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乾隆三礼馆史论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8134782
  • 作      者:
    张涛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12-01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张涛,男,1982年生,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清华大学博_七。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展开
内容介绍
  乾隆初元,清廷诏开三礼馆,赓续康熙年间启动的编纂经籍计划,堪称高宗弘历政教实践之起始,其所纂修的《三礼义疏》,则是传统中国最后一部富丁影响的官修经典。《义疏》从发凡起例、撰写编辑到刊印、颁行历时共19年,这是当时极其重要的学术文化活动,更以三礼馆官方书馆的特殊地位,兼能体现朝廷施政导向与教化意涵;参与其事者超过150人,与同期其他官方书馆一同集聚了较大规模的儒生文人群体,反映着乾隆初年的礼学水准与上林风貌。三礼馆以《义疏》为代表的成果,牵涉经学、史学、文献学、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成为乾嘉学术的学术史背景之。考索三礼馆始末,既应着眼于三礼馆史实本身,又力争能从此出发,贯穿乾隆初期前后之政治、文化、学术发展脉络。《乾隆三礼馆史论》作者张涛调查官方档案,研析私人著述,对三礼馆纂修《义疏》一事的经过与历史意蕴作出探讨,以期展现当时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的多重面相,并增进对中国经学、礼学之本质特征的深入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乾隆三礼馆史论》:
  选任方式的变化必然会导致纂修官来源构成不同。《会典》载,凡纂修书史,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下、检讨以上充纂修官。早期特拔入馆者自然无法全部满足条件,中后期具体情况也远比规定复杂。三礼馆纂修官之来源构成有必要加以认真分析。
  如果除去后来升任副总裁的任启运等三人,并且前述李光型确曾入馆,则已知三礼馆纂修官将达到50人。《周官义疏》卷端所列乾隆十九年(1754)职名开列了其中46人的官衔,但遗憾的是此一职名难以作为可靠证据来分析纂修官来源构成。因为,首先,书前诸臣职名往往不载官员始入馆之职衔,而应当开列其最终衔名,三礼馆诸臣职名中屡见“今升”字样可以为证。其次,书馆很多时候不~定掌握纂修官最新信息,故经常产生一定程度的混乱,亦即所载职名并非其最终衔名,所以也就不能反映该人真实的在馆时间。姑以首批入馆之编修徐以升为例,诸臣职名言此人为“原任贵州按察使”,然而徐氏早在乾隆十六年(1751)八月即在江西按察使任上被革职,六月间本拟补授广东按察使,实际未能赴粤,至于贵州按察使,只是他在乾隆十四年十月到十五年六月间之官衔。况且徐以升在馆也不会晚至乾隆十四年以后,其自元年七月入馆,至明年立秋之后南归,总共仅有一年左右而已。此后他奔波各地,在京逗留时间极其短暂。徐氏咏惠栋一诗,自注“尊甫天牧先生同事礼馆,幸得亲炙”云云,也显示其任纂修时间不可能晚于乾隆四年惠士奇离京。可见贵州按察使一职,与徐氏的纂修官经历没有任何干系。再如胡中藻,职名载“原任通政司右通政”而不言今职,大概与其十四年六月后闲居候补有关,不过其右通政一职最早在乾隆九年外放陕西学政以后,也与其任三礼馆纂修的时间也没有交集。
  详考50名纂修官之人馆身份,发现其中侍读3人,徐用锡、熊晖吉(甚至是侍读学士)、钱维城;修撰1人,梁国治;编修19人,分别是杭世骏、诸锦、叶酉、姚范、徐以升、吴绂、杨述曾、李龙官、宋邦绥、潘乙震、王锦、李友棠、汤大绅、晏瑁、罗暹春、何其睿、张为仪、朱佩莲,首二人皆以博学鸿词高中而获职;检讨5人,为王太岳、胡中藻、李英、王康佐、程恂,程氏以博学鸿词获职;金门诏、徐铎、赵青藜、潘汝诚4名庶吉士,另蒋麟昌、出科联2人为庶吉士或编、检;任他职者4人,国子监司业李光墺、刑部主事李光型、府学教授王文清皆进士,后者举博学鸿词在京,国子监助教潘永季,举人。以上居官者凡38人。其余12人是:进士宋照、钟晼,举人蔡德晋、姜兆锡、吴廷华,时赋闲无职;候补侍读惠士奇,暂充八旗通志馆纂修官;余下方天游、陶敬信、王士让、官献瑶、姚汝金、王文震6人属优贡生。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说



第二章 三礼馆史事述评

一、乾隆元年决策

(一)臣下进言抑或断自宸衷?

(二)三年丧的定意、折衷与夸大

二、皇帝:“但留三礼,以需嗣圣”?

(一)乾隆初政与弘历对书馆工作之干预

(二)弘历学养及其对《义疏》内容之影响

三、馆臣群像与馆史分期

(一)总裁:由任命到殂谢

(二)馆臣:日常纂修之外

(三)从几番议叙看整体进程

四、小结



第三章 三礼馆馆务考议

一、馆臣名单补正

(一)纂修官

(二)其他人员(收掌、杂职等)

(三)附馆外相关者

二、书馆组成、职掌与运作

(一)正副总裁

(二)纂修官

(三)誊录

(四)其他

三、馆务杂考杂议

(一)办公地及居住地

(二)考课之法

(三)文献征集与利用

(四)官僚系统的局限

(五)书成闭馆

(六)关于《义疏》稿本

四、小结



第四章 三礼馆与清代政教论纲

一、朝堂之上

(一)官修书籍的君臣理念

(二)经典文字的版本校勘

二、三礼馆外

(一)纂修《三礼》的学界影响

(二)乾隆初年经学界鸟瞰

三、小结



第五章 结语

一、礼治或文治

二、汉学与宋学

三、官学对私学



附录 三礼馆纂修官在馆时间推测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