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钱庄
钱庄是货币兑换经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信用机构。
杭州是中国钱庄业的发祥地。早在南宋时期,在都城临安(杭州)就已经出现的以经营金银买卖和钱钞、盐引票证交易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实为近代钱庄业的前身。明朝中叶,又出现了买卖铜钱和钞贯的铺户。明万历五年(1557),奏准设立钱铺,以市镇中的殷实之家充任,随其资金多寡,向官府买钱,以通交易,浙江钱庄业由此发轫。清顺治、康熙、乾隆各朝,钱铺发展很快。至道光十八年(1838),杭州钱铺已甚发达,浙江巡抚乌尔恭额上奏:“臣查浙江省城,居民稠密,钱铺较多。”当时杭州已开发钱票,有统一的钱市。钱铺有兼营鸦片买卖者,称“土钱店”。有的钱铺支持南北贸易,沟通款项汇划,并与官府往来,受托收解饷、税各款,已逐步形成钱庄。道光二十年(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宁波开埠,对外贸易激增,杭州丝、茶业发展较快,汇兑业务增多,钱庄业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环节。加之外国银元流人内地,货币兑换业务增加,钱庄业务有较大发展。同治(1862-1874)初,杭州受战争影响,钱庄一度停歇。两三年后,经济逐渐复苏,钱庄又迅速恢复。同治(1862-1874)末,杭州建立钱业会馆,形成钱业市场,出现大同行、小同行和现兑庄三类不同的钱庄。
大同行钱庄,是钱业同业组织的会员钱庄,可直接进入钱业市场交易。它主要办理异地款项汇划和为工商业调剂资金余缺,是业务规模最大的一类钱庄。
小同行钱庄,也参加钱业同业组织,但不能直接进入钱业市场交易。它的业务对象,主要是本地客户,一般不经营异地款项汇划,业务规模小于大同行钱庄。
现兑庄,是专门从事货币兑换的钱庄,不参加钱业同业组织。
还有一些现兑摊和兼营兑换店,不计人钱庄之列。
据清宣统二年(1910)统计,入会钱庄59家,未入会的现兑庄和兑换店百余家。
清末,杭州银行业开始兴起。公库款改由银行代理,影响了钱庄业务。上海发生的金融风潮波及杭州,杭州大同行钱庄倒闭的有寿丰、鼎记、保泰、庆余、裕丰、和庆、元大等10多家,剩下仅及半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