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摄影大系.理论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3500034
  • 作      者:
    顾铮,林路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摄影大系(理论卷)》从收入本文选的文章看,我们可以发现,进入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摄影理论与评论,与之前的实践相比较,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既来自于对于国外摄影理论与评论的虚心借鉴,也基于对于国内摄影实践的深入观察与思考,因此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从摄影理论与评论这个方面鲜活地反映了中国当代摄影的发展与现状。本文选所反映的中国摄影理论与评论的样貌,是包括了摄影界“内”与界“外”的各方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出于对于现实的严肃关注与对于摄影这个媒介的深刻理解,才会投注心力与才华于摄影理论与评论这一与当代摄影、也是与当代生活保持密切关系的书写实践。
展开
精彩书摘
  但是,S城人却似乎不甚爱照相,因为精神要被照去的,所以运气正好的时候,尤不宜照,而精神则一名“威光”:我当时所知道的只有这一点。直到近年来,才又听到世上有因为怕失了元气而永不洗澡的名士,元气大约就是威光罢,那么,我所知道的就更多了:中国人的精神一名威光即元气,是照得去,洗得下的。
  然而虽然不多,那时却又确有光顾照相的人们,我也不明白是什么人物,或者运气不好之徒,或者是新党罢。只是半身像是大抵避忌的,因为像腰斩。自然,清朝是已经废去腰斩了,但我们还能在戏文上看见包爷爷的铡包勉,一刀两段,何等可怕,则即使是国粹乎,而亦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诚然也以不照为宜。所以他们所照的多是全身,旁边一张大茶几,上有帽架,茶碗,水烟袋,花盆,几下一个痰盂,以表明这人的气管枝中有许多痰,总须陆续吐出。人呢,或立或坐,或者手执书卷,或者大襟上挂一个很大的时表,我们倘用放大镜一照,至今还可以知道当时拍照的时辰,而且那时还不会用镁光,所以不必疑心是夜里。
  然而名士风流,又何代蔑有呢?雅人早不满于这样千篇一律的呆鸟了,于是也有赤身露体装作晋人的,也有斜领丝绦装作×人的,但不多。较为通行的是先将自己照下两张,服饰态度各不同.然后合照为一张,两个自己即或如宾主,或如主仆,名日“二我图”。但设若一个自己傲然地坐着,一个自己卑劣可怜地,向了坐着的那一个自己跪着的时候,名色便又两样了:“求已图”。这类“图”晒出之后,总须题些诗,或者词如“调寄满庭芳……摸鱼儿”之类,然后在书房里挂起。至于贵人富户,则因为属于呆鸟一类,所以决计想不出如此雅致的花样来,即有特别举动,至多也不过自己坐在中间,膝下排列着他的一百个儿子,一千个孙子和一万个曾孙(下略)照一张“全家福”。Th.Lipps在他那《伦理学的根本问题》中,说过这样意思的话。就是凡是入主,也容易变成奴隶,因为他一面既承认可做主人,一面就当然承认可做奴隶,所以威力一坠,就死心塌地,俯首贴耳于新主人之前了。那书可惜我不在手头,只记得一个大意,好在中国已经有了译本,虽然是节译,这些话应该存在的罢。用事实在证明这理论的最显著的例是孙皓,治吴时候,如此骄纵酷虐的暴主,一降晋,却是如此卑劣无耻的奴才。中国常语说,临下骄者事上必谄,也就是看穿了这把戏的话。但表现得最透澈的却莫如“求己图”,将来中国如要印《绘图伦理学的根本问题》,这实在是一张极好的插图,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讽刺画家也万万想不到,画不出的。
  ……
展开
目录

1949年以前
康有为
《摄影指南》题辞
陈万里
《大风集》自序
鲁迅
论照相之类
刘半农
半农谈影(节选)
胡伯翔
美术摄影谈
徐悲鸿
《美术照相习作集》序
毛松友
新闻摄影概论
铁华
摄影的题材
蔡元培
与时代画报记者谈话
徐讦
照相的美与真
张印泉
现代美术摄影的趋势
千家驹
沙飞先生影展门外谈
须提
摄影在现阶段之任务
沙飞
摄影与政治、艺术和科学——《摄影常识》序二
郎静山
集锦照相

1949-1976年
石少华
谈新闻摄影
金石声
业余摄影家的心里话
蒋齐生
新闻摄影的特性及其形象“创作”的
基本规律
郑景康
摄影创作的基本问题
吴印咸
我在摄影艺术创作上的转变
庄学本
十年西行记
l976年至今
胡志川
我国二三十年代摄影美学之争
胡武功
十年摄影艺术论
朱羽君
摄影的文化意识
袁毅平
摄影对人类现代文明的奉献——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
周年、纪念摄影诞生150周年
黄少华
纪实摄影定义新探
龙熹祖
“意与真”和“镜与窗”——刘半农和萨考斯基及中美摄
影艺术思想的同和异
林少忠
试谈纪实摄影
狄源沧
90年代国外摄影新趋向
刘树勇
中国摄影界的四种病
夏放
从接受者的角度审视摄影艺术
陈小波
以女性的名义——我们期待什么样的女性摄影者
林路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图像吗?——《西方摄影流派与大师作品》
脱稿后的一点想法
曾璜
我看九十年代中国新闻摄影
黄一璜
中国摄影界有一种病叫“自恋”
陈映芳
图像与社会史
李媚
80年代以来中国的纪实摄影
邓启耀
当代中国纪实摄影一瞥
陈丹青
摄影的严肃严肃的摄影(节选)
陈申
郎静山和集锦摄影
李树峰
当前摄影创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鲍昆
雪月风花近百年
丁遵新
摄影与快餐文化
张楚翔
论新时期中国纪实摄影中的文化反
抗流变
姚玳玫
早期女性肖像照、生活照的私人性
与公共性
杨小彦
原点:观察与被观察
蔡萌
摄影也疯狂——盘点2D06年中国摄影
李江树
工匠的价值
林茨
《皇清职贡图》与人类学影像
许小平
纪实摄影之我见
徐婷婷
什么是美国的?——美国当代艺术摄影概述
蔡涛
美术馆与摄影
陈卫星
从视觉政治到视觉文化:关于
蓝志贵的西藏摄影
王南溟
当代艺术中的“纪实”——渠岩的《权力空间》
孙京涛
风光摄影不过是富人的消费方式——写在“首届风光摄影高端论坛”之后
姜纬
现时的中国摄影需要什么?——我在2D08北京摄影季高峰
论坛的发言及感想
朱大可
李晓斌的“灰色摄影”
孙慨
摄影在中国的历史书写
萧沉
重审八十年代中国摄影
藏策
一个“神话”的解构——论“纪实摄影”
秦言
回眸“西北风”
邱志杰
重读摄影史
王瑞
新闻现场与纪实时空
顾铮
当代摄影的“空间转向”
巩志明
当代摄影的两个问题
李公明
让我们复制正义与勇敢——读李洁军《复制战争》
王璜生
原作何以重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