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肾的生理
第一章 肾的解剖
第一节 肾的部位
第二节 肾的形态
第二章 肾的劝能与特性(附:命门)
第一节 肾为阴中之阴
第二节 少阴多气少血
第三节 少阴为三阴之枢
第四节 肾主先天元阴元阳
第五节 肾主生长发育
第六节 肾为水脏又主五液
第七节 肾为气根而主纳气
第八节 肾主作强而出伎巧
第九节 命门考
一、对《命门考》的自我鉴定
二、命门考
第三章 肾与机体内外的关系
第一节 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肾与精气神的关系
一、元气
二、精(气、神)
三、志与智
四、恐与悚
第三节 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一、肾与肺的关系
二、肾与肝的关系
三、肾与脾的关系
四、肾与心的关系
五、肾与心包络的关系
六、肾与膀胱的关系
七、肾与三焦的关系
八、肾与胞(胞宫)室(精室)的关系
九、肾与脑的关系
第四节 肾与苗窍的关系
一、肾与耳的关系
二、肾与齿的关系
三、肾与目的关系
四、肾与舌的关系
五、肾与二阴的关系
第五节 肾与经脉的关系
一、足少阴经脉
二、足太阳经脉
三、肾与督脉的关系
四、肾与任脉的关系
五、肾与:中脉的关系
六、肾与带脉的关系
七、肾与阴维、阳维的关系
八、肾与蹯脉的关系
第六节 肾与躯体部位的关系
一、肾与整体组织的关系——骨
二、肾与躯体特定部位的关系
(一)头面部
(二)躯干部
(三)足膝部(足心、跟踵、胫、膝、胭)
第二篇 肾的病理
第一章 肾的病因
第一节 六淫
一、寒
(一)寒风
(二)寒湿
二、热
三、燥
四、火
第二节 七情
一、恐惧
二、色欲
(一)相火偏旺
(二)命门火衰
三、其它因素
第二章 肾的病机
第一节 真阳虚
一、命火不生脾土
二、关门不合
三、玉门不固
四、虚脱
第二节 真阴虚
一、水泉涸竭
二、水不济火
三、水不涵木
第三节 阴阳两虚
第三章 肾病的传变
第一节 经脏互传
一、经病内传入脏
二、脏病外达于经
三、影响五官(苗窍)
(一)目
(二)耳
(三)齿
(四)舌
(五)口
(六)鼻
(七)二阴
四、着于肢体
(一)骨
(二)腰
(三)膝(附:胭、胫)
(四)脐(包括小腹)
(五)茎垂、睾丸(包括乳)
(六)发(附:须)
(七)脊、背、尻
(八)颧、颊、颏、颐
第二节 经脉互传
一、经脉以次传
二、经脉表里传
三、同经相互影响
四、影响奇经
(一)冲脉
(二)任脉
(三)督脉
(四)带脉
(五)阴蹯
(六)阴维
第三节 脏腑互传
一、肾传心(水克火)
二、心传肾(火侮水)
三、脾传肾(土克水)
四、肾传脾(水侮土)
五、肾传肝(母及子)
六、肝传肾(子及母)
七、肺传肾(母及子)
八、肾传肺(子及母)
九、肾传膀胱(脏传腑)
十、膀胱传肾(腑传脏)
第四节 其它影响
一、时令影响
二、体型不同
三、医药误治
四、痼疾相引
五、情绪突变
六、起居不慎
第三篇 肾病的诊断
第一章 四诊检查
第一节 望诊
一、形色的特点
(一)从一般部位观察
(二)从所主器官观察
二、神态的特点(附:形态)
三、排泄物和分泌物的特点
第二节 闻诊
一、声音的特点
二、气息的特点
三、气味的特点
第三节 问诊
一、年龄与生活的特点
二、家族史的特点
三、过去病史的特点
四、自觉症状的特点
(一)痛苦
(二)喜恶
(三)其他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的特点
(一)常例
(二)变例
二、扪诊的特点
第二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独立分析
一、辨阴阳
(一)阴损及阳、阳伤及阴和阴阳两伤
(二)阳证似阴、阴证似阳
二、辨表里
三、辨寒热
四、辨虚实
第二节 综合举例
一、里寒偏虚
二、里寒偏实
三、里热偏虚
四、里热偏实
五、表寒偏虚与偏实
六、表热偏虚与偏实
附录:命门的实质与功能
一、命门的生理概述
二、命门部位的演变
三、命门实质的探索
(一)肾间动气说
(二)三焦之原说
(三)子宫(精室)说
(四)包络(心主)说
(五)肾上腺素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