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罗英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99157
  • 作      者:
    罗英著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罗英文集》主要分上下编,上编为罗英的专著《中国石桥》,下编为罗英编著的《中国桥梁史料》。由于罗英的著作早在上世纪50到60年代出版,目前已经很难见到。一方面为了满足读者阅读大师作品的需要,另外也是为了纪念和缅怀一代桥梁建筑大师,特将罗英的著作重新整理出版。《罗英文集》对我国桥梁建筑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同时附有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对于当今的读者学习和了解我国桥梁,尤其是石桥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
内容介绍
  《罗英文集》介绍我国自古迄今几千年来修建桥梁的史料,把我国古式桥梁与新式桥梁同样重视。书中先分章叙述中国桥梁的演变过程,中国古式桥梁与中国新式桥梁。其次再专章重点介绍中国古式名桥工程以及中国四大河道上的桥梁工程。最后一章为中国建桥工程经验选录。《罗英文集》附有插图320余幅,可以补文字的不足,使读者更能充分了解建桥工程的实况。
展开
精彩书评
  桥梁是一国文化的特征之一,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记载,桥梁历史也应有几千年。以我国幅员之广,编写一部桥梁史,该是一项如何浩繁的工作,然而罗英同志竟然独力开始了这一工作,这该值得我们桥梁工程界如何地庆幸。虽然这本书还只限于各种桥梁中的一种——石桥,但石桥也就够多了,而且由于石桥比木桥、铁桥的寿命都长,因而现存的古代石桥也最多,编写起来也最繁难,难怪这本书成为记载中国石桥的比较完备的第一本书了。
  ——茅以升《中国石桥·序》

  罗英的一生,经历过满清封建皇朝的末期;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和袁世凯窃国,军阀混战的民初;后期国民党政府统治下苦难的中国;直到共产党领导解放全中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动荡变化的七十四年间,罗英以一个爱国的实干家,对中国的桥梁事业,筚路蓝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寰澄《桥梁专家罗英》
展开
精彩书摘
  古人建筑石桥,使用石墩,还有束水作用。明樊深《青陵桥记》“……昔涧河之水,注自西南,沙河之水,注自东南,胥经其下,此桥是以束其泽流,不致为田庐害。迨桥圮,而隆庆戊辰洪波直抵城下……”又清秦沅《文昌桥记》“……城之东门为府冲要,夹西岸积石为碲以束水,碲之中为文昌桥,亦积石为之……”又明胡恂《广济桥石墩记》“……斯桥墩缺一,莫杀水势,下堤如西厢东厢……岁有冲决,庐舍田禾皆不能保……”根据以上这些记载,足以证明我们先代桥工早已知道修建桥墩与防水患有密切的关系。在这种地势和情况之下,石墩要做得相当庞大,借石的静重和石与石接合面的摩擦力,以抵抗水流之冲击。因此,有些桥墩长达二十多米、宽十余米,如潮州的广济桥即是以如此巨大的结构矗立河中,因受水的冲击力相当大,故常被水流冲毁,于是在墩端建立分水尖墩,以杀水势。这种办法大大地加强了桥墩的安全性。但不论如何,就一般情况来说,其流水净宽如不到河宽一半,即束水逾越一半(除在湖沼水流不急的地方外),往往修建不到数年即被冲毁。由经验证明,束水减至约三分之一(即流水净宽约为河宽的三分之二)时,桥墩可能延至五六十年的服务年龄,如束水不超过四分之一,则多能屹立河中,历百余年甚或数百年而不堕。当然,墩基建筑的方法与基地的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
  嗣后,墩基的建筑由水修法改进为干修法,虽在防水方面的工作量较大且较繁重,但砌置工作非常简便且质量方面也好得多;因为开挖基地可能达到岩石或硬层,即使河底覆盖层甚厚,也可能挖去浮泥,使用桩基,比老法来得坚强,此为我国桥梁工程上的一大进步。
  (三)石梁桥石柱或石墩筑好后,即安装桥面。跨径小使用石板,跨径大使用石梁,其架设方法,先在桥孔上架设木梁,有时因跨径大而在木梁中间添设木排架,用滚木推拉和撬动的方法进行。其重大的石梁采用旋滚浮运等特殊办法予以安装。在过去没有机具设备的情况下,石梁的重量有时竟达一二百吨,我国先代桥工也能够妥善处理,以完成任务。
  桥面除使用石板石梁外,还有使用木梁的。如石料开采不易或采石场离工地太远,而工地靠近森林,木材产量又极为丰富,则就采用木梁以代替。因此有石柱石墩以木梁木板为桥面的建筑。由于木桥面易腐,乃在木桥面上打一层灰土作为摩擦面,以资保护。
  但灰土面易被车轮压坏,乃在灰土面上加铺一层石板。由于上述这些桥面需要常加修理,于是有些桥面就利用石梁坚硬、木材强韧的优点,组成木石合组梁,木梁放在下面,石梁叠置其上,木梁承担石梁静重,使石梁平直而不致弯垂。桥的活载则由木石合力承担。
  这样的结构,在西南和江浙一带不少。如江苏吴县广福寺石桥,是一座采用木石合组梁的简支石梁桥。这座桥建于何代,尚待查考。但广福寺建于宋,从桥的栏板和雕刻以及桥梁形式而言,似乎也系宋代结构。桥跨长约4米、宽3米、高5米余,其造法甚巧,先在桥台或桥柱墩顶上的横帽石梁上凿妥槽孔,将木梁嵌入,然后将石梁置于木梁上,使其平整。如此构造,木梁受石梁的蔽荫,可免直受日晒雨淋的浸蚀,而石梁得到木梁分担弯矩,也不致变形过大而折断。
  苏州白塔子桥是一座古老的木石合组梁桥,其构造、形式、大小与广福寺石桥一样,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木梁,桥面向上隆起,弯成圆弧形,雕刻非常精巧,好像是元代的结构。这类桥梁,苏州就有十余座,杭甬一带也不少。四川叙永有一座送礼江桥,建于明代万历间。纳溪也有一座,据说是吴三桂为运兵而建筑的。建筑方法均采用木石合组梁的构造。
  三、卷瓮石拱桥开始建造石桥墩时是上大下小,屡经改进,变为下宽上窄。我们先代桥工巨匠为了利用上大下小可以缩短上部跨径、使用较短和较小石梁的优点,同时又能消除因江水高涨而使石层渐趋松动的缺点,乃将石梁支座处墩顶上面的数层,用长石层层挑出,并在砌置方面注意到层层压牢。这样的结构在一般洪水位时,可能不影响石桥墩的安全,如福建泉州的石笋桥,其石墩就是这样的构造。但是挑出石层,因石墩砌置的方法多属纵横交错,若欲层层镇压,这种工作不容易做好。石梁的压力又靠近挑出端缘,因此,长挑石常有跷起的趋势。如遇活载逾限或特大洪水(因水的浮力),可能变更挑石平衡的均势,因而会使这样的结构趋于不稳定状态。
  ……
展开
目录
上篇——中国石桥

自序
第一章 石桥概论
第一节 石桥创始
第二节 石桥演进
第三节 石桥研究
第二章 壮丽的石桥
第一节 石拱桥
第二节 石柱、石板石梁桥
第三章 三大名桥三大发明
第一节 三大名桥
第二节 赵州安济桥
第三节 泉州万安桥
第四节 潮州广济桥
第四章 石桥构造简述
第一节 石桥各部分的名词和尺寸比例
第二节 石桥的建筑
第三节 下部构造
第四节 上部构造
第五节 其他构造
第五章 古经验与新理论
第一节 以石拱桥为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 研究我国石桥的开端
第三节 石拱桥工程理论的要略
第四节 古式石拱桥做法的主要关键
第五节 验算无铰拱石桥
第六节 验算多铰拱石桥
第六章 新型石拱桥
第一节 近代石拱桥建筑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新石拱桥和新技术
第三节 解放前后修建的几座石桥

下编——中国桥梁史料
编著者启事
内容提要
序一
序二
自序
绪论
第一章 中国桥梁的演变
1-1 原始桥梁
1-2 堤梁
1-3 桥
1-4 跨空桥梁
1-5 新式桥梁
第二章 中国古式桥梁
2-1 古代桥梁
2-2 近代桥梁(961-1880年)
第三章 中国新式桥梁
3-1 现代桥梁概述
3-2 现代铁路桥梁
3-3 在三个不同时期中三条铁路桥梁的修建
3-4 现代城市桥梁
3-5 现代公路桥梁
第四章 中国古式名桥工程
4-1 我国首创的敞肩石拱桥
4-2 提高通航孔净空的经济石桥
4-3 首创筏形桥梁基础的石桥
4-4 首创开合活动式的石桥
4-5 驰名中外的联拱石桥
4-6 特殊结构的石桥
4-7 悬空飞渡的铁锁桥
4-8 就地取材的竹索桥
4-9 折柳赠别的石柱桥
第五章 中国四大河道上的桥梁工程
5-1 黄河上的桥梁工程
5-2 长江上的桥梁工程
5-3 松花江上的桥梁工程
5-4 钱塘江大桥工程
第六章 中国建桥工程经验选录
6-1 人工起重
6-2 安装巨大石梁
6-3 石拱桥的建筑
6-4 古经验与新理论相结合
6-5 纠正施工中的倾斜桥墩
6-6 钢筋混凝土席护墩
6-7 加固桩基
6-8 建设险桥
6-9 架桥换桥
6-10 加固钢桥
6-11 特殊钢结构的钢轨桥
6-12 建筑悬索桥
编后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