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家思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107340
  • 作      者:
    许抗生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汇聚作者在儒家思想方面的研究成果,分为儒家思想概说、历代的儒家学说、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和未来发展几部分,望借此重温儒家思想,构建当代所需的新伦理价值观。

展开
作者简介

  陈鼓应,1935年生,福建长汀人,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963年就读于台湾大学,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他是闻名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


  许抗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老子与道家》、《魏晋南北朝哲学思想研究概论》、《三国两晋玄佛道简论》、《魏晋思想史》、《僧肇评传》、《佛教的中国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代表思想,她哺育了我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品格,她的伦理价值观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溶化在炎黄子孙的血液中。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学,仁学就是人学,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以儒家思想与我中华民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国学论丛:儒家思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收录有关儒家思想研究的文章二十九篇,涉及孔子、玄学、程朱理学、阳明心学,以及冯友兰、张岱年对儒家思想的讨论。

展开
精彩书摘

  《国学论丛:儒家思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孟子所提出的养气说,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气“集义所生”,是一种道义之气(“义气”),即所谓“浩然正气”。可见这里讲的“浩然之气”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达到了这种境界就能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无畏精神力量。
  “存养”是指积极地培养自己心中的善,而“克治”则是指努力克服、削除自己心中的恶。孔孟儒家认为,反身内省的方法,乃是进行克治修养的重要方法。孔子早就提出了“克己”、“内省”的思想,他的弟子曾参更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的思想,严格地要求自己,反复地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遵循了道德的原则。同时孔子还提出“过则勿惮改”的思想,认为反省自己有了过错就得改正,不要怕改,知错而不改,这就更是错误了(“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后来孟子又发挥了这一思想。到了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在前人“克治”思想基础上,更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是用普遍的封建社会的道德原则来克去违背封建道德思想的所谓的私心私欲。总之,强调进行反身内省的克治功夫,实际上就是强调道德修养上的自律性原则。这应是道德修养中带有普遍意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力行(道德的践履),是一个人获得道德知识,形成道德品德,成就理想人格,达到道德境界的最基本的途径。世界上最好的道德思想,如果不能付诸实践,那也是一句空话。所以,我国古人十分重视道德的力行。孔子倡导“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和“听其言而观其行”,主张评判一个人的道德好坏不在于他的言辞;而主要看他的道德实践(“行”)。之后,宋明时期还发生过有关知行(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问题的争论。但无论是程朱的“先知后行”说,或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乃至颜(颜元)李(李塨)学派力主的习行说,都反对空谈心性,重视力行。大思想家王夫之更明确提出了“行可兼知”,“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尚书引义》卷三)的思想,充分肯定了“行”(道德实践)的重要性。
  理想人格、修养境界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所追求的最高目的。儒家的理想人格称作圣人,视圣人为最高的道德典范,认为圣人是至善至美的,具有智仁勇三种最高的德性(“三达德”),是能与“天地合其德”,与天地精神为一(“天人合一”)的人。这种与天地精神为一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道家的理想人格则与儒家有所不同,他们所主张的理想人格是返朴归真与自然质朴合一(即道家所主张的“天人合一”)的人,并具有超世的品质,带有不同于世俗人的特征,这显然是理想化人物的境界。
  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的思想和学说,是十分丰富的。时至今日,这些思想,诸如德教为先、修身为本、师道尊严、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寓教于乐、身教重于言教、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慎思明辨、立志为先、涵养主敬、慎独内省、克治改过、以义制欲、力行践履等等,都对我们现在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有着启发和借鉴的作用,我们应加以继承和发扬,尤其在当前社会上,在一些人不重视道德教育,不讲道德修养的情况下,更有着现实的意义。当然,古人的思想,必然受到他们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我们在继承这些历史遗产时,必须进行具体分析。在文化历史遗产中,往往都是精华与糟粕掺杂在一起的,我们需要细致地进行判析,去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在传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思想中,我们至少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自始至终贯彻着封建主义的道德思想教育。这种封建主义思想尤其突出表现在道德思想教育的内容上。在封建社会中主要进行的是“三纲”、“五常”的思想教育,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实际就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封建家长专制主义和封建大男子专制主义)。这种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与我们当代的民主制度格格不入,我们应当把它们扫进历史的垃圾箱。至于“五常”(仁、义、礼、智、信)思想,其中既有精华亦有糟粕,讲仁爱、讲礼貌、讲信用等等,这些我们应当吸取其符合我们当今时代所需要的思想内容,然而在这些思想中又都渗透着封建等级制思想(“礼制”),这是应当剔除的。
  ……

展开
目录

前言

儒家思想概说
略论儒家的“人”学思想传统
简论儒家教育思想与道德修养思想
修身论
简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思想互补

历代的儒家学说(上)
对孔子有关人的价值学说的几点看法
谈谈《孔子诗论》中的性、命思想
《性自命出》、《中庸》、《孟子》思想的比较研究
论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北方和东方地域文化的差异——从《中庸》论强章说起
略论汉代儒家思想的特点及其发展的过程
关于汉代儒家思想的几点思考
略论两汉时期中华民族统一文化的形成与成熟
裴頠评传
谈谈玄学中“名教与自然”问题和“有无”之辩的关系

历代的儒家学说(下)
佛教伦理思想与儒家伦理思想之纷争与融合
老子与程朱理学
王守仁的政治思想与教育思想
王阳明的早期思想与“龙场悟道”
冯友兰先生论“中国哲学与民主政治”
张岱年先生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张岱年先生论孔、老思想
张岱年先生论中国哲学史上的“理”思想
张岱年先生论“和谐”思想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和未来发展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谈宽恕
满招损谦受益——谈谦虚
中国儒家文化与21世纪全球化下的世界新秩序
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对建立21世纪世界新秩序的启示
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命运与未来的发展
关于中国儒学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