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经历着深澈的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开始熟悉并适应独特的城市体验:鳞次栉比的高楼、令人却步的宽阔马路、一眼望不尽的人群……当然,与此同时,你也不得不忍受空气污染、水资源缺乏及竞争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这一切,自然不能完全怪责于规划从业者,但有抱负的同业们又似乎必须做些什么。本书里,约翰先生以他几十年的从业经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当可持续性、可达性、多样性等原则在不同的渠道被一次次重复,想必国内的同僚们早已耳熟能详。然而,在我看来,本书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精华恰恰不在于九项原则本身,而是作者在真实项目设计中实践这些原则的认真和专注。如果说“九项原则”是支撑起结构的骨架的话,那么SOM的大量设计实例则无异于全书的灵魂。对于任何项目来说,汇报时蜻蜓点水地谈及“可持续性”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只有确实将美好愿景落实到设计里、贯彻到建设中,一切才真正有了意义。庆幸的是,通过《城市营造》一书,约翰以他整个职业生涯将这种脚踏实地的态度传达给我们。我想,阅读此书,将不只于一次思想的交流,更是一种传承,传承对于城市美好未来的憧憬,以及实现这一憧憬的真切动力。这一切,始于理想,而终将变成现实。
俞海星(《城市营造》翻译,SOM公司设计师)
注:【上市十天,就已被盗版,该喜还是忧?】《城市营造: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SOM公司首度公开的设计秘!凝聚作者、译者、凤凰空间编辑太多的心血,在此,我社严正声明:凡参与制作、销售盗版图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其法律和经济责任;对打击盗版图书提供重要线索者,我们将给与奖励。希望大家多多维护正版图书!!!
成功的城市来自于人们倡导更容易的去理解人的价值和原则,这些原则兼顾到感官,触觉和环境可持续的特性,以及人们全力以赴去做出的设计。同时,这些原则应该可以普遍适用,并被人们所认可。作者希望在书中阐述的这些SOM一直在使用的原则,可以使关心城市生活的人们去做一些他们在在很久以前就应该做的事情:更负责任并尊重地使用土地,在智能和适当的基础设施背景内建造城市。
1.系统介绍SOM在城市设计方面的理论以及方法;
2.每项原则都有成功案例进行说明,理论与实践并重;
3.针对性强,是城市规划师,建筑院校师生不可或缺的设计工具书。
第一部分:城市营造介绍
千禧之城
城市设计中缺失的元素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简要(及个人化)历史
设计在当今城市营造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
引言
原则一:可持续性
对环境的承诺
1.1 为可持续的聚居地创建一个总体框架
1.2 选择正确的未来
1.3 扩展城市/留住绿色
1.4 引导国家进入属于后石油时代的未来
原则二:可达性
促进通行便利性
2.1 交通走廊选址避开城市中心区
2.2 为主要开发项目创建基本通道
2.3 渡轮交通规划
2.4 从错误中学习:多功能街道与公共交通购物街
2.5 畅通的通行
2.6 恢复通行,扭转闲置与衰退局面
原则三:多样性
保持多样性与选择性
3.1 为国会山带来多样性
3.2 城市扩张过程中融入多样性
3.3 在统一的居住规范下创造多样性
3.4 挖掘地方特质
3.5 植入多样性
原则四:开放空间
更新自然系统,绿化城市
4.1 绿化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
4.2 一条河流的“卸妆”
4.3 为伯恩罕的规划盖上一个绿色屋顶
4.4 开发一条公共绿带和海岸线
原则五:兼容性
保持和谐性与平衡性
5.1 在创造识别性的同时保护遗产
5.2 在控制开发强度的同时保护历史遗产
5.3 保留乡村景观
5.4 复兴街区形态和建筑类型
原则六:激励政策
更新衰退的城市/棕地改造开发
6.1 重塑一条河流(并重生一座城市)
6.2 在郊区背景下重建城市中心区:当好意受阻时
6.3 激励棕地改造
原则七:适应性
促进“完整性”与积极的改变
7.1 为应对持续变化编制的规划
7.2 用设计原则引导与预测发展
7.3 寻回锈(带)中的钻石
7.4 内外协调
7.5 致力建设灵活的园区
原则八:开发强度
搭配合理的公共交通系统设计紧凑型城市
8.1 利用棕地,节省绿地:区域性重建的城市开发强度
8.2 接受开发强度和高度
8.3 利用现有基础设施
原则九:识别性
创造/保护一种独特而难忘的场所感
9.1 应对气候环境,塑造识别性
9.2 对气候和文化负责
9.3 塑造新市中心的识别性
9.4 挖掘滨水地区的发展潜力
第三部分:未来的城市/城市的未来
城市是解决方案(不是问题)
一种新的城市模式
一种关于开发的摩尔定律
向亚洲学习
建立一个聚居地框架的需要
重拾规划理论与实践
重新审视单一目的的设计教育与问题解决方式
倡导全国性计划
结论
项目致谢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