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步骤2:查明负面影响。这一步骤是评价负面变化的可能程度及对湿地的影响。这类数据最好源自野外研究,因为外业数据更适合于对多种影响的评估,许多湿地都有这样的多种影响。这种研究可以是定量的野外试验,也可以是定性的观察研究,这取决于负面变化程度和可获得的资源。对化学影响,现场生态毒理学试验是比较适用的方式。然而,对杂草或野生动物引发的变化而言,现场观察和绘图是必需的。
(3)步骤3:查明问题的严重程度。本步骤通过收集发生事件的性质和范围等信息来预测湿地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是化学影响,这还包括运输、稀释、分区、持久性、退化和转化等过程的信息,当然更包括一般化学属性和化学物质进入环境的速率等数据。如果是外来杂草入侵,可能包括杂草侵人生态系统、传播速率和栖息地偏好等方面的详细信息。而野外调查可能是最理想的方法。采用历史记录、模拟模型、野外和/或实验室试验研究均是一种可替代的或补充的方法,用于描述问题的严重程度。
(4)步骤4:查明风险。为了估计湿地负面生态变化可能的程度,该步骤把影响的评估结果和问题严重性评估结果加以整合。现有的风险评估技术有多种,常常取决于影响的类型和性质以及它们的严重程度。为鉴定湿地风险的特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框架是潜在的有用技术,它把各种评估结果叠加在相关区域的地图上,以便将效果与影响联系起来。除了估计风险外,这种方法也能用于今后评估和/或监测已认定的问题领域。
(5)步骤5:风险管理与风险降低。这是最终决策过程和应用获取的评估信息的过程,如前所述,其目的是在不损害其他社会、社区或环境价值的情况下力图将风险降到最低。在湿地公约背景下,风险管理也必须考虑合理利用的概念和管理决定对它的潜在影响。风险评估的结果不是风险管理考虑的唯一因素;还要考虑政治、社会、经济和工程/技术因素,以及考虑减少风险的每个行动的效益和局限性。它是一个多学科的任务,要求湿地管理者和相关学科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
(6)步骤6:监测。监测是风险评估过程最后的步骤,为的是验证风险管理决定的有效性。它所包含的部分起着预警系统的作用,能在环境灾害发生前探测到风险管理的失败或不良绩效。如果没有实施有效监测,风险管理将毫无价值。监测过程中选用端点测量十分重要。另外,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对湿地风险评估非常有用,因为它包含了空间维度,从而可以监测对湿地的负面影响。
……
展开