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墨文化问学续编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7612156
  • 作      者:
    王毅,蔡鑫泉
  • 出 版 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墨文化问学续编》对于研究和弘扬中国墨文化具有一定意义,也有利于相关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墨文化,特别是其学术研究领域的现状。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墨文化问学续编》是一部对中国墨文化研究领域进行学术讨论和勘误的著作。作者对十多种介绍中国古墨及普及中国墨文化的书籍之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于其中的错误之处予以了勘误,同时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相关研究领域的一些学术观点提出了质疑。

展开
精彩书摘

  《从诗看“龙香”墨在元代的新发展》商榷

  《从诗看“龙香”墨在元代的新发展》认为,“元代以后则以龙脑香(冰片)、麝香为香料,以桐烟为主料”;“麋角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等等。〔1〕这些结论与古墨文献中关于制墨用麝香、制胶用麋角的论述有所不符。此外,在诗文史传互证等方面也有一些可商榷之处。此文与作者稍前发表的《明代“龙香御墨”赏析》、《明代“龙香御墨”》尤其《“龙香”墨考》有着明显关系。〔2〕~〔4〕正如作者所说,此课题“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制墨工艺的选料、徽墨的流传与使用等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特撰此文与作者商榷。

  (一)

  文称龙香墨配方技术在元代的重大转变之二,是“龙香等香料的使用,完全继承了宋代以来制墨配方的精华”,龙香剂“依然与宋代成分相似,为冰片与麝香的结合”。下文论证中仅宋絅《赠墨工魏元德》“煤麝捣鱼胞”句提到麝香,其余的“芳香袭左右、香出豹囊韬”仅仅是诗人的喻意。仅根据这一点材料就得出结论有简单化之嫌。

  论述中也提到沈继孙《墨法集要?用药》,变成“制墨用麝”的“证据”。让我们也来看看沈继孙等人的论述。

  何蘧《春渚纪墨?烟香自有龙麝气》:“西洛王迪,隐君子也。其墨法止用远烟、鹿胶二物,铣泽出陈瞻之右。文路公尝从迪求墨,久之持烟一奁见。公且请以指按烟,指起烟亦随起,曰此烟之最轻远者。乃抄烟以汤瀹,起辑公对啜,云当自有龙麝气,真烟香也。凡墨入龙麝,香夺烟香而引蒸湿,反为墨病,俗子不知也。” 〔5〕“瀹”,浸渍。“乃抄烟以汤瀹”,与下文之“以水调匀”同也。陈瞻、王迪,宋著名制墨家。何蘧,亦宋代人,颇有才学,一生未仕。着力于搜集趣闻,著有《春渚纪闻》一书,《春渚纪墨》为其中一章。虽然篇幅不大,但由于大多为作者亲身经历、耳濡目染,令古墨爱好者倍感亲切可信。“烟香自有龙麝气”者,经常为著作家引用。

  方瑞生《墨海?玄鲭录?霏屑一》:“徂徕珠子煤自然有龙麝气。以水调匀一刀圭服,能已鬲气,除痰饮。专用此一味,阿胶和之捣数万杵,即为妙墨,不俟余法也。陈公弼在汶上作此墨,谓之黑龙髓。” 〔6〕《墨海?广说合》:“三衢蔡瑫谓,徂徠珠子煤自然有龙麝气,墨若无资他物者。” 〔7〕“不俟余法”,与“若无资他物者”同也。松烟墨有一种与生俱来之香,是大自然的恩赐。

  《墨海?审余七》:“桐烟中半投漆汁,火不能燿。渐减而投以三分之一,荧然星灿,耿然珠圆,焰不四灼,而烟轻如碧天颢彩,始在有无之间。继微拂而徐积之,尽一石仅得烟十数两。和剂既成,不借色于金珠而清光溢目,不借馥于龙麝而幽韵袭人。(朱兰嵎)” 〔8〕朱兰嵎即朱之蕃。由此可见,用桐与漆混合制得的烟和剂而成的墨,也可以“不借馥于龙麝而幽韵袭人”。

  墨的香气与烟料有关,与工艺有关。为了增加香气,想出了添加香料的方法。况且,制墨以各种动物胶做粘合剂,需要适当添加防腐剂。

  李伯扬《墨谱?叙药》:“……甘松,藿香,零陵香,白檀,丁香,龙脑,麝香。(原注:碎胶煤气。欧阳通每书,其墨必古松之烟,末以麝香方下笔。)……”〔9〕

  晁贯之《墨经?药》:“凡墨,药尚矣。魏韦仲将用真珠、麝香二物。后魏贾思勰用梣木、鸡白、真珠、麝香四物。唐王君德用醋石榴皮水、犀角屑、麝香三物。王又法:梣木皮、皂角、胆矾、马鞭草四物。李庭珪用藤黄、犀角、真珠、巴豆等十二物。今兖人不用药。为贵其说,曰正如白面清面,又如茶之不可杂以外料。亦自有理,然不及用药者良。” 〔10〕

  沈继孙《墨法集要?用药》:“用药之法非惟增光、助色、取香而已,意在经久,使胶力不败,墨色不退,坚如犀石,莹泽丰腴,腻理可爱,此古人用药之妙也。药有损有益,须知其由。且如绿矾、青黛作败,麝香、鸡子青引湿,榴皮、藤黄减黑,秦皮书色不脱,乌头胶力不隳,紫草、苏木、紫矿、银朱、金箔助色发艳,俗呼艳为云头。鱼胶增黑,多则胶笔锋;牛胶多亦然,又无云头,色少黑。鱼胶、牛胶皆陈久者好。有用群队香药以解胶煤气者,但欲其香,不知为病损色。且上甑一蒸之后,香气全无,用之何益。惟入蔷薇露者,其香经久不歇。其次则丸擀之时旋入脑麝。天气冷时隔宿浸药,暖时当日五更浸药。皆浸至辰巳间,带药入锅,煮至浓稠,绢滤去柤碇清,逼去浓脚。用之先以胶烊开,次下研细杏仁,搅匀,细绢抆去柤脚,入前净药汁内,重汤煮化,搜烟造黑,阴干,试之无泛沫不腻。药有当研为细末,旋和入剂中者,脑麝、朱砂、藤黄、螺青、金箔之类也。然欲墨之黑,一须烟淳,二须胶好而减用,三须万杵不厌。此不易之法,不可全借乎药也。” 〔11〕

  随着生产技术发展、物质丰富,社会上会产生奢靡之风,追求超乎自然的享受,食物、服饰、化妆品莫不如此,墨也是这样。麝香乃香料之王,香气郁烈持久。于是,有人试图制墨添加麝香。

  传说魏韦仲将已在墨中用麝香。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四》:韦仲将墨法曰,“今之墨法,以好醇松烟干捣,以细绢蓰于缸中,蓰去草芥。此物至轻,不宜露蓰,虑飞散也。烟一斤,以上好胶五两,浸梣皮汁中即江南石檀木皮也,其皮入水绿色,又解胶,并益墨色。可下去黄鸡子白五枚,以真珠一两,麝香一两,皆别治细蓰,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杵,多亦善。不得过二月九月。” 〔12〕

  《墨海卷三?说墨合?广说合》:“仲将和墨,用好醇松烟,擣讫密室中。细绢筛极细烟一斤于墹内。以好胶五两浸梣皮汁中,下鸡子白五颗,朱砂一两,麝香一两,别治细筛,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柔。捣三万杵,多多益善。朱砂,旧墨苑作真酥。按本草,丹朱作墨名真珠。陶隐居云,真珠即今朱砂也。” 〔13〕

  后来的制墨家在自己制墨实践中,验证前人用麝的传说,并得出了自己的体会。上面所引晁贯之《墨经?药》、沈继孙《墨法集要?用药》已见端倪,另有更详细的论述。

  李本宁《潘膺祉墨评?潘方凯墨评三》:“《仇池笔记》:真松煤远烟自有麝香气。胜达苏浩然辈,研墨水数合,弄笔之余,啜饮之,非若今之用香也。韦仲将墨方有胶、有珠、有麝,后人伪托耳。……余尝问方凯,或云和墨用麝欲其香反损于墨,不若并藏以薰之。潘谷墨香彻肌骨,久之不改。陈惟达墨一箧十年,麝气不入,但自作松香。盖陈墨肤理坚密,不受外薰;潘墨臻美而中踈,信乎?方凯曰不然,踈那得久。又问,虞文靖云油烟易松烟姿媚而不深重,朱万初纯用松烟,见真定刘法造墨法于石刻中,覃思得之,或云以松脂为炬取烟,或云豕膏美于松烟,信乎?方凯笑而不答,徐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14〕

  《墨志?和制第五》:“李唐卿,嘉祐中以书待诏者也。喜墨,尝曰和墨用麝欲其香,有损于墨而墨亦不能香,不若并藏以熏之。潘谷之墨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陈惟达(一作“进”)之墨一箧十年而麝气不入,但自作松香,盖陈墨肤理坚密不受外熏,潘墨外虽美而中疏耳。” 〔15〕

  谢崧岱《论墨绝句诗?论入麝》:“只道飞花落砚台,那知香自暗中来。张君误尽临池客,不识龙媒识麝媒。《五杂俎》云,用珠自李廷珪始,用脑麝金箔自张遇始。宋徽宗以苏合油搜烟为墨,杂以百宝。至金意宗(疑为金章宗),购之每两直黄金一斤。夫墨苟适用,借金珠何为?淫巧奢靡,此为甚矣。今程方二家墨,上者亦须白金一斤易墨三斤,闻亦有珍珠麝香。云以为观美,则外视未必佳;以为适用,则亦无以甚异也,此又余之所不解也。(原注:或谓太白诗有兰麝凝珍墨之语,则唐已用麝,自又不自遇始矣。)入麝香者,不过欲眩其目先眩其鼻耳,墨之佳否何尝在此。品题者鼻先于目,必非知音。以香分优劣,岂不知入麝之极易,易耶亦可谓不达于理矣。墨有片麝,入纸较深,无则较浅,则考试墨断不宜矣。欲用之,入盒后略入少许亦可,究无甚谓也。” 〔16〕

  谢崧岱《南学制墨札记?入麝》:“墨以黑为本,故于文从黑,其余皆虚文也。古无用麝入墨之事。自宋张遇始用麝入墨,后世遂不免以此为品题。其实墨之佳否,何尝在此。如欲略从时尚,可于入盒时用之,亦不必太多。(原注:其实冰片等香足矣,不必用麝,多费而实无益。)” 〔17〕

  方瑞生《墨海卷三?说墨合唱?广说合》:“纯烟三斤置臼内,用香汤溶拣胶二斤和之。再用猪胆汁四五具,乘热急揉成剂,入甑中蒸透,复入臼内椿五百杵。如剂干硬,复蒸复椿。如是三四次,前后千杵,古人谓之千杵膏。分作小剂,用布蘸热汤裹剂,置之甑内余气上蒸,用铁槌木砧熟捣,色若乌金纸样,就案。入金箔二帖,龙脑一分,麝香五厘,以油擦手,搏光可照人,方印成锭,置之无风静室。古人多用灰地,以定胶性。” 〔18〕

  《墨海图卷一?古墨束》之仲将古法墨赞云:“萧子良云仲将之墨一点如漆,穷神灵尽思妙不可追。其墨方有珠有麝,议者疑为后人伪托。” 〔19〕

  这些述说和而不同,纷而不乱,足令人感叹为行家里手的高论。经过宋至清数代制墨家反复验证,“古无用麝入墨之事”,墨方用麝乃“后人伪托耳”;“如欲略从时尚,可于入盒时用之,亦不必太多”。《内务府墨作则例》,做独草墨一料得烟子一百八十两,用麝香五两;做三草墨一料烟子一百八十两,用麝香三两。〔20〕清代皇家制墨用麝香的比例低于数百年前的韦仲将,而与上述方瑞生《墨海卷三?说墨合唱?广说合》和剂蒸捣后用麝比例相仿,说明只是为了“略从时尚”而“于入盒时用之”,因而“不必太多”。不同时代多位制墨家、鉴赏家结论大致相同,应该令人可信。“张君误尽临池客,不识龙媒识麝媒”,真是害人不浅。误人的不是张遇,而是讹载“用脑麝金箔自张遇始”的《五杂俎》等。

  现代中药科技的发展,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了麝香的中药属性,也有助于认清“和剂入麝”的局限性。麝香是麝的腺囊分泌物,别名脐香、麝脐香等,化学成份主要为麝香酮。加工炮制方法是温水浸润香囊,割开后除去皮毛内膜杂质,同时取麝香仁研细。为了避免遇热香气迅速挥发而失效,麝香提取炮制都是冷加工,应用也都为常温入药。〔21〕和剂后要经过蒸杵,因而蒸杵之前用麝香与麝香中药属性相违。“上甑一蒸之后,香气全无,用之何益也”。制墨和剂用麝乃“后人伪托耳”云者,诚非杯弓之虑也。

  曹雪筠对数种品牌的松烟、油烟,用通过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了分析,得知松烟和油烟的主要成分相同,均为多环芬香烃类物质;油烟中的多环芬香烃的含量远低于松烟中的含量。〔22〕这足以说明,松烟墨、油烟墨自有一种香气是完全可能的。

  ……

展开
目录

中国墨文化研究评论续

《中国墨文化问学》引文识读小结 /003
《历代文房四宝谱选译?墨》标点琐议与再标点 /016
《方氏墨谱》整理标点本琐议与再标点 /046

《元代墨工考》校补 /094
《从诗看“龙香”墨在元代的新发展》商榷 /108
相关门类论著中的墨文化论述札记 /117

《明清徽墨研究》的缺失 /152
读《中国安徽文房四宝?徽墨》札记 /171
《蓄墨小言》补疏与勘误——兼《曹素功制墨世家》勘误 /187
《尹润生墨苑鉴藏录》拾零 /202

明清徽墨鉴赏研究

六元墨盦藏墨质疑 /221
清乾隆御制四库文阁诗集锦墨赏研 /229
乾隆御墨欣赏 /239
上海博物馆藏四锭程君房制墨鉴定别议 /247

苏州博物馆藏墨欣赏、考订与评析──以《文房雅玩》为例并兼及其它 /257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系列丛书》阅读札记──以《文房四宝?墨》为例 /275
安徽博物院藏徽墨考订评析——以《安徽文房四宝陈列》为例 /290
《中国文房四宝全集1?墨卷》商榷──兼《文房四宝?笔墨》《文房清供?墨之属》 /300

后记 /32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