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翻新再利用这种模式是针对“建筑虽还年轻,但却已变老”这一问题而做出的解答。近年来,新的建筑项目如雨后春笋在全国范围内拔地而起,因此,人们在感叹城市新变化的同时,不禁要去思考那些带有历史感的古老建筑和那些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生活、工作需求的旧建筑到底该如何处理,这些旧建筑是否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改造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建筑资源的再利用?比起完全拆除,改造翻新利用必然是一种可尝试的方式,即让保护与商业运作相结合,这也是获得保护资金的来源之一。
因此,《建筑实录·建筑改造的适应性》遴选出近两三年来在改造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建筑案例,从建筑类型来说,涵盖住宅、办公楼、艺术展示馆、会所和演出场馆等。从建筑风格来说,既有传统四合院的改造,也有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的改造。建筑地点方面,包括北京、上海、杭州、义乌、深圳等地。
建筑的改造对设计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保留历史形态优势的同时变异出新的功用特性,再通过优化的现代技术方式建造出来,并最终实现体验性的超越,即游走在建筑中去体验现代与历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彼此交织。
《建筑实录·建筑改造的适应性》中的另一特色,是我们对建筑大师程泰宁院士进行了专访,主要阐述其“天人合一、理象合一、情境合理”的创作理念;另外,我们独家刊登出建筑大师蔡镇钰所设计的“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项目的图片及设计图纸。而且,为了给广大设计师及读者朋友提供更加详细的技术支持,我们在本期中就灯光照明和幕墙外立面设计也请设计师分享了一些经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