迁移转化
涉铅矿产资源的开发所产生的“三废”不可避免地造成矿区周边的环境污染。2006年末,全国规模以上铅锌矿山开采企业有300多家。我国铅锌单体矿床资源储量小,矿山企业分散,冶炼企业集中度低,多数企业的技术工艺比较落后。铅、锌矿山企业在矿石破碎、筛分、磨矿等工序和露天堆放含铅尾矿过程中,都会产生含铅扬尘。康玲等(1997)对铅锌选矿厂废水排放情况的调查发现,废水中的首要污染因子是铅,其排放量占污染物总排放量的3.8%,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进行评价,所得铅的等标污染负荷比为84.8%;该县主要河流东河,呈严重污染,铅污染物分指数为15.04,是导致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南极海水中的天然铅和工业铅含量虽然远远低于使动物处于铅中毒的危险临界值,然而这一发现也证实了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尤其是含铅石油导致了空气铅污染物的长距离迁移扩散,并运移到地球上最遥远的地区(安广,1994)。
杨清伟等(2003)对利用铅锌矿废水灌溉约50年的农田中Pb、Zn、Cu和Cd在土壤一植物系统中的分配及其生态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铅平均含量为l 486Ⅱlg/kg(325—4 317 mg/kg),平均值是背景值的4倍多,为中度一重度污染。水稻根部铅平均含量为419 rng/kg(149—1 202 mg/kg)、茎叶中为69 mg/kg(25—228 mg/kg)。种植水稻的土壤Pb(528—2 840 mg/kg)、Zn(474—3 292 mg/kg)、Cu(308—3 026 mg/kg),对水稻株高、分蘗数、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具有轻微的毒害作用。李静等(2008)对铅锌矿区及周边土壤铅、锌、镉、铜的污染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显示,东关镇铅锌矿区土壤受矿山开采的影响,土壤中的铅已经达到中度一重度污染,且越靠近矿区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对周围居民的人体健康危害风险越大。孙健等(2006)对有色金属矿区土壤和植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由于遭受尾矿砂及矿毒水污染,矿区土壤极端贫瘠,土壤中铅含量高达’764..74 mg/kg,污染较为严重。在矿区周边的9种优势植物对Cu、Cd、Pb和Zn 4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积累量均未达到超累积植物所规定的临界含量。王英辉等(2007)调查了广西泗顶铅锌矿废弃地土壤和植被,发现土壤已受到Pb、.Zn的严重污染,冶炼厂所有植物的Pb、Zn含量都超过正常范围,且复垦区主要经济作物重金属质量分数超过中国食品卫生标准,不宜食用。吴双桃等(2004)对株洲市铅锌冶炼厂生产区进行了植被和土壤调查。结果表明,该厂土壤污染以镉、铅、锌(Cd、Pb、Zn)最为严重,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尘降和雨水淋洗等使得污染加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