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毒从口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17884
  • 作      者:
    (法)玛丽-莫尼克·罗宾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毒”时代的去毒健康书!揭秘你的身体有多“毒”!  告诉你毒从何来!让你百毒不侵!  食品安全事件VS《毒从口入》揭示真相!

  

    事件:

  

  2012年4月29日新华网发布《“立顿”茶“农药残留超标”事件调查》,一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茶叶品牌“立顿”在中国销售的袋泡茶,被检出17种农药残留。

  

  2012年8月13日《大河报》报道,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出张裕公司出产的葡萄酒存在大量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多菌灵在美国属禁用农药,有致肝癌风险。

  

  《毒从口入》揭示真相:

  

  “农药即是毒药”。农药导致慢性中毒、各种癌症(如白血病、淋巴瘤、骨癌等)、如帕金森症、免疫系统失灵等。“大残留量”制定过程是一个让人难以安心的复杂程序。

  

  事件:

  

  2012年10月26日医学教育网发布《使用阿斯巴甜的规定》,阿斯巴甜是多个国家核准使用的糖类代用品,中国1986年批准使用,乳制品、糖果、巧克力、胶姆糖等产品中都有应用。

  

  《毒从口入》揭示真相:

  

  阿斯巴甜是一种多点致癌物,在美国十四年间已经造成上百万人的九十一种副作用。

  

  事件:

  

  2007年10月28日《新闻晚报》报道,国家计生委的研究数据显示:从1981年至1996年,全国男性精子质量以每年1%速度在下降,精子活动率和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分别下降了10.4%和8.4%。

  

  《毒从口入》揭示真相:

  

  人类生殖力的下降和生殖系统畸形与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有关。

  

  事件:

  

  2013年12月4日《光明日报》报道,中国吸烟人群始终维持在3亿以上的高位,中国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死亡的人数高达140万,约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

  

  《毒从口入》揭示真相:

  

  烟草生产商创造了欺瞒的范本,后来化工企业采用这种计策隐瞒产品的毒性。烟草生商用丰厚的利益让科学工作者发表伪造的研究,让人们对烟草的危害始终抱有怀疑。

  

  事件:

  

  2012年8月28日《华西都市报》报道,泡面碗中含有聚苯乙烯。每日安全摄入量是每公斤0.04mg。美国FDA认为从聚苯乙烯包装材料中释放出的苯乙烯不可能达到有害剂量,允许用它盛装食品。

  

  《毒从口入》揭示真相:

  

  科学欺诈的巨大谎言——毒药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每日可接受摄入量”这个概念更多地是在保护化工企业,而非消费者的健康。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玛丽-莫尼克·罗宾,法国著名独立纪录片女导演、记者,擅长处理令人震撼的敏感题材,1995年获得法语国家最高新闻奖阿尔贝·隆德雷斯奖(Albert Londres Prize)。2008年3月,她导演的纪录片《孟山都眼中的世界》获得蕾切尔·卡森奖(Rachel Carson Prize)与环境媒体奖(Umwelt-Medienpreis)等多项大奖。《毒从口入:谁,如何,在我们的餐盘里“下毒”?》是继《孟山都眼中的世界》之后的又一力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毒从口入:谁,如何,在我们的餐盘里“下毒”?》主要关注在我们食物和环境中存在的化学合成物如何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面包”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毒药”;向我们揭示了食品从农田到餐盘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所谓现代“先进”食品加工模式及其背后的秘密。

     《毒从口入:谁,如何,在我们的餐盘里“下毒”?》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农田开始,农药开始进入人的食品中。农药造成巨大危害。第二部分:科学与工业的发展造成以癌症为代表的慢性疾病的盛行。第三部分:我们餐桌上食品添加剂和塑化剂大行其道。在这一现象背后是不健全的化学制剂的评估与许可系统:工业界为了维持许多高毒性产品能在市场上继续使用,而向权力机关渗透并以此制定行业法则。第四部分:塑化剂、雌激素、双酚A(有毒塑料)、农药残留等干扰人的内分泌系统,造成男性生育能力危机,性别紊乱和婴儿畸形等。

展开
精彩书摘

  阿斯巴甜(人工甜味素,健怡可乐中常用),十四年间一百万人的91种副作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到了几千份关于阿斯巴甜副作用的投诉。”我接着说。大卫·哈坦则频频地看向坐在我身后的媒体部官员迈克尔·赫恩登。我说:“我这里有一份解密的内部档案,介绍了91种副作用:头疼、眩晕、呕吐、恶心、腹痛、视力模糊、腹泻、癫痫、意识丧失、失忆、皮疹、失眠、月经紊乱、四肢瘫痪、水肿、慢性疲劳、呼吸困难……”我把这份资料递给哈坦,让他回忆一下这个在1995年曾登上头版头条的故事。这份资料是的从贝蒂·马蒂尼那里获得的,多亏了信息自由发,她才能开创这项“不可能的任务”,搜集到这些资料。资料显示,约一万人主动向监管局报告了他们认为与阿斯巴甜相关的症状〔1〕。而且,监管局的惯例是,只记载1%的消费者关于某种物质的投诉,也就是说,1981至1995年间,美国有一百万人遭受了阿斯巴甜的副作用。
  监管局档案中描述的症状,与海曼·罗伯茨医生在长长的职业生涯中所发现的症状极其相似。我实在2009年10月24日见到了这位弗罗里达州棕榈滩的医生,他因为一次偶然,于1984年起开始关注阿斯巴甜的问题。那一年,他为一个17岁的女孩塔米看病,女孩就在他的诊室里在他眼前发了一次癫痫。他手忙脚乱地为她做了许多检查,都没有找到明确的神经障碍病因。他认为,唯一可能的病因就是塔米为了减少糖的摄入喝下的健怡可乐中含的阿斯巴甜。四年后,罗伯茨医生发表了一项关于551名病人的研究,这些病人都曾因至少一项监管局档案中列举的症状向他问诊。他写道:“停止消费含阿斯巴甜的产品后,症状马上就会消失,但若是偶尔非自愿地又一次暴露于阿斯巴甜,症状会在几个小时或几天后重新出现,这足以说明阿斯巴甜的致病作用。只要试着禁食这些产品,就可以避免很多问诊、昂贵的检查和住院。”2001年,罗伯茨发表了一本长达1020页的书,介绍了1400名病人的病史。他发现了阿斯巴甜上瘾的现象,尤其是发生在一些大量消费健怡可乐(每天两升)和“无糖”香口胶(每天至少一盒)的人种,他们若是停止食用,便会有缺失感。
  “您是否就此联系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我问他。
  “当然了,但是监管局没有回复我!”罗伯茨医生叹息道。“企业认为这些案例都只是‘杂闻轶事’,可是这可涉及了数十万人。”
  1987年11月那次听证会后,神经学家约翰·奥尔尼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霍华德·梅岑鲍姆议员,信中讽刺道:“这些普通公民会预谋一起投诉说自己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吗?我很怀疑。”
  “您知道罗伯茨医生的研究吗?”这个问题让大卫·哈坦皱起了眉头,他犹豫了一阵后,答道:“事实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Searle公司做了一些补充的临床研究来检测这些症状,如头痛、癫痫等。经过细心测试后,结果是,在我们知道确切剂量、摄入时间和消费个体的受控制环境下,是无法复制这些症状的……”
  2009年10月30日,我在纽约见到拉尔夫·沃尔顿时,他冷冷地告诉我:“我不知道哈坦先生所讲的是什么研究。他要是能告诉我是哪些研究就好了,就是因为不存在调查阿斯巴甜对人的神经影响的严肃研究,我才决定自己做研究。”沃尔顿医生是俄亥俄大学的临床精神病学教授,他也是因为偶然才关注阿斯巴甜的。“1985年,我的一个我给他看了12年慢性抑郁症的病人开始癫痫发作、还狂躁发作。”他向我描述。“这很奇怪,因为她几年来病情很稳定,而且给她用的抗抑郁疗法没有改变。在排除了郁躁症的可能后,我开始仔细查探她的生活中到底有什么发生了改变。于是我发现,她为了减肥,开始喝CrystalLight无糖饮品,且每天喝两升。她一停止喝这种产品,症状就彻底消失了。我写了一份临床报告,投给一个医学期刊,该期刊的其中一位‘审稿人’就是理查德·沃特曼。他问我是否知道其它的类似案例。因为我是我们城市医学协会的主席,我就询问了我的同僚们,并收到了几十份案例。最后,这些临床病史就成了沃特曼医生那本关于苯丙氨酸对脑功能影响的书中的一章。”
  “您的研究是怎样构成的?”我问他。
  “说实话,我要是知道阿斯巴甜会产生这样大的作用的话,我就不会进行这项实验的……我们让志愿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连续服用7天阿斯巴甜,他们并不知道研究者给他们吃的产品是阿斯巴甜还是安慰剂。其中一名参与者是我的朋友和合作者,一个42岁的心理学医生,他出现了视网膜脱落和眼出血的症状,最后一只眼睛失明。还有一名自愿参与的护士,也出现了眼出血。知道该实验的道德委员会要求我们立即停止实验。但是,因为有13个人参与了全部过程,我们得以发表了一些惊人的结果。我们的结论是,曾经历抑郁发作的人对阿斯巴甜特别敏感。”
  “您在实验中用了多大的剂量?”
  “30mg/kg,因为我想让剂量保持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之下。这大约相当于每天8罐健怡可乐,但却是很多人的日常消费剂量,因为许多产品中都含有阿斯巴甜。”
  〔1〕38.3%的投诉涉及含气饮料,21.7%涉及代糖,还有4%涉及香口胶。
  ……

展开
目录

前言:知识就是力量

第一部分 农药即为毒药

第一章 反对农药的集会和斗争

"绿色革命"的"美好承诺"

吕费克倡议与农药致病的悲剧

农药中毒的受害者

受害农民的斗争

农药生产商的"眼中钉"

漫长的诉讼

第二章 农业中的化学武器

从"害虫杀手"到"植物保护产品"

从生化武器研究到农药生产

如何衡量毒药的毒性

滴滴涕与工业时代的开端

橙剂,惊人的死亡之雨

第三章 "致死的长生不老药"

《寂静的春天》,卡森的斗争

"毒药链"

鸟儿的沉默

美国企业的傲慢和否认

农药,"第三世界的毒药"

智利的中毒者

被农药二级灼伤的智利女工

无法进行的预防

"植保态度"--法国农药毒素监控网

第四章 农药导致的疾病

一手遮天的农业合作社

农药慢性中毒:一个地狱般的陷阱

一起苯中毒案例

以一敌百,农民的坚强抗争

"在太平间里清点病人和死者"

不可能存在的证据

第五章 农药和癌症:同步研究

孟山都的报酬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流行病学者的艰难工作

关于农药对癌症作用的同步研究

骨癌和脑癌:农民为首要受害者

美国大型《农业健康研究》令人担忧的结果

等待AGRICAN,研究农业界的癌症

第六章 农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难以遏制的增长

帕金森病与农药高巧中毒案例

引发帕金森病的毒素和有毒产品

帕金森,农业工业化的疾病

农药瞄不准目标,却殃及人类

农药与免疫毒性:伤及鲸鱼、海豚、海豹

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类身上的反应

第二部分 科学与工业:疑惑的产生

第七章 科技进步致命的一面

与化工企业分庭抗礼的学者

癌症,"文明社会"的疾病

18世纪的先驱:拉马齐尼和职业病

19世纪工业革命:未知的流行病的病原

使人发疯的毒药

1936年布鲁塞尔:癌症成因研讨会

职业病研究者威廉?休珀的孤军奋战

第八章 为企业利益服务的法规

1924年:美国第一宗含铅汽油案件

以科学之名为化工产品武装

毒理学法则的不正当用法

烟草和肺癌:烟雾的幌子

"我们生产的就是疑虑"--烟草企业的诡计

垃圾科学,下毒者的秘密同盟

第九章 科学的枪手

"贱卖的科学"

苯暴露导致白血病:被隐藏的数据

企业的枪手

大声反对利益冲突

企业对高校的控制

第十章 权威机构的谎言

法国的致癌原因(2007):一份"不值得重视"的报告

腐败的学院研究:以二恶英和石棉的为例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困境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利益冲突

为科研独立所做的抗争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黑暗时期":有谬误的专题论文集

虚假的论据:癌症的"作用机制"不可从啮齿动物推及人类

化工企业的"双面语言"

第十一章 癌症等慢性病的盛行

一部过时的癌症研究"基础参考书"

与《癌症的原因》作者的一次意外相遇

不靠谱的论据

人口老龄化不是癌症变多的理由

烟草:职业性癌症的替罪羊

为孟山都效劳的科学家

知名学者与化工企业的同谋,科研机构的尴尬

致命的氯乙烯

围绕着PVC的同谋

PVC生产企业联合作战

"理查德?多尔最终名誉扫地"

工业化国家的流行病

第三部分 为企业利益服务的监管系统

第十二章 科学欺诈的巨大谎言:毒药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

"每日可接受摄入量"的黑匣子

"每日可接受摄入量"的创始人

1961年:每日可接受摄入量被正式采纳

化工企业的说客,每日可接受摄入量的推动者

"我们为什么需要每日可接受摄入量"

伪造的研究和"实验室的正确操作"

"最大无有害作用量",一个"模糊"的安全界限

"安全系数":"绝对无法接受的修补活儿"

现代化进程中高歌猛进的"风险社会"

以健康为代价的利益

第十三章 无法解决的难题--"最大残留量"

一次对农药残留联席会议的例外访问

让人难以安心的复杂程序

"后工业时代的化学魔法师"

工业的数据是"机密的"

化工企业对尴尬问题避而不答

在农药残留联席会议,一切都是秘密

"所有食品污染物评估系统都需要重审"

"农药残留联席会议的所作所为并非纯粹的科学"

对欧洲食品安全局的一次很有意义的拜访

绿色和平组织对欧洲毒理新标准的批评

第十四章 阿斯巴甜,企业如何在幕后操纵监管

E621、E900、E951等:我们盘子里的化学食品添加剂

阿斯巴甜的发现

阿斯巴甜生产商"从宽主义研究"

拉姆斯菲尔德给阿斯巴甜放行

"滚雪球效应":从美国的许可,到全世界的许可

第十五章 阿斯巴甜的危害与公职机构的缄默

1987年:阿斯巴甜的反对者在美国国会崭露头角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的诡计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坚持签署:"该物质安全"

十四年间一百万人的91种副作用

企业对科研经费的影响:"经费效应"

"为寻找真相而奉献一生的学者的家园"

"阿斯巴甜是一种强大的多点致癌物质"

利益冲突与潘多拉的盒子

第四部分 内分泌干扰物的惊天丑闻

第十六章 "男性危机":人类正处于危险之中?

"塑料不是惰性材料"

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动物的命运

到处都有多氯联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Wingspread宣言:敲响化合激素干扰物的警钟

内分泌干扰物,危险的"轨道干扰器"

人类生殖力的下降和生殖系统畸形

前农药生产商的毁灭性证词

第十七章 人造雌激素"乙烯雌酚",完美范例

1938年发现的一种"神奇药物"

1962年:酞胺哌啶酮的丑闻

"乙烯雌酚女孩"的残酷悲剧

美国乙烯雌酚行动组织的斗争

乙烯雌酚行动组织与科学家合作的"核心人物"

"内分泌干扰不是一个纯理论的概念,它是有面孔的"

第十八章 双酚A事件:潘多拉的盒子

微剂量大作用

胎儿暴露于双酚A的危害

弗雷德?冯萨尔发现了激素的威力

一颗"定时炸弹"

化工企业的惯用伎俩

"16世纪的技术与知识"

"用来制定双酚A每日可接受摄入量的研究真是荒谬"

欧洲食品安全局为双酚A辩护的拙劣论据

"忽视这些数据并不是科学的态度"

含双酚A的塑料奶瓶:监管机构的虚假论据

改变模式的必要性

第十九章 鸡尾酒效应

莠去津,一种"强效化学阉割药"

农药的混合会增强毒性

"化学身体负担":每个人都被"化学品汤汁"污染了

脐带中的农药混合物

"新的混合物加法:0+0+0=60"

乳癌的爆发是由于混合激素的协同作用

一场"无声的流行病":儿童成为首要受害者

因农药致畸的儿童

结语:改变模式

注释

附录: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对照表

译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