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床中沙土又干又软,是绝妙的床铺。我和杨镰合用的帐篷早已为杨镰架起,爬进这个“家”,躺在睡袋中,我想起了考察和田河的许多往事。
据历史记载和我的考证,和田河至迟在北魏以前是由西向东流的,北魏以后变为北流。但由于南北河的浸润,汉代此道即通行人。《汉书》载:“姑墨(今阿克苏一带)南至于阗马行十五日。”唐代和田河早已改道北流,形成南北交通的绿色长廊。唐《贾耽四道记》详细地记载了这通道:“……自拔换而东,经昆岗,渡赤河,又西南经神山、睢阳、咸阳、咸泊,又南经硫树,九百三十里至于阗镇城。”唐代僧人司空就走过此道,宋代王继业也可能经过此路。
18世纪以来,和田河成为一条军事要道。18世纪中叶,大小和卓木叛乱,和田六城中四城皆陷。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二月,将军富德由阿克苏率2100余官兵,由瑚尔起等领兵为先锋,沿和田河急行军至和田,于墨玉大败叛军,光复旧土,当时即于和田至阿克苏。哈拉塔什庄沿和田河设置台站6处,派健锐营前锋达兰泰等人驻守。道光六年(1826年)和卓余孽张格尔入侵新疆,清军文报改由此路驰送阿克苏转递,并从阿克苏派兵沿此路取道和田到叶尔羌。道光十年(1830年)浩罕人挟玉素甫人寇,清廷又令于此路“安设军台,以通文报”。咸丰元年(1851年)六月,叶尔羌帮办大臣倭仁赴任时途经阿克苏札木台南哈拉塔什庄,见此路“车骑不通,河流又萃,丰草长林多禽兽。”实际上这条通道从古到今没有断过行人,只不过是小道罢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外考察者如斯坦因、斯文·赫定、黄文弼等都走过这条路。民国初年杨增新又经营此道,指令和田县知事陈继善逐段履勘,每70里设一驴墙,两驴站安一马站,每站盖住房、马棚、围墙,并开挖水井。国民党统治新疆时期,又沿途设置了兵站。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五师十五团沿此路进驻和田。现仍有贩卖牲畜者走此捷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