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荪,男,原名希阂,祖籍浙江余杭。1916年2月10日出生于杭州一个中医世家。祖父杨耳山,清孝廉公,系名儒兼名医,悬壶沪杭,誉满杏林。他自幼熏陶渐染,矢志习医,继承祖业。在祖父“亦医亦儒”思想的影响下,还喜研文史,爱好诗词,从小诵读四书五经以及《古文观止》《东莱博议》等。至1932年高中毕业后,即随祖父学医。侍诊之余,悉心攻读《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并选读金元明清诸家论著。朝夕钻研,孜孜不倦。3年之后,因祖父病故,又从名医徐康寿学习2年。在徐师谆谆教导下,医术逐日见长。学成之后在杭城设诊开业。由于历起沉疴,深得病家信赖,故医名随之鹊起。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教育培养下,1950年参加杭州市中医师学习班,组织了联合诊所——联合中医院。1953年进入国家医疗机构工作。195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业务和行政领导等职务。虽身兼数职,工作冗繁,但仍立足临床,坚守不渝。除坚持门诊外,还要承担院内外和省内外的会诊、出诊任务,直至退居二线后,仍未脱离临床。同时,坚持定期病区查房,为中青年医师分析病案;作专题讲座,传授他近60年的实践经验;并利用晚上时间处理病人的来信咨询、备课、审阅稿件;为许多中药厂生产新产品提合理化建议;为中青年医师科研投标审题,帮助他们提供理论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药。百忙之中,还不忘参加各种对社会有益的义诊活动。
治学方面,他平生谨严有序,推崇求实精神,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上,主张循序渐进、博览深求、持之以恒、学以致用。他常说:“书海无边勤为径,知识需要累进,决无捷径可走。”并告忌“浅尝辄止,一曝十寒。”勉励青年医生要通晓文史,学有功底,才能精研医典,发皇古义。提倡要知己知彼,善集众长(包括现代医学知识在内),独立思考,不断实践,才能融会新知,发展医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