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开发业主的行为
一、三峡建设体制创新使企业成为经济行为主体
产权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产权被清楚的界定,市场运作充分完好,即零交易成本的假定下,那么不管谁拥有产权,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产权界定越充分越可以很好地发挥制度功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千问题的决定》,提出在20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要求首先明晰界定产权。
产权的形成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在国家强制实施下保证人们对资产拥有权威的制度形式;二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人们对资产拥有权威的社会强制机制。改革开放前的国有企业产权在法律上明确界定为全民或集体所有,企业的盈利上缴财政,同时企业的亏损由国家承担,这科制度下的国有企业天然产生了经营弊端。首先,谁来代表企业所有者的意志进行经营管理?只能是各级政府。于是政企不分、行政干预企业经营就有了理论基础。其次,谁来代表企业经营者享受经营成果?也是各级政府,而非企业生产经营的参与者。所以在利润全部上缴的背景下,企业经营者的责、权、利处于不对等的状态,无法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国有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下、技术水平长期落后就是责权利不对等的直接后果。最后,谁来监管企业的经营?也是各级政府。在经营者和监管者重合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实际长期处于监管缺位的情况下,由此造成国有企业决策混乱,经营欠规范。企业没有自我积累和自主决策的产权基础,也就没有对移民帮扶的承担能力。在国企经营改革和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之前,移民工作是几乎全部由政府来主导完成的。
三峡工程准备工作一开始,国家就明确要求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组织工程建设。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从工程项目的责、权、利的内在关系出发,在中央的支持下,创制性地探索并实施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资本金制度,对产权进行充分界定,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产权制度,是我国经济建设领域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
首先,项目法人责任制要求出资者一开始就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规范的项目法人,项目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出资者,项目法人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产权关系相当明晰。1993年,国家批准成立三峡总公司作为三峡工程的项目法人,由国家授权代表国家全面负责三峡工程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和建成后的生产经营与债务的偿还,并承担投资风险,负责资产的保值增值。这样,三峡总公司对于三峡工程的权、责总体上有了较明确的界定。
其次,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时期,项目的建设资金要么全部由国家投入,没有资金成本约束;要么全部是贷款资金,以致项目财务负担极其沉重,严重影响项目运营。而且在传统的投融资体制下,由于没有建立资本金制度,建设项目产权关系不清。而项目资本金制度则从设立企业的源头,即从建设项目开始就做到了与现代企业注册资本金制度的衔接。由于投资者(股东)为项目支付了不用还本付息和支付租金的资本金,就拥有了项目资产的所有权。可见,项目资本金制度与项目法人责任制共同使得企业能够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三峡工程融资模式设计中,以三峡基金和葛洲坝电厂作为资本金,开创性地建立了项目资本金制度,即在项目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对投资项目来说是非债务性资金,项目法人不承担这部分资金的任何利息和债务;投资者可按其出资的比例依法享有所有者权益。
最后,资本金制度和项目法人责任制明晰地界定了三峡工程项目的产权与权责。从而使得三峡总公司作为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中能够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引进竞争机制,对建设资源实现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此,三峡总公司以项目法人责任制为中心,确立了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对建设任务的分配、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以及项目合同的签订、履行进行了高效的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三峡建设中,项目法人责任制和资本金制度对三峡工程项目的产权界定明晰,而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是在明晰的产权基础上,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建立的有效建设管理制度,实现了建设资源合理、高效的优化配置。移民工作作为三峡工程成败的重要因素和三峡工程的重要成本组成部分,成为三峡集团所重视的核心问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