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普国学,文化健康”的理念,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做时代性解读,图文并茂,清新流畅,可读性极强。
海报:
“民主”的第三层含义,也是在今天和未来更显出重要性的含义,就是由人民当家做主,人民自己就是国家的主人。一方面,从社会制度上讲,这是民主制度的体现,人民并不是被国家统治的对象,而是统治国家的主人,政府只是接受人民的委任而管理国家,要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事,国家权力来源于全体人民。我们国家实行的是源于俄国、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集中制,既民主又集中,既防止政府的专权独断,又克服政策的疲软无力。
传统精神与当代价值
(一)国学
国学,这是我们近年来经常言在口中、响在耳边的词汇,但什么是“国学”,依然需要做出明确的界定。
国学,顾名思义,是我们国家自有的文化体系,所以“国学”首先是一个与“西学”、与外来学科相区分的概念。比如,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国画和油画的区分。这是“国学”一词在中外文化之间的横向比较。
其次,国学,在中国文化内部的纵向比较中,就于时间的坐标上凸显出了古今之分,又于品质的甄选上显现出了经典与流行之分。我们所言的“国学”,是指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所产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即在中国古代史的时间段里创造出的文化成果。
因而,国学,既是一个区别性的概念,又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
而能传承到今天又受用于未来的国学,是特别意指那些去粕取精的、去伪存真的、怀有普世价值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化内容,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才是我们当今倡导的国学。
近年来的“国学热”广受关注,人们常常在讨论,这种传统文化热潮是会昙花一现,还是会厚积薄发。与其妄言揣测,不如让我们翻看国学经典,从历史规律中寻找答案——《论语》中记载有这样一段往事: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前往卫国,学生冉有为他驾车。孔子感叹,卫国的人口真多啊!冉有问,人口众多,然后应当如何?孔子说,应当使人民富足。冉有又问,富足之后,又当如何?孔子回答:要施行文教!
孔子师生这一段简单的日常对答,却预示性地总结出了一种社会发展规律,其后的中国历史进程,也在一次次地验证着这种规律,就是:国家社会的发展,必然要经由国强、民富、文昌这样的进阶顺序。国强,使政治稳定,使人民安定;民富,使经济发展,使百姓富足;文昌,使文化昌盛,使社会文明。回看中国历史上每一段兴衰历程、每一次政权统一,都要先稳定局势保太平,再休养生息促发展,后盛世修文垂青史。以此分析我们当今社会也是同理。自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到1978年,在这三十年里,我们国家的政治运动、局部参战,各种探索都是为了强化中央政权、保障国家安全;从1978年年底改革开放一直到近些年,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繁荣有目共睹,这三十余年的主题,就是发展社会经济、实现人民富裕;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来,传统文化不断升温,文化产业蒸蒸日上,这正是当人民安居乐业、当百姓丰衣足食之后,物质食粮已然富足,人们就要开始对精神食粮的追求、对文化教养的需求。这便是,当物质极大丰盛之后,谁来喂养我们的精神家园?——就要靠文化的滋养,尤其是,要靠本民族自有传统文化的滋养,来丰富我们的心灵沃土。因此,在未来三十年乃至更久远的时间里,提倡文化教育,实现文化繁荣,将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主要命题。
民俗俚语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国学经典文言说,庶之、富之、教之;历史发展规律说,国强、民富、文昌;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既然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比翼齐飞,既然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部分,那么,代表中国精神、树立中国形象、传达中国声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在今天、在未来必须复兴、必须崛起、必须繁荣的重要一步,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核心灵魂,文化是一个国家走向世界的软实力品牌。因此,国学热,才刚刚开始升温,传统文化,才刚刚开始回归。一时的热度仅仅是文化昌盛的开端,全民的提升才是文化繁荣的标志。我们在今天呼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苏、强调国学的博大精深,并不仅仅出于一个政令、一股热潮,
而是因为我们走在了历史多次印证的客观规律上,走在了社会正确发展的必然道路上,走在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进程中。
……
上篇·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精神与当代价值·002
富强·010
民主·018
文明·027
和谐·039
自由·049
平等·056
公正·066
法治·076
爱国·084
敬业·093
诚信·104
友善·113
下篇·国学与时政
中国梦·和平心·124
儒学古今谈·131
以史为鉴 文化自信 ·141
文以载道 文化健康 ·146
APEC让世界读懂中国水文化·154
国学里的感恩文化·162
从孙悟空心路历程看网络法治化·166
梦在当下·171
论“大学精神”与互联网的明天·177
君子正位凝命一言九鼎·182
由圣诞节和祭孔日的对比浅析中西文化·188
乾坤新象 光明在望·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